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庆俊 《河北医药》2002,24(10):771-771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指的是在床突旁段即颈内动脉出海绵窦顶至后交通动脉起点间发生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1.3%~ 11% ,主要有眼动脉瘤、垂体上动脉瘤和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 3种类型。由于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周围有前床突、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等重要骨性和神经血管结构 ,手术具有很大危险性。根据近 5年 2 0例成功手术体会 ,我们认为掌握颅底外科技术 ,特别是前床突切除、视神经管开放、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动脉解剖分离等是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磨除前床突、开放视神经管、解剖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硬膜外前床突切除进行鞍上和鞍旁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前床突切除后,使得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得到很好的显露,并减少了对脑组织的牵拉,方便了鞍上和鞍旁区的动脉瘤颈的夹闭及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方法 对36例患者进行了前床突的切除,其中28例为动脉瘤患者,8例为肿瘤患者。前床突从硬膜外切除的为29例,硬膜下切除的7例。结果 在所有的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大多数的基底动脉瘤的病例中,均从硬膜外切除前床突。3例行硬膜外前床突切除的患者发生了术后的前床突切除侧的视敏匀度的减退或者是视野的缺损。1例发生了脑脊液(CSF)鼻漏,进行了修补手术。结论 作者的经验提示前床突切除的硬膜外技术与硬膜内相比较容易、花费时间少且手术视野显露好。在处理鞍上和鞍旁区病变时,该项技术可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宋旭  汤宏杰  张桐  王强  谢满意 《安徽医药》2022,26(12):2412-2415
目的探讨破裂的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中心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确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5年 5月至 2021年 5月破裂后交通动脉( PCoA)镜像动脉瘤病人 2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动脉瘤直接夹闭 24例。动脉瘤夹闭术病人中,行一期手术 21例,单侧开颅夹闭一侧动脉瘤 12例、夹闭双侧动脉瘤 8例,双侧开颅夹闭动脉瘤 1例;行二期手术 3例,其中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二期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行一侧动脉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有 12例病人。病人术后均行头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复查,通过显微外科夹闭的 24例动脉瘤病人中有 2例病人动脉瘤瘤颈残留,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显示恢复优良 17例,轻残 5例,重残 2例。结论 PCoA镜像动脉瘤应积极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部位、 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大小和形态,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治疗,采用早期与晚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收治的19例颅内镜像动脉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结果 本组一期手术11例,二期手术6例,一侧动脉瘤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2例;动脉瘤直接夹闭38个,未处理2个.术后恢复优良12例,轻残5例,重残2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术中夹闭52个动脉瘤,其中4例多发动脉瘤术后予二期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一年随诊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2例。其中Hunt-Hess分级V级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是治疗Hunt-Hess分级V级以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的理想及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3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31例,瘤壁加固术4例.均采用经翼点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瘤颈逐步缩窄等技术.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0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熟练地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突发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的紧急处理。方法 681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14例发生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早期的8例采用经导引导管灌注罂粟碱和尿激酶等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后期的6例采用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和尿激酶等。结果常规方法治疗的8例中,仅5例痉挛部分解除,均未完成栓塞。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6例中,痉挛完全解除5例,4例完成栓塞,恢复正常。结论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常规治疗效果极差,采用利多因动脉内灌注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8例周围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8例周围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18例,年龄11~78岁,平均42岁。包括腹主动脉瘤24例,颈动脉瘤9例,髂动脉瘤8例,股动脉瘤11例,动脉瘤6例,肱动脉瘤4例,锁骨下动脉瘤6例。结果68例中,61例手术近期疗效分别为优39例,良12例,差5例,截肢1例,偏瘫1例,死亡3例。结论动脉瘤一旦形成,不会自然恢复,而只会日益增大,以致破裂。手术切除,动脉重建是惟一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任何部位感染的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应当即局部施压,迅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4例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手术,探讨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4例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Ⅰ-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行头颅MRA检查,后进一步DSA检查明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随访2—12个月,恢复良好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31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3例,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治疗9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其中100%栓塞38例,90%以上栓塞7例,90%以下栓塞3例。4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应用综合血管内治疗方法可对难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较好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与颅内动脉血管分叉的角度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有动脉瘤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无动脉瘤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三维(3D)脑血管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及后交通动脉间夹角,比较2组血管分叉的角度差异。结果试验组主流出道与流入道偏角、小分支与流入道偏角及分支夹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支段和后交通动脉之间夹角变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防范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结果本组术中破裂12例,占总数的21%。其中8例经处理后顺利夹闭;4例术后死于脑疝。结论手术操作失当易增加某些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破裂的机会;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性脑肿胀、盲目操作导致的副损伤是影响疗效的直接原因。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难以完全避免,注意术中各环节的预防及合理使用应急对策可有效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进行腔内修复治疗前再血管化2例,其中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转流1例,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建立旁路1例,19例腔内隔绝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患者使用"烟囱"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支架。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I型内漏在近端添加cuff后纠正,有2例II型内漏。69例随访,随访1~35个月,平均(24.3±10.7)个月。1例II型内漏3个月后消失。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大多数降主动脉病变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 32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手术时机、显微手术技巧及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进行显微手术。多采用改进的 Yasargil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解剖动脉瘤蒂 ,准确地夹闭瘤蒂。结果 :本组 32例患者中行动脉瘤蒂夹闭术 2 9例 ,切除术 2例 ,包裹 1例 ,治愈率 90 .6 %,死亡率 9.4%。术中动脉瘤破裂 5例 ,死亡 2例 ,死亡率 40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瘤的手术成功率 ,术前病情过重及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