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出生时、1个月时体重、摄奶量及神经行为评分,6个月、12个月时进行发育商(DQ)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1个月时摄奶量、体重、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6个月、12个月时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及语言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新生儿神经、体格发育,提高其康复几率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存活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如何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状况得到改善 ,提高其智力水平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家庭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对 1994年 4月~ 1995年 3月所收治存活的 32例足月非产伤正常体重的患儿进行 1~ 36个月的随访 ,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4年 4月~ 1995年 3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足月非产伤正常体重并存活的新生儿HIE患儿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体重 30 0 0~ 4 0 0 0g。本组轻度HIE患儿 15例 ,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育状况的疗效。方法将96例观察对象随机分到两组,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开始接受系统的干预;晚期干预在4个月以后开始治疗,1岁时测量他们的的行为发育商(DQ)和发育年龄(DA),并进行比较。结果晚期干预组发育异常率为27.7%,高于早期干预组的10.45%(χ2=4.597,P=0.032),干预疗效与开始接受治疗的年龄(H=23.92,P<0.001)、治疗疗程(H=0.990,P<0.001)有关。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进而出现脑病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是导致新生儿病死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设立以及产科急救技术的不断提高,HIE患者的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但如何有效改善HIE患者的预后,降低伤残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产期脑缺血、脑缺氧所致,可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共济失调、癫痫、学习困难等,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发育,造成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受人口素质下降[1].为了能够减少和防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们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艳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3):37-4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所有病例均于出生3、7、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脑瘫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HIE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42例在住院的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干预组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采取早期干预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发生脑瘫的2例(4.8%),对照组发生脑瘫8例(20.0%),由此可见干预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3,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远期智能、运动的发育;定期随访,保证了早期干预方案的实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入组后3、6个月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岁时后遗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HIE患儿神经及体格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凤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72-17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在3、6、9、12个月龄时的DQ值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其在3、6、9、12个月龄时的D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就诊时间分为3组:出生后6 h内为Ⅰ组、6~24 h为Ⅱ组、〉24 h为Ⅲ组。每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治疗后,Ⅰ、Ⅱ、Ⅲ组患儿的心理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在3个时间点(3、6、12个月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 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高压氧与抚触联合治疗,对照组进单纯使用高压氧治疗,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值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DQ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DQ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抚触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0年1月~2002年9月收治的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及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为治疗组 ,将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同种患儿96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采用吸氧纠正酸中毒、止惊、抗感染、脱水降颅压、抗氧化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辅以高压氧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剂量0 2mg加入10 %葡萄糖30ml,以10ml/h的滴速静滴 ,每日1次 ,连用5日。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 ,有效24例 ,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31例 ,有效33例 ,无效30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u=2.205 ,P<0 05)。结论 :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之优点 ,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防治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Tl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3,6,9,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进行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的3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不显著;干预组患儿的6,9,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儿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在3,6,9,12个月时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HIE 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促进智力发育,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同功酶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4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HIE患儿于入院后取静脉血2ml行心肌酶检测,对照组30例,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IE组LDH、CK、CK-M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心肌酶可作为一个敏感的评价脑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GMI).应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量表(NBNA)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14 d、28 d NBNA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神经节苷脂用药能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建议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颅内特征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于产后5小时~28天CT扫描,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配合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 HIE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抚触、2次/d、每次时间为15 min,观察组在抚触基础上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干预、听觉干预、视觉干预、动作干预、出院指导.结果 两组干预4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NABA评分高于对照组[(35.21±2.76)比(32.10±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访6个月和随访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较随访3个月增加,且随访12个月较随访6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和12个月MDI和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1%比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配合抚触对HIE患儿效果明显,可提高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03-2009-03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6例,据是否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分为早期干预组106例,常规对照组8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早期干预组脑瘫发生率8.49%,癫痫发生率5.66%;常规对照组脑瘫发生率21.25%,癫痫发生率17.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方法是综合性措施并且具有长时期、定期调整的特征,医护人员在制定好干预方案后,要正确对病儿家属进行指导,使家属能够掌握训练方法,并且要求家属长期坚持、认真完成、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