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报告对6例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行双侧同期颈清扫术的结果。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了讨论,认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将不会增加术中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认为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且估计可行保留颈内静脉清扫术的一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对 6例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双侧同期颈清扫术的结果。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 ,将不会增加术中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认为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且估计可行保留颈内静脉清扫术的一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手术中的价值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5年间38例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中32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功能性颈清扫+患侧残叶+峡部切除24例,功能性颈清扫+全叶切除术2例,单纯行功能性颈清扫4例,区域性颈清扫2例。结果 颈清扫淋巴结阳性率68.75 %(22/32),甲状腺肿瘤残留率47.38 %(18/38),总残留率73.68 %(28/38)。结论 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的颈淋巴结肿瘤残留率较高,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联合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颈清)术的安全性、适应证和手术难点。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联合同期双侧颈清术患者36例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切口选择根据原发癌灶的位置及颈淋巴结可疑转移情况,选择相应的H型、L型或衣领式,甲状腺组织行近全切或全切,双侧颈清术原则上按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改良颈清术式进行。结果全组36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为创口出血2例,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例,一侧喉上神经内支损伤2例,一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9例,一侧副神经损伤3例,一侧颈交感神经损伤5例,一侧膈神经损伤2例,一侧乳糜瘘6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3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淋巴结阳性数0-21个,平均8.3个/例,双侧淋巴结均阳性31/36,一侧淋巴结阳性,另一侧淋巴结阴性3/36,双侧淋巴结均阴性2/36。经1-13年随访,4例死亡,7例失访,25例存活,3例复发。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联合同期双侧颈清术是安全的,关键是至少保留一侧颈内静脉,不要同时损伤双侧喉返神经和膈神经;对双侧颈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或临床判断转移(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偏硬或淋巴结为典型的紫葡萄颜色)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应行甲状腺切除联合同期双侧颈清;至少保留一个有血供的甲状旁腺;尽可能将甲状腺组织近全切或全切;应兼顾手术彻底性和机体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5.
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结清扫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如何确定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保留颈丛、肩胛舌骨肌及颈外静脉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颈部外观无塌陷,所保留的神经功能从术后第1天开始逐渐恢复,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逐渐消失,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上肢活动良好,无臂丛神经和膈神经损伤。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术后上颈及耳周疼痛或肩胛区疼痛明显17例,1~6周后好转。结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合理、可行,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相似文献   

7.
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1例双侧甲腺癌病例中3例进行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5例,一侧传统性颈清扫术2例,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7例,一侧传统性颈清扫术加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双侧传统性颈清扫术1例。结果:21例随访2-13年,平均5年2个月,死亡1例,20例无瘤生存。术后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阅甲状腺癌为多发癌,主张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保持清楚的解剖层次,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是全甲状腺切除术的关键。如术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时行一侧或双侧颈清扫术,对N0患者不必常规行颈清扫术,提倡长期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8.
李宁  韩倩  程鹏  朱思齐  段勇 《实用癌症杂志》2022,(4):592-594,604
目的 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住院时间)、颈部淋巴结清扫数量、甲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传统改良颈清扫术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局部的浸润度和转移程度,分别实施传统改良式颈清扫术(对照组,65例)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实验组,85例)。对照组保留颈清扫术为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保留了颈部浅静脉、颈丛皮神经和颈横血管。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每例患者的平均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耳部、颈肩部皮肤感觉基本上在术后3~5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其面部以及上颈部肿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实验组患者肩部疼痛麻木、锁骨下皮肤疼痛麻木、颈外疼痛麻木、枕部疼痛麻木、耳周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没有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却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意义。方法  1978年 4月至 1998年 6月给 12 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了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 ,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术前作好充分准备、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免除了病人二期手术的痛苦 ,节约病人的医疗经费  相似文献   

11.
12.
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海兵  崔利昌 《中国肿瘤》2003,12(9):534-5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可能的转移途径,及气管旁淋巴结与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深上(Ⅱ区)、颈深中(Ⅲ区)、颈深下(Ⅳ区)、副神经区(V区)、气管旁(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50.O%、59.3%、14.8%、70.4%,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者84.2%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气管旁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8.8%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气管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最常见转移部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且各有利弊。全文主要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A case of juvenile thyroid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to thebi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a 9-year-old male is reported.The clinical picture of juvenile thyroid carcinoma is characterizedby early metastasis to the lungs and cervical lymph nodes. InEurope,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of thyroid carcinoma afterradiation. However, our patient had received no radiation. Surgeryconsisted of subtotal thyroidectomy and right modified neckdissection. The tumor was a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and metastasiswas seen in 24 out of 38 lymph nodes removed. The serum thyroglobulinlevel,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was 184 ng/ml preoperatively,but by 8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level fell to 48 ng/ml.No signs of recurrence have been found to date (30 months after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的4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本组共4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38例;Ⅱ、Ⅲ、Ⅳ、Ⅵ区淋巴结转移常见(Ⅳ区转移率为56.1%,Ⅱ、Ⅲ、Ⅵ区均为46.3%)这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9.7%、12.2%),与Ⅱ、Ⅲ、Ⅳ、Ⅵ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者Ⅱ、Ⅲ、Ⅳ、Ⅵ区转移常见,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建议手术中常规清扫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超声征象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治疗的968例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综合多个超声征象评估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 超声术前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20.2%、83.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4.1%、88.7%。男性、<45岁、直径>1.0cm和伴钙化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45岁、结节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及A/T≥1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和A/T≥1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评价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12(P<0.01)。 [结论] 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超声特点,多参数预测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术前评估淋巴结情况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3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 ,并与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对照 ,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手术后以抗角蛋白单抗行一步法免疫组化染色 ,并与常规HE染色对照。结果 :30例甲状腺癌中 2 7例成功的显示了前哨淋巴结 ,成功率 90 %。 2 7例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 4枚 ,13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其中 2例有前哨淋巴结以外的颈淋巴结转移 ;2例假阴性 ,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总的阳性预测值 86.7%。结论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应用于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 前瞻性观察 3 0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分析cN0 pN (病理检查淋巴节阳性 )及cN pN 病例的颈淋巴结分布规律。结果cN pN 13 6例 ,cN0 pN 164例 ,颈淋巴结转移 2 5 1例 ,占 83 67% ,其中气管周围 2 2 8例 ,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 1例、61例、2 41例、2 46例、5 9例 ;cN0 pN 115例 ,分布情况为气管周围 10 8例 ,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 0例、5例、10 5例、10 9例、3例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气管周围、颈部同侧Ⅲ、Ⅳ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