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时间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6例,采取早期留置鼻胃管(12~24h内),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3d后留置鼻胃管;比较2组患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主要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留置胃管后主要营养的指标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胃管置入,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对患者的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2.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留置胃管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195例留置胃管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10例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通过对不同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分析,积极采取护理对策,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降低脱管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践行快速外科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而在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常需留置胃管进行给药或肠内营养,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保护胃肠道黏膜功能,及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由于食管上端有功能性的括约肌,这种括约肌可使食管上端除正常的吞咽动作外处于闭合状态,加上气管导管对气管壁的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别用常规方法和诱导吞咽置管法进行操作,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吞咽置管法优于常规方法。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宜采用诱导吞咽置胃管法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5.
<正>胃管插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基础护理操作,而脑卒中昏迷患者常因意识障碍、球麻痹而有舌后坠、吞咽反射消失或迟钝,或意识清楚但患者年幼或烦躁,置管时不配合吞咽,用一般胃管插入法操作时,一次插管成功率较低,而留置胃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为提高吞  相似文献   

6.
<正>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肠道,从管内输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近年来鼻饲术成为脑卒中患者的一种支持疗法,胃管置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1]。由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长,许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系统治疗后选择家庭病床,定期更换胃管也就成了护理人员的一项工作。我  相似文献   

7.
张颖 《江苏医药》2008,34(9):966-966
胃肠道手术后需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一般术后3~4 d,胃肠引流量减少,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1].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胃管对患者有强烈刺激,且活动不便,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以至部分患者自行拔除,导致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者导致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我科2007年1月~12月,105例胃肠道手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除10例,发生率为9.5%,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是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以及上腹部手术行全麻者所采用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为了增加患者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提高置管的舒适度,减少置管带来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与舒适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作用的原理 ,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 ,降低胃肠道压力和张力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有利于炎症的局限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一般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后 2 4 h~4 8h肠功能恢复后 ,可拔除胃管。而有些患者需长期留置胃管 (如胃肠道术后胃排空障碍者 )。对于这种患者 ,胃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营养及心理的护理就尤为重要。2 0 0 1年以来对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急性胰腺炎 15例 ,…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后胃管位置判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留置胃管是此类患者保证营养及药物及时供给的重要渠道。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提高胃管置人效果的方法有十几种,但对胃管置入后胃管位置的判断却很少报道。由于护理学教科书准确判断胃管位置的方法较少,实际操作中成功率较低,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反复插拔之苦,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为了提高胃管置入后,胃管位置的判断准确性,我们选择了2003年1月~2004年6月的100例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214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升高(=11.526,P<0.01);服药超过3个月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低于3个月的患者(=8.5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5.1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有吸烟史或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更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P均<0.05),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高龄、大剂量、服药时间、有吸烟史、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以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喂水测吞咽反射并插胃管的方法,探讨其优越性。方法对83例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患者以随机应从的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34例进行喂水测吞咽反射并置胃管,对照组49例常规置胃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成功率91%,对照组一次成功率6%。结论喂水测吞咽反射并置胃管法显著提高了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明显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ICU病房内对危重患者应用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同一初学操作者随机将163例危重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双导丝法(n=87)和主动置管法(n=76)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观察2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25%和71.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种置管方法患者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均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初学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操作者,双导丝法与主动置管法相比,是技术上更易掌握、成功率更高且有着同样安全性的置管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自2006年3月—2010年10月宝丰县人民医院和贵阳医学院附院住院的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肠梗阻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温肥皂水灌肠,静滴甲氰咪胍、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行气通腑汤。结果对照组总有效(80.56%),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肠梗阻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安置胃管,试验组使用吞咽治疗仪辅助患者吞咽的情况下安置胃管.比较2组安置胃管一次成功率及恶心呛咳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吞咽治疗仪辅助患者吞咽的情况下安置胃管,患者一次成功率高、恶心呛咳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两种肠外营养途径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肠外营养的胃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深静脉组和浅静脉组,深静脉组患者经深静脉进行营养,浅静脉组经浅静脉进行营养,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深静脉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为(25.74±4.12)d,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浅静脉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为(4.41±2.62)d,并发症发生率为90.63%.结论 对于长期需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以经深静脉途径为宜;对于短期需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以经浅静脉途径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关系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以及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关系。方法将19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和病死率的关系,同时将106例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和高血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和上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且出血性卒中更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更易导致脑卒中患者的死亡,且出血性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比缺血性卒中更易导致患者的死亡;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上消化道出血也相关,且合并有高血压比糖尿病更易在此类患者中出现。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卒中早期积极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65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均在术前将胃管和鼻空肠管经由鼻孔插入胃内,术中在消化道重建后由术者将鼻空肠管调整至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先用生理盐水试滴,后用瑞素并逐渐加量;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调整,输入时间为4~6 d。结果 6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输注,21例(32.8%)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经调整输注速度或输注时间后,18例(85.7%)患者得到缓解,继续完成肠内营养。术后平均4~6 d患者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期间肠道功能得到恢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1例患者术后12 d,肠道功能才得以恢复。全组无肠漏发生。结论在重视胃癌手术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情况下,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实施在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在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胃肠肿瘤手术需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试验组在插胃管前应用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并涂抹胃管前端,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比较2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改变。结果对照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2.14%)明显低于试验组(9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试验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达克罗宁胶浆留置胃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