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1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实施围术期预防护理措施和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DVT(6/124,4.8%)少于对照(10/9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继发肺栓塞死亡,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DV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DVT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下肢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13例DVT,发生率为21.7%,干预组发生4例DVT发生率为6.7%。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下肢护理干预,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外科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测量术后3d、7d、15d双下肢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栓塞、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实验组疼痛发生率12.5%,DVT7.5%,优于对照组的22.5%和17.5%,差异显著(P<0.05)。术后7d、15d实验组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春蓉 《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3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调查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DVT发生5例,发生率7.7%,明显较对照组DVT发生率1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代莉莉 《安徽医药》2013,17(6):1063-106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共同参与管理病人,共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贯穿病人住院的全程。比较2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复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满意度为95.6%,好于对照组(83.3%),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2.5%)(P<0.05),康复知识知晓优良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离床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离床活动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缩短患者肢体功能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及护理对策对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69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的护理对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与单纯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组比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1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4.5%,均发生于手术侧肢体,经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消失。单纯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87%,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的护理对策,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DVT发生率为30%;观察组DVT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下肢DVT形成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7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损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骨折类型(是否陈旧性骨折)、D-二聚体水平、有无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等.将所有患者按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有83例,非DVT组有387例.将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作为因变量,探讨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对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0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7.7%.两组患者在年龄(40/83与268/387)、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57/83与283/387)、预防血栓形成措施的应用(58/83与196/387)、D-二聚体水平(16/83与122/387)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712、14.836、9.876、5.313,均P <0.05).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182例骨关节手术后患者采用围术期预防DVT的护理措施,尤其对筛查出高危风险的患者重点观察。结果:仅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溶栓治疗等措施,5 d后肿胀明显消退。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围术期及时的护理评估加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DVT的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骨十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D二聚体(D-dimer,D-D)高含量的患者30例,通过健康宣教、患肢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后,观察其并发DVT的情况.结果 30例研究对象术前D-D二聚体含量为(0.95±0.18)μg/ml,术后24小时D-D二聚体含量为(8.07±2.55)μg/ml,经合理科学护理干预后D-D二聚体含量为(1.25±0.25)μg/n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DVT.结论 及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D二聚体含量高的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和及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6例我们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试验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DVT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IB 以及D-Dimer 均显著降低,PT 及APTT 均显著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DVT 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3.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CU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对照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术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各60例。Ⅰ组在基础预防上加中药血栓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Ⅱ组加西药低分子肝素钠针剂预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DVT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开血肿、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周,两组患者PT、INR及PLT等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药血栓通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有效性相似.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术后出血风险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分子钠组明显低,安全性高,故采取中药血栓通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