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于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患眼6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患眼34只).对照组单纯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分期,为临床激光治疗眼底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3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0只眼进行FFA检查,分析DR的分期,并进行激光治疗。结果轻、中度非增殖期患者478只眼,局部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及环形渗出病变。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患者292只眼,需做大面积播散性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及定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DR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选择激光光凝,可以很好的保持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用时(2.41±0.26)周、渗出吸收时间(10.15±0.59)周、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4.75±0.34)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8±0.31)、(11.21±0.68)、(5.64±0.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41.38±20.19)μm优于对照组的(312.45±30.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更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视力,减低视网膜厚度,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使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50例患者(100眼)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50例患者(100眼)患者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45例患者(90眼)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眼底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毛细血管荧光通透性较正常情况增强,渗漏,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黄斑囊样水肿等。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采用家属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家属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状况,并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适感比例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晕厥、造影剂过敏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0.00%及1.92%,低于对照组的9.62%、13.46%及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远视力、移动及光感、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读和精细工作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27.98±4.43)分、(12.54±3.06)分、(14.96±5.03)分、(18.65±3.73)分及(73.25±16.2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家属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舒适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具体表现及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具体分析我院眼底荧光造影的432例患者中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结果总结我院自2005年2010年眼底荧光造影,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中,1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正常眼;误诊率为44.44%。23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2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52.17%。42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5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35.71%。4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4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3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无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综上可见Ⅳ到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和眼底造影诊断相同。误诊率为0%。眼底造影分型诊断率分别为Ⅰ期12.16%,Ⅱ期15.54%,Ⅲ期28.37%,Ⅳ期32.43%,Ⅴ期8.7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2.7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要早于且优于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7.
李磊  王刚  马远程 《安徽医药》2019,23(7):1452-1454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110例(18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4眼)予以单纯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60例(104眼)实施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有效改善,观察组激光治疗6个月后BCVA值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减小(P<0.05),观察组激光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3.42±0.65)、(2.75±0.54)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4.19±0.77)、(3.32±0.65)mm2(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厚度(CMT)均降低(P<0.05),观察组激光治疗后3个月、6个月CMT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激光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接近(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实施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病人视力,改善病人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雷珠单抗辅助眼底激光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经医师诊断后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为本次试验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采取单纯激光治疗;观察组(n=40)采取雷珠单抗辅助眼底激光治疗,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矫正结果、生存质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结果。结果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动脉血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 0.05)。结论患者在采用眼底激光治疗的同时应用雷珠单抗后,能够改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提高患者视力,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可减少眼部疾病对患者视力造成地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建仓  孙瑞雪  邸平会  赵宁 《河北医药》2009,31(23):3223-3224
目的探讨并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手术组,对侧非手术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l天、术后第1天、术后1、2周、术后1、2、3个月行双眼底影色照相,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进展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展的手术组10眼(25%),非手术组3眼(7.5%);术后3个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展的手术组36眼(90%),非手术组7眼(17.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会加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应密切观察白内障术后视网膜的变化,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在预防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LASIK手术前发现周边视网膜病变的66例78眼行眼底激光治疗,观察15~30d后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1年和最终随访。结果眼底激光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情况稳定,1年内随访66例78眼均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两年内随访发现4眼因新的视网膜裂孔出现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部位稳定。结论LASIK术前对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眼底激光治疗能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11.
蒋苏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01-103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门诊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0.375 g,2次/d)治疗,平均随访(11.58±0.17)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两组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率及缓解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4.4%及27.9%,观察组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26.5%及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惠州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惠州市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惠州市2003至2005年自然人群11723人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DR患者常规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11723人中,糖尿病患者1046例,发病率8.9%,其中DR101例,发病率9.6%;DR患者0期26例(25.7%),1~2期20例(27.0%),3期24例(32.4%),4期30例(40.4%);病程与发病率有显着正相关(r=0.645,P<0.01);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体质指数均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342、t=2.418、t=2.487、t=2.511、t=2.490、t=2.310,P均<0.05)。结论常规检眼镜检查,尤其是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图像分析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底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应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治疗对90例(180只眼)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底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至1年。结果眼底激光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72眼(40%),无变化的有73眼(40.6%),视力下降>2行,35眼(19.4%)。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吸收减少或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者175只眼(97.2%)。5只眼(2.8%)在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后出现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补充激光治疗。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姜黄汤预防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向增殖型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20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64例应用复方姜黄汤,对照组59例应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2组均用降糖药控制血糖。通过眼底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发展成增殖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姜黄汤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防止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向增殖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31-3133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93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46眼),观察组41例(47眼)。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IGF-1。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01,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提高30眼,提高率65.2%;观察组视力提高38眼,提高率80.9%。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9%)(χ2=9.28,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3、0.49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 IGF-1分别为(91.4±25.1) ng/L、(121.6±21.7) m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IGF-1均明显降低(t=3.721、5.992,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和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组)29例,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脂、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血脂、微循环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高血脂非增生型DR中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及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王凯  孙铁节  范茂利 《安徽医药》2014,(8):1499-150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4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激光组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激光组共发现74眼患DR,药物组共发现72眼。药物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激光组采用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患眼的视力及眼底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并记录患眼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时间。结果激光组患者有67.57%的患眼视力提高,药物组有52.78%,激光组显著高与药物组;激光组13.51%患眼视力出现下降,明显低于药物组的29.17%;激光组有72.97%的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消退,明显高于药物组的56.94%;激光组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时间相比于药物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改善和维持患者视力、促进新生血管的消退以及加速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栓通联合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 NOS、VEGF、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科激光机进行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每7天加服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治疗后眼部情况、治疗后眼部黄斑荧光和出血面积、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NOS(109.40±16.42) U/ml 优于对照组(68.47±10.02) U/ml;VEGF、IL-6(95.60±57.02、16.93±5.70) pg/ml 小于对照组(235.97±70.01、32.68±9.6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视力(0.70±0.16)优于对照组(0.56±0.26),微血管瘤数(10.63±2.12)小于对照组(15.78±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黄斑区荧光面积、眼底出血面积(0.61±0.16、0.46±0.11)均小于对照组(0.70±0.20、0.5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4.00%(47/50)优于对照组62.0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 NOS、IL-6和 VEGF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