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谷胱甘肽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建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组(GPC组)。测再灌注末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GSH含量。结果肝脏缺血45min再灌注40min后,GPC组血清ALT、AST、LDH、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分别<0.05,0.01,0.01,0.01),而GSH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为增加血循环中GSH,减少肝组织及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  相似文献   

2.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23-352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参麦组(Shengmai injection,SM).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行剖腹假手术;IR、IPC、SM组于再灌注60 min 、90 min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金属硫蛋白(MT),SO组于相应时点取样检测相同指标.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结果:SM组及IPC组在再灌注60 min、90 min时ALT、AST、LDH、IL-6水平均低于IR组(P<0.01),而金属硫蛋白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参麦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缩宫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和缩宫素处理(OT)组.建立大鼠70%I-R模型,缺血时间1 h.OT组分别于术前12 h,15 min及再灌注时经腹腔注射缩官索0.5 mg/kg,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2和6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分别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I-R组相比,OT组的ALT、AST、TNF-α水平及MPO、NF-κB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但是MDA及SOD变化不明显.结论 缩宫素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健康杂交狗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功能、线粒体H+-ATP酶活性及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照组、实验组较假手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制作成功。实验组较对照组ALT、AS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检测:阻断组较假手术组H+-ATP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H+-ATP酶活性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线粒体分级为0级;对照组:缺血15min线粒体分级为2 ̄3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4级;实验组:缺血15min,分级为1 ̄2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2 ̄3级。结论乌司他丁对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稳定线粒体脂质双分子膜,增高线粒体H+-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其功能,从而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I-R组,LIPC组,每组12只,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R组行肝缺血1h,再灌注3 h;LIPC组先行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手术完毕,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血清ALT与AST;切取肝组织,测定肝脏的湿干比(W/D),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光电镜观察肝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LIPC组T-SOD活性增加(P<0.01),MDA水平、ALT、AST、W/D值及TNF-α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LI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抑制TNF-α的表达和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A组(美洛昔康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手术对照组),其中A、B组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缺血前30min经腹腔注射美洛昔康(3mg/kg);B组于缺血前30 min经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仅作麻醉、开腹、不阻断血流。术后6h,分别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E染色、westernblot法、生物酶法分别测定血肝功能酶(ALT,AST),肝组织病理改变,肝内COX-2的表达、肝组织内超氧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A组应用美洛昔康后血ALT、AST以及肝组织SOD、MDA显著低于B组(P<0.01),肝脏的明显降低,肝组织形态学无显著改变。结论美洛昔康能抑制肝脏内COX-2表达,缓解肝功能下降,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金涛  王兴强  刘超 △ 《天津医药》2016,44(11):1347-135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 SD 大 鼠肝移植 (冷缺血再灌注组, n=20) 和肝脏肝门部分阻断 (热缺血再灌注组, n=20) 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大鼠仅 作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 但不阻断肝脏肝门血液供应的 10 只大鼠为假手术组, 采集各组血标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水平; 采集胆汁标本用于测定胆 汁内葡萄糖的含量及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 采集肝组织标本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活性。结果 冷、 热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 ALT、 AST、 胆汁葡萄糖、 GGT、 TNF-α、 IL-1β 及 MDA 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 (P<0.01), 且冷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热缺血再灌注组 (P<0.05)。热缺血再灌注组和冷缺血再灌注组 大鼠肝脏 SOD 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并且热缺血再灌注组的 SOD 水平高于冷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 手术组相比,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 0 h(缺血 1 h)、 1 h、 12 h 线粒体膜电位细胞的比例均降低(P<0.01);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组内随时间延长其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P<0.01)。假手术组 0、 72 h 的线 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 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热、 冷缺血再灌注组 72 h 较 0 h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均增高 (P<0.01); 0、 72 h 时, 假手术组,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呈依次降低, 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 体Ⅳ呈依次增高 (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应激刺激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 进而导致肝细 胞受到损害, 线粒体内相关酶系统活性受损, 最终导致线粒体内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受损伤, 这可能是氧化应激导 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 继而肝细胞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能够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寻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N);②槲皮素组(Q):腹腔注射槲皮素(quercetin, 7mg·kg-1 );③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 areperfusion,I/R)组(I);④热应激预处理组(H+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热应激预处理;⑤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组(Q+H+I):缺血再灌注前16h先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再给予热应激处理;⑥槲皮素+缺血组(Q+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观察以上各组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h后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的表达,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肝脏HSP70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H+I组、I组、Q+H+I组、I+Q组、Q组、N组;而检测血清ALT、AST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Q+I组、I组、Q+H+I组、H+I组、Q组、N组;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示与上述血中ALT、AST含量变化相对应。结论 HSP70在经热应激预处理后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156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门静脉灌注组(GroupⅠ)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GroupⅡ), 每组 78 只, 供、 受体各 39 只。GroupⅠ与 GroupⅡ在获取供肝后, 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 剩余约 30%体积进行移植, 术中记录供体和受体的体质量、 移植肝质量、 温缺血时间、供体手术时间、 冷缺血时间、 无肝期、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相关指标, 比较 2 组大鼠术后 6 h、 1 d、 3 d 和 7 d 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 病理 HE 染色及 7 d 生存率。结果 2 组术中血清 ALT、 AST 均逐渐下降, 但是 GroupⅠ下降缓慢, 术后 24 h 高于 GroupⅡ(P<0.05)。HE 染色提示 GroupⅠ术后早期肝组织显微结构损伤大, GroupⅠ的 7 d 中位生存期低于 GroupⅡ (Log-rank χ2=4.050, P=0.044)。结论 使用经腹主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具有肝脏损伤小、 生存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甜菜碱200、400、800 mg·kg^-1组(均n=8)。甜菜碱各剂量组于造模前7 d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甜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夹闭门静脉、肝动脉分支40 min,再灌注24 h制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l-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上升(P <0.01),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P <0.01),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甜菜碱400、800 mg·kg^-1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P <0.05),肝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P <0.01),p53、cl-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甜菜碱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功能,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CCl4诱导升高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影响,及对肝脏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和AST均显著升高(P<0.01),MDA明显增加(P<0.01),SOD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注射液中剂量组(10 ml·kg^-1)和高剂量组(20 ml·kg^-1)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的ALT和AST(P <0.05 或0.01),并明显减轻了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清开灵注射液低剂量组(5 ml· kg^-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MD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O.05或0.01),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小鼠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 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 mL。B组:阻断前20 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 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 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 min(T1)、1 h(T2)、术后1 d(T3)和2 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 min(T1)、1 h(T2)、术后1 d(T3)和2 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硒板党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富硒板党能保护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含量降低(P〈0.05或P〈0.01)和肝脏MDA含量下降(P〈0.01),SOD活性增强(P〈0.05或P〈0.01)。结论富硒板党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大庆  吴明均 《中国药房》2009,(21):1618-1619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均分为6组,即正常、模型、联苯双酯和小檗碱高、中、低剂量(40、20、10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5d后腹腔注射0.1%CCl4(10mL.kg-1)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或P<0.01),升高小鼠肝脏SOD活性(P<0.05或P<0.01),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对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灌胃异烟肼(75mg/kg)、利福平(100mg/kg)7d以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40只雄性Bab1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水飞蓟宾(50mg/kg)组与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100、50mg/kg)组,复制模型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d。测定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作小鼠一般情况与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增强,sOD、GSH.Px活性显著减弱,MDA含量显著增加,GSH—Px和SOD。mRNA表达显著减弱(尸〈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减弱,SOD:、GSH.Px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减少,GSH—PX和SOD: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或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外观正常,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细胞轻微水肿,核结构清晰,肝窦正常;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肿大,质脆,边缘钝而厚,表面呈黄褐色颗粒状,肝细胞弥漫性水肿,胞浆疏松化,胞质色淡,肝细胞点状坏死,散在有炎性细胞浸润;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小鼠肝大体与肝组织病理学均明显改善。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祁州漏芦(以下简称"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联苯双酯(100 mg/kg)组、漏芦乙醇粗提物(200 mg/kg)组、漏芦正丁醇提取物(200 mg/kg)组和漏芦水提取物(2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APAP)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肝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线粒体Na+-K+-ATP酶(Na+-K+-ATPase)、Ca2+-Mg2+-ATP酶(Ca2+-Mg2+-ATPas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增强,ALB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减弱,GSH含量减少;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粗提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正丁醇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水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GPx、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恩施富硒藤茶水提液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恩施富硒藤茶水提液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恩施富硒藤茶水提液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值升高,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P〈0.01或P〈0.05)。结论恩施富硒藤茶水提液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淑艳  钟秀宏  王爽  温娜  赵丽微 《中国药房》2011,(33):3104-3105
目的:为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致小鼠肝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取32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模型组(异烟肼+利福平,各75mg.kg.d-1),每日定时空腹灌胃给予药物1次,灌胃体积为20mL.kg.d-1,于第7、14天分批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14天的ALT、AST活性均明显增强,第14天的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与第7天比较,模型组第14天小鼠AST显著增加(P<0.05或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第7天小鼠肝细胞索排列较紊乱,肝细胞体积增大,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第14天小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发生坏死较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肝细胞损伤。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小鼠肝损伤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杨庆芳  刘辉  田静  李兆翌  蒋小琴  纪倩 《中国药房》2013,(47):4429-4432
目的:研究复方茵柏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复方茵柏合剂(8.65 g/kg)组与复方茵柏颗粒高、中、低剂量(8.64、4.32、2.16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2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40%CCl4的玉米油以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对大鼠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LDH活性显著增强,TBIL、DBIL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GSH活性显著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茵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LDH活性显著减弱,TBIL、DBIL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显著减少,GSH活性显著增强(P<0.01或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索排列规则,肝细胞结构及形态正常,核大而圆,居中,核膜清晰;模型组大鼠大部分肝细胞明显水肿,气球样变,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和汇管区出现弥漫性的炎细胞浸润;而复方茵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大部分肝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及炎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结论:复方茵柏颗粒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丝草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滴丸)、银丝草低、中、高剂量组(10 g生药/kg、20 g生药/kg、40 g生药/kg),每组10只。通过皮下注射0.2%CCl4花生油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计算肝脏指数并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银丝草高、中、低剂量组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力(P〈0.05)。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银丝草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银丝草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