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柯君 《上海医药》2013,(14):16-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癌(HCC)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没有肝硬化出现。根据哥伦比亚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的Rubayat Rahman医学博士报告,在一项回顾性数据分析中发现,16%的肝癌患者只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的检测对肝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A组)39例、肝炎和肝硬化(B组)19例、肝血管瘤(C组)10例、转移性肝癌(D组)10例、健康志愿者(E组)19例外周血AFPmRNA水平.结果 A组外周血AFPmRNA检出率为53.8%.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比较,患者AFPmRNA阳性率逐渐提高.当肝癌直径大于5 cm、多结节、伴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AFPmRNA检出率明显提高;而血浆甲胎蛋白水平、肝癌分化程度等AFPmRNA的检出率无明显关系(P>0.05).B组AFPmRNA检出率为10.5%(2/19);C、D、E组均未检出AFPmRNA.结论 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的AFPmRNA是发现肝癌微转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京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1-12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磁共振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 50例肝细胞癌患者磁共振扫描显示T2WI 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43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结论 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肝是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不合理改变,以及B超等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人数和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对其尚缺乏十分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治疗.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笔者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NAFL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细胞肝癌的增强MR诊断作用。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MAL)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MR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增强模式、是否存在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及远端扩张胆管等现象)。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形态增强模式、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但组间病灶大小、远端扩张胆管的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增强MR诊断可用于鉴别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细胞肝癌。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在没有大量酒精摄入的前提下,肝脏出现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虽然NAFLD是一组良性病变,但NAFLD可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NAFLD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IR)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组96例为非脂肪肝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情况.结果 A组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CT)、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较B组患者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更明显,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更重,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238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C肽、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脂肪肝组的腰围、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 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超重。  相似文献   

9.
孔凡彬 《黑龙江医药》2013,26(1):151-15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再生结节(RN)及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MR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资料.患者行正反相位TI WI、脂肪抑制T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RN在TIWI脂肪抑制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相似或信号稍低;DN在T1WI多为较高信号;T2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癌结节TI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多为较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减退..结论:磁共振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对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67例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并测量病变区及正常肝组织ADC值.结果 67例肝癌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对病灶123个区域测量ADC值约为(0.93~1.06)×10-3mm2/s,与正常肝脏ADC值(1.63~1.82)×10-3mm2/s对比明显减低.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大大提高了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肝癌诊断意义重大,应是肝癌患者的MRI检查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血糖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患者病例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脂肪肝组血脂、血糖以及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健康组高(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加强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监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NAFLD患者有92例(95.83%)肝酶学异常,22例(22.92%)轻度胆红素增高,22例(22.92%)血脂异常。44例(47.83%)B超检查有脂肪肝的表现。22例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皆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病变和程度不同的小叶内炎症,部分病例有点状坏死和纤维化。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而B超是最简单使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区别,以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80例(单纯性脂肪肝40例,脂肪性肝炎40例)进行B超、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NASH患者在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上均较NAFL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能转化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尽早的确诊对预后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CT值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鹏  高斌  巢惠民 《安徽医药》2008,12(12):1190-119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3例及正常对照30例,分别测量肝脏的CT值及血脂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血中TG、HDL、LDL、VLDL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值均小于0.05。但血中的CHOL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5。肝脏CT值与TG、CHOL、LDL、VLDL负相关,而与HDL正相关。即CT值越低,则TG、CHOL、LDL、VLDL越高,脂肪肝程度越重。TG、HDL、LDL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轻、中、重组间有差距。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血脂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肝脏CT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0~2011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武汉大学教职员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意义。结果: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TG,、TC、LDL-C水平高;而观察HDL-C水平,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较非脂肪肝组高,差异有显著性(0.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TG、TC、LDL-C显著相关。结论:武汉大学教工体检人群NAFLD与TC、TG及L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本院超声检查的1165例患者,分别按照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判断二者之间的发病情况.结果 经超声榆查出418例脂肪肝患者,89例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的患病率(17.9%)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6.8%).结论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密切.超声检查准确、有效,是检查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重要途径,同时可加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有效控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高于对照组(52.7%),观察组TC、TG、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化浊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健脾化浊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健脾化浊饮治疗,对照组给予甘乐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两组患者均已2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将两组药物的疗效急性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检查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肝功检测结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健脾化浊饮能够对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T2*加权(GRE-T2*WI)序列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102例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在常规MR序列(T2WI、T1WI、FLAIR)的基础上,行GRE-T2*WI序列扫描,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经CTA诊断,102例患者有133处病灶,MR的GRE-T2*WI序列扫描均有显示,病灶检出率为100.0%,MR常规序列共诊出71例95个病灶(占71.4%),GRE-T2*WI序列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常规序列(P〈0.05)。31例(共38个病灶)MR常规序列未检出病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期11例(15个病灶),高血压性脑微出血12例(14个病灶)以及梗死继发性出血8例(9个病灶)。结论 GRE-T2*WI对各种出血性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颅内血管性病变总检出率优于MR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