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4.0 mm空心钉加垫片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6~23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移位。后抽屉试验呈阴性14例,〈(+)者3例,无(++)以上者。关节活动度正常者12例,均无伸膝受限,2例有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3(85~100)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罗灏  刘君 《安徽医药》2014,(11):2139-2141
目的比较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缝线内固定,B组患者接受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B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A组[(96.73±6.56)vs(91.26±6.17),P<0.05];术后B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B组与A组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线内固定相比,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治疗固定方法 选择。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成人骨折28例,儿童骨折4例。新鲜骨折30例,陈旧性骨折2例。按Meyers-Mc Keever骨折分型[1]:Ⅱ型8例,Ⅲ型22例,Ⅳ型2例,成人骨折12例患者行单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10例患者行钢丝固定,6例患者行不可吸收线固定,4例儿童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术后卡盘支具外固定伤肢6~8周,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及髌骨推移锻炼,2~3周主动伸屈膝关节。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12~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成人平均骨愈合时间为8周,儿童为5周。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0.7±2.3)分,术后6个月评分平均为(93.4±2.8)分,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多种固定方法 选择,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2008年6月收治的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治疗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27例临床资料,按照Meyers-Mckeever胫骨髁间棘骨折分型:Ⅱ型16例,Ⅲ型11例。结果: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平均16.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无不稳症状,术后参照Lysholm评分95~100分,平均97.3分。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固定牢固,避免固定物的取出,可允许患者早期行走及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复位缝合加软骨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8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关节镜探查、关节腔清理、骨折复位、撕脱骨块缝合加软骨钉固定,治疗后随访6~42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方法了解骨折愈合、关节屈伸、膝关节负重后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切口I期愈合,平均随访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周,1例复查X线片可见胫骨髁间棘仍有分离,但膝关节屈伸无影响,无髁间窝撞击表现,其余7例均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Lysholm评分优秀7例,良好1例,一般及差0例。同时6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关节功能持续恢复。结论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以Ⅱ、Ⅲ型多见,单纯骨折为主,很少合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缝合加软骨钉固定法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符合儿童骨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关节镜下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Meyers-Mckeever-Zaricnyj分型Ⅱ型10例,Ⅲ型6例,IV型2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空心钉固定8例,钢丝固定10例,术后支具辅助。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摄片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随访6~13个月,均骨折愈合,无再移位,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5±3.5)分,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膝关节镜下固定治疗Ⅱ型以上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同时处理膝关节内其他损伤的优势,有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小切口直视下缝合法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10年11月,对15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Ⅱ型8例、Ⅲ型7例)行关节镜下探查。膝前小切口骨折复位,以5号爱惜邦双缝线贯穿缝合固定。结果上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膝关节前向不稳定、骨不连及伸膝功能障碍等发生。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5±2.0)分,术后6个月为(94.5±2.0)分。结论关节镜结合小切口直视下缝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使骨折复位更为直接,简化手术操作过程,固定更为牢靠,并不增加膝关节创伤,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章乐成  隋聪  刘德宝 《安徽医药》2017,38(11):1462-1464
目的 介绍髌骨胫骨结节保护钛缆技术在伸膝装置损伤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髌骨胫骨结节保护钛缆技术辅助治疗伸膝装置损伤患者21例,术后早期即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4~24个月,利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健肢与患肢的髌骨上极与髌骨结节距离。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Lysholm评分:优15例,良6例;术后膝关节屈膝活动度(114.05±10.45)°;手术肢体髌骨上极至胫骨结节距离(10.08±0.42) cm,健侧(10.04±0.43) cm。术后3个月随访时未发现钛缆断裂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钛缆发生断裂;整个随访期间无关节僵硬、切口感染,无空心螺钉断裂或移位情况,所有患者伸膝装置重建后无髌韧带再次断裂,无需要二次手术重建者。结论 髌骨胫骨结节保护钛缆技术在伸膝装置重建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髌骨胫骨结节保护钛缆技术在伸膝装置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60例,依据手术固定方法分成两组,将25例行缝线内固定作对照组,35例行空心螺丝钉固定作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与功能恢复指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止血带时间、IKDC-2000主观评分与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组间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的稳定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还是缝线固定,术后均可获得较理想的膝关节稳定性与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加丝线内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方法。方法胫骨髁间嵴骨折20例,在关节镜下将骨块复位,用钢丝加丝线内固定骨块。术后早期进行CPM训练。结果所有骨折术后3个月内均Ⅰ期愈合。Lysholm评分96分,1例有轻度屈膝受限;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结论关节镜下钢丝加丝线内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术式,其损伤小、复位好、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锚钉固定在青少年膝关节髁间棘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青少年膝关节髁间棘骨折患者,复位后,在关节镜下使用锚钉固定,观察手术前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平均愈合时间(8±2.1)周,末次随访,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95.66±2.2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80.54±5.26)分,均显著高于患者手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35.62±3.4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44.07±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青少年膝关节髁间棘骨折后采用关节镜下锚钉固定进行治疗,骨折端复位容易、损伤小、固定牢靠且内固定物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不损伤骨骺,术后可进行有效膝关节功能的功能锻炼,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克氏针钢丝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自2010年06月至2012年10月,对16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克氏针钢丝固定,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术后3周在支具保护下被动屈伸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6例患者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术后3月所有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愈合,术后6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8±3.8)分。结论关节镜下克氏针钢丝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效果。方法 84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均在膝关节镜辅助下行复位处理并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术后6~12个月疗效随访。结果术后当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关节感染,未出现皮肤坏死或切口延迟愈合情况。新鲜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3min,陈旧性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min。住院时间1~2周,平均8d。所有患者术后第2个月复查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第3个月复查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d。愈合优良率为97.62%。结论对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行膝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矢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42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钢丝、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分型均为Ⅱ型或Ⅲ型。其中12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空心螺钉组),14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缝线组),16例采用钢丝固定(钢丝组)。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内黏连、疼痛、不稳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膝活动度与健侧相同。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比较术后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和IKDC2000评分,采用Lachman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系统康复训练改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6~18个月,平均12.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和Lachman法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10°~150°,平均130°.膝关节功能评分以Lysholm标准评定:术前为(69.3±4.8)分、术后为(88.3±11.6)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稳定性以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测试:双侧对比差异≤4 mm为82例,双侧对比差异≤5 mm为19例,轴移试验(-)为103例.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减轻膝关节术后的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8周,16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愈合,术后6月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135±6.2)°,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2±3.7)分。结论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缝线结合versalok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应用价值,寻找简单可行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用缝线和versalok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2例患者.选择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观察操作,使用送线器将2根5号涤纶线穿过骨块韧带交界处打结,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从胫骨结节下内侧向撕脱处钻两骨道,再通过胫骨两骨道将2根缝线分别引达胫骨前方,拉紧缝线,用versalok固定缝线完成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的骨块均得到复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6.3±3.2).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结合versalok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该方法简便、创伤小、固定稳定,能有效恢复患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李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245-24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方法。方法:关节镜下为1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行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清理关节腔和骨折块间的凝血块、松质骨碎屑后,用弯头髓核钳将骨床加深2~3mm,使骨折创面新鲜化,用探钩或持物钳将骨块连同韧带拉向胫骨骨床进行初步复位,再用1mm克氏针穿透骨折块固定。结果:18例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无克氏针松脱患者;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良好,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得分为92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  蒋青  陈东阳  徐志宏  孙旭 《江苏医药》2005,31(2):105-106,i003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钢丝固定11例,强生不可吸收线固定5例,通过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屈伸功能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膝关节屈曲度均超过90度,无膝关节不稳,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创伤小、对关节干扰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张晓  彭阿钦 《河北医药》2012,34(10):1463-146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使用MIPO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闭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7岁;左侧16例,右侧9例,其中1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6膝,Ⅴ型14膝,Ⅵ型5膝.按AO/OTA分型:41B型7膝,41C型18膝.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术后应用X线测评关节面对位,测量下肢力线及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1年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年,关节面解剖复位18膝,其余7膝台阶状移位1~4 mm,平均2.4 mm,1例出现>5°的外翻成角,无内翻成角,膝关节伸膝0°~4°,平均2.3°,屈膝97°~134°,平均127°,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出现浅表感染2例,使用3 d静脉抗生素后好转.平均HSS评分74~98分,平均89.6分,91.7%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MIPO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微创钢板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