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2013年用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1132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与2012年未实施ALT初筛的1136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干式生化仪操作简单、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中小型血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站接受献血的1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随机分组法将无偿献血者分为两组,每组500例,采集血液前,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血红蛋白、梅毒抗体等),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分析报废血液标本的人群分布特点。在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选取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和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各50份,对血液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液标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标本的报废率明显降低(P<0.05)。报废血液标本多见于男性,其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血液标本、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接受ALT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有效减少血站血液样本的报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有利于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同时,还应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血液报废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K-MB、ALT及BUN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或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收集窒息新生儿80例,分为两组对比研究:轻度窒息组40例(轻度组)、重度窒息组40例(重度组);并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CK-MB、ALT及血BUN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K-MB、A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较轻度组比较,血清CK-MB、ALT 及血BUN 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CK-MB均与ALT、BUN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36, P <0.05;r =0.621, P <0.05)。轻度组治疗前CK-MB与ALT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890, P <0.05)。 CK-MB与BUN值之间分布不成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021, P >0.05)。结论血清CK-MB、ALT 检测值的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数据依据,血BUN值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无明显的变化,但在重度窒息中表达明显,可以用于临床中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小型血站在仪器、方法、成本等方面合理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方法。方法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定值样本和可疑样本分别用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生化仪、酶标仪方法进行测定,酶标仪方法选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准确度、精敏度、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定制样本:三种检测方法中,全自动生化仪的精确度、精敏度最高,成本也最高,半自动生化仪的准确度、精敏度、成本居中,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的准确度、精敏度和成本最低。将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与半自动生化仪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将全自动生化仪的结果与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的结果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ALT的最好方法是全自动生化仪,但是由于全自动生化仪成本较高,而半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以中小型血站可采用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进行初步测定,半自动生化仪复检,应用酶动力学法进行ALT的自动定量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3例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5867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献血者信息和采血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T的危险因素。结果 58677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ALT检测不合格者有183例0.31%。单因素比较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采集后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OR=2.526)、46~55岁(OR=0.554)、生活习惯差(OR=4.585)采集后未应用血液冷链管理(OR=6.189)、AIS评分≥6分(OR=3.235)是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AIS评分及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建议医护人员应严格规范采前初筛工作,并监管血液运输过程,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扬州市无偿献血中ALT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ALT初检采用赖氏法,复检采用速率法;其他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2002~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197946例,不合格血液8467例,其中ALT阳性6907例。统计分析:血液不合格率逐年明显下降,χ2=9996,P<0.001,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第三季节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χ2=392.1,P<0.001;男性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P<0.001。结论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其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因此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献血前的宣传教育;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ALT活性指标对筛选HBV、HCV感染窗口期无任何意义,建议淘汰ALT这一献血者筛选指标,RNA水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今后HCV感染者筛选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筛查模式的选择及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5~8月本站的8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速率法和干式化学法进行ALT检测,比较两种模式的检测结果,同时取正常值和PPU,分别采用两种模式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模式的精密度。结果干式化学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8.75%。PNU组的两种A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PPU组中,干式化学法的AL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速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速率法检测的CV 结果显著低于干式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式化学法检测模式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适用于采供血机构街头对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军  蔡健 《贵州医药》2013,(11):1015-1016
目前在无偿献血中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有两种,一是经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后采集血液回实验室做复检,二是直接采集后回实验室做初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的标准之一,对于团体及单位集中献血的情况,做初筛实验对整个献血流程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2年1~8月未经初筛直接采集标本回实验室做初复检与2013年1~8月经干化学试剂条初筛合格后采集标本回实验室复检,对这两段时间实验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项报废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采血前ALT初筛检测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无偿献血,为了防止经血传播病毒性肝炎,ALT目前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一项重要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采集的血液因ALT不正常而报废的现象颇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正积极寻找一种能在献血车或献血点快速测定ALT的仪器和方法,在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检测的可行性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丙酮酸氧化酶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泽旭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6):12-13,15
目的 探讨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这一方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丙酮酸氧化酶法、赖氏法和酮体粉法检测 5 2 78例体检标本 ,比较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精密度。结果 丙酮酸氧化酶法的初筛阳性率为 7 0 7% ,复验阳性率为 1 97% ,CV <5 %。结论 酶法ALT检测可实现试验的自动、微量、快速、结果传输的网络化 ,且能够保存每份样品的原始记录 ,便于查询。ALT丙酮酸氧化酶法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12.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联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中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各种肝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ADA、ALT、AST、GGT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ADA、ALT、AS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A、ALT、AST、GGT阳性率在不同肝病中检出也不同.结论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有利于对各种肝病进行诊断,在肝脏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无偿献血的工作中,献血者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响献血行为。因此,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献血者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优质的采血服务,发展低危无偿献血者。不断建立和扩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保证血液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就心理咨询技能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体会作简单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M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糖脂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68例 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的12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OGGT试验将体检者分为糖耐量减低组(IGT)60例以及血糖正常组(NGT)组。测定三组血清ALT、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LCL‐C)、高密度蛋白(HC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 A1(APOA1),并计算各组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ALT与IR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与HOMA‐IR的关系。结果 T2MD组患者血清ALT、FBG、HbA1c、FINS、TG、TC、LCL‐C、APOB、HOMA‐IR水平显著高于IGT组及NGT组,而IGT组上述各指标高于NGT组,而 HC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IGT组及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血清ALT与FINS、FBG、HbA1c、APOB、LCL‐C、HOMA‐IR呈正相关(P<0.05),而与APOA1呈负相关(P<0.05),与TG、TC、HCL‐C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LT、FBG、HbA1、、LCL‐C是 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LT升高与T2MD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且这种关系可能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学校献血活动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地降低其发生率,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法根据对学生献血者与普通街头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源进行差异化分析,建立并应用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体系。对应用前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体系未应用前,2009、2010年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7%、4.12%,应用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011年为0.89%。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011年显著低于2009、2010年(P〈0.05)。结论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体系的建立是科学的,应用效果是明显的,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75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75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用NAT检测共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流动采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t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中山市2007年1-12月流动采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的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并记录。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4%(248/26276),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精神紧张及受他人影响,其次为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及环境因素等。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及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表现模式与AFU、ALT、GGT的相关性。方法对570例HBV感染者,按不同表现模式分为4组,与150例阴性者对照,用速率法分别检测AFU、ALT和GGT,对各组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结果不同表现模式AFU、ALT、GGT与对照组比较显示:1组、2组和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4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表现模式AFU与ALT、GGT之间的相关性显示:1组、2组和3组的AFU与ALT、GGT之间变化为正相关;而AFU与ALT、GGT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不同表现模式血清酶活性升高的分布情况显示:1组、2组和3组的AFU与ALT、GGT均有不同比例的升高。结论HBV标志物与AFV、ALT、GGT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助于肝炎病情发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的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家属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的住院患者家属7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家属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家属给予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家属无偿献血的认知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输血及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率、相关政策认知率及有意愿献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家属进行无偿献血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对无偿献血及输血知识的认知,激发献血热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