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监测机械通气患者15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4例,感染发生率为15.7%。结论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的技术应用,对指导临床、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院感监测方法中科学性强、经济适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ICU治疗期间,观察组采用VAP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及病死率,总结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患者积极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依赖风险,减少患者病死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效果。对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地控制措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62例(监测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病房及物品等进行监测,同时选择同期未进行目标性监测的6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用具等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62例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占22.58%;对照组60例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不定期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外科ICU呼衰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危重呼衰患者84例,依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囊、呼吸管路系统以及患者口腔等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VAP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呼吸机使用过程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实时监测软件结合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498例IC U患者分为行常规护理方法的本底阶段(A组,228例)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干预阶段(B组,270例)。比较两组 VAP感染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B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 A组[(62.54±17.67)岁 v s .(57.36±18.62)岁],且病情较为危重[(4.03±0.17)分vs .(3.68±0.15)分],但B组VAP 感染率低于A组(13.25‰ vs .26.26‰)(P<0.01或P<0.05)。结论实时监测系统结合集束化干预能显著降低ICU患者的VAP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VAP有16例,发生率为25%,实施常规的对照组患者VAP有29例,发生率为45.31%,干预组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SaO_2、PaO-2、PaCO_2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缩短了通气的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魏君 《哈尔滨医药》2012,32(1):23-24
目的 比较不同口腔护理法对在ICU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口腔刷洗法+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2周后VAP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2周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呼吸机、气道、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2.4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心理、呼吸机管道、气道湿化、口腔及体位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减少VAP的发生为最终目的,研究呼吸机干预体系预防VAP的有效性.方法 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干预体系组(实验组)和常规医疗护理组(对照组),以VAP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抗生素费用为观察指标,评价呼吸机干预体系的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呼吸机干预体系可明显降低VAP的感染率(4.21‰ vs 17.49‰,P=-0.039)且缩短住院时间(12.49日vs 17.20日,P=O.005)和持续通气时间(8.65日vs 10.66日,P=0.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呼吸机干预体系是顶防VAP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保证病人安全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结果目标性监测563例患者,99例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7.58%,日感染率为34.93‰,调正日感染率为8.71‰,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为35.17‰,占全部医院感染的67.6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2.60‰,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1.08‰。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112U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柬化治疗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48h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50例和集束化治疗组52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集束化治疗组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ICU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病房中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来本院就诊的166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改进护理措施,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VAP11例(12.9%),对照组发生VAP37例(45.7%),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加强对ICU环境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有效吸痰、呼吸道湿化、体位护理、营养及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切断VAP主要传播途径,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患者90例,分为干预组4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实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比较。结果干预组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的合理疗程,提高患者预后,减少重症监护室( ICU)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法:180例APACHEⅡ&gt;10分且机械通气&gt;48 h的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1 d、3 d、5 d等不同疗程。比较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以及三组ICU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3 d、5 d组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1 d组(P〈0.05);VAP发生率3 d组最低,与1 d、5 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3 d组ICU住院时间最短,治疗费用最少。结论:奥美拉唑3d疗程较合理,不仅可预防危重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且可降低VAP发生率低,ICU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清洁措施对于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IC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行0.02%洗必泰溶液口腔清洁为实验组,150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清洁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人疾病转归、口腔炎症发生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口腔清洁措施后,实验组口腔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67%,机械通气时间(5.3±1.5)d,住ICU时间(6.1±1.8)d,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共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00%,机械通气时间(6.5±1.9)d,住ICU时间(8.7±1.9)d,死亡14例,死亡率9.33%,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的口腔清洁措施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其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观察ICU从一般病区搬至层流病区前后病原菌构成的变化,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开展多重耐药菌前瞻性病例调查,同时开展重症监护病区的目标性监测,根据卫生部ICU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人住ICU>48h及出ICU<48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各类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0年4~9月ICU共收住患者76人次,发生院内感染22人42人次,感染历次率为55.26%,感染率为28.96%,患者日感染率59.57‰;ICU总住院天数为705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51.4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49.59‰;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2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8.31‰;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98.0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8.68‰。病原菌检出观察设ICU.老病区为对照组,ICU新病区为干预组。阴性杆菌占的比例对照组是74.42%,干预组为67.5%,搬后第二季度为47.62%;阳性球菌对照组占16.28%,干预组15.0%,第二季度28.57%;真菌对照组占23.26%,干预组17.5%,搬后第二季度22.22%。结论 ICU易发生以下呼吸道为主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搬进层流病区后阴性杆菌检出比例减少,3个季度降低近27个点;ICU的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搬迁后由78.95%,降到64.29%,搬后第二季度降至48.57%,三个季度比例降了30个点,说明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杨平  陈虹 《中国药房》2012,(20):1885-1887
目的:探讨氯己定擦浴联合阿米卡星滴鼻对重症监护室(ICU)防治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ICU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120名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予清水擦浴,bid;氯己定擦浴组予氯己定擦浴(2%醋酸氯己定),bid;联合处理组在氯已定擦浴(用法用量同氯己定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米卡星滴鼻,0.02g,tid。观察3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情况。空白对照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再随机分成2组,2组在抗菌药物(包括药品、用法、用量)应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予氯己定擦浴和联合处理,观察2组抗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效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结果:氯己定擦浴组和联合处理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氯己定擦浴组和联合处理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病例再随机分组处理后,2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己定擦浴在ICU病房可有效减少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联合阿米卡星滴鼻未能明显提高抗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科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根据入住顺序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气道管理的基础上行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观察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VAP总发生率、VAP 1周内发生率、病死率、滞留物潜血(OB)试验阳性结果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时间(14.1±5.2)d、VAP总发生率33.3%、VAP 1周内发生率7.4%、OB试验阳性率16.7%、病死率7.4%,对照组分别为(8.9±3.8)d、37.0%、27.8%、3.7%、13.0%,两组VAP发生时间、VAP 1周内发生率、OB试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3,χ^2=7.728、4.960,均P<0.05);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VAP总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行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以延缓VAP的发生时间,降低VAP 1周内发生率,为患者抢救治疗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AP危险因素以及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未发生VAP患者37例,发生VAP患者33例,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等与VAP发生有关。结论重症监护室VAP患者病死率高,临床需要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规范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避免声门下吸引防误吸等,对降低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