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龄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1998~2003年对110例(124眼)高龄老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年龄:70~94岁。对手术切口、截囊方式、超声能量、术后视力、并发症及全身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3月~1年,术后视力≥0.5者110眼,占88.7%,0.2~0.4者12眼,占9.7%;≤0.1者2眼占1.6%。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手术时问短,适宜于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术者需要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眼底病变对术后视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手法娩核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30例Ⅳ级以上核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联合手法娩核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超声乳化时间为0.1~0.5min。全部30例均顺利一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天视力≥0.5者20眼占66.7%,术后一周视力≥0.5者25眼占8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手法娩核技术可以减少超声能量,安全怏捷,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Ⅳ级以上核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85例(97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 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患者配合良好,无一例改为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1周视力≥0.2者90眼,占92.8%;视力≥0.5者58眼,占59.8%;视力≥0.8者34眼,占35.1%。结论 表面麻醉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效果肯定,适合在基层和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视力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1年3a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519例605眼进行术后调查,包括:远、近视力及其矫正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后节和眼压。结果40.2%的患者(205眼)接受了调查.患者裸眼远视力≥0.3为86.8%,≥0.5为77.8%;矫正远视力≥0.3为92.7%,≥0.5为82.9%.前囊膜混浊发生率为73.1%,后囊膜混浊为69.8%,部分人工晶状体出现钙样物质沉积和IOL内折痕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视力结果稳定,严重并发症少,但仍有一些影响视力的问题需要解决。[眼科新进展2005;25(5):439—441]  相似文献   

5.
拦截劈裂法结合手法挽核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技巧和效果。方法对Ⅳ级和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施行超声乳化拦截劈裂法结合手法挽核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等,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时间为0.3~0.8min,平均0.5min。切口无热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8眼顺利一期囊袋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1眼为晶状体半脱位,改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4眼。≥0.5者25眼。〈0.5者4眼。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21眼,〈0.5者4眼,其中2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术中后囊破裂2眼,角膜内皮水肿4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超声乳化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挽核技术可以减少超声乳化时间,降低超声能量,具有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和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硬核白内障可供选择的较好的手术方式。[眼科新进展2007;27(3):218-22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56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6只眼眼轴长度26.09~32.24mm,其中26.09~29mm者41只眼,〉29mm者15只眼。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随诊时间3个月~2年。结果眼轴≤29mm组术后1个月视力≥0.5者37眼,占90.24%;眼轴〉29mm组术后1月视力≥0.5者7只眼,占46.67%(P〈0.05)。无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眼轴〉29mm组恢复程度较差,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8例(19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施行巩膜膀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12-0.3者占57.8%矫正视力>0.4者占42.11%。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选择超声乳化吸出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球周麻醉加表面麻醉下,对20例(2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三联术。结果 术后1周视力:〈0.1者3眼,0.1~0.3者7眼,〉0.3者13眼;其中〉0.5者10眼。术后眼压正常者18眼(78.3%);术后眼压偏高2眼;术后低眼压3眼。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肓治肓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伞,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合基层和防盲工作开展的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10例(241眼)患者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1周,矫正视力〉0.5有125眼,占51.87%,其中≥0.8有75眼,占31.12%。术后视力〈0.1有3眼,占1.24%。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肯定,技术容易掌握,适宜在基层医院和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二切口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20例(22眼)。结果 22眼术后平均眼压为14.81mmHg(1mmHg=0.133kPa)。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视力≥0.4者81.82%,≤0.3者18.18%。随访3~6月,功能性滤过泡占90.90%,无严重不可逆的并发症。结论 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减少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何阳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35-43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2001年9月至2003年10月对68例(7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32只眼.占41.03%;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42只眼,占53.85oA;1月≥0.5者46只眼,占58.97%;3月≥0.5者48只眼,占61.54%。术后远视力均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一排以上。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术后6月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视力提高程度与患者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8例住院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临床观察,分析并发症、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12个月进行追踪观察。视力≥0.4占21.43%、视力0.1~0.3占67.86%、视力〈0.1占10.71%。结论麻风患者以继发性白内障为主,本组病例占71.42%。手术改善患者因白内障所致的视力障碍有良好效果,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少菌型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优于多菌型。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手术在白色白内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白色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对90例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色白内障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手术中的技巧。在术中根据核的硬度分为两组,白色核组52眼,棕色核组38眼,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来处理晶体核。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90眼中环形撕囊成功80眼占88.9%。术后一天视力≥0.5者共75眼占83.3%,在75眼中白色核组47眼,棕色核组28眼,术后1天视力≥0.5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色核组的平均超声时间和能量较棕色核组小。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轻度水肿和后囊膜破裂。术后3个月记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结论: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有一定困难,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经验,特别是良好的环形撕囊及核劈裂技术。手术成功率仍较高,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超声乳化术在白色白内障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超乳化摘除及后房人工晶状体主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1999年7月在院施行24例(26只眼)高度近视人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附,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58.3%);术后1周占73.07%;1个月占84.6%;3个月占84.65,视力≥1.0者,分别为26.9%,38.4%,43.3%。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屈光状态稳定,并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首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首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5占28%,术后1周视力≥0.5占55%,术后1月0.5占78%。后囊破裂占14%,角膜水肿占43%,角膜内皮失代偿占1%。结论 初学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后囊破裂及角膜水肿,最好选用在后房部位乳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48例89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眼轴26.0—29.9mm组,术后3个月视力≥0.5者55眼,占61.80%;眼轴≥30mm组,术后3个月视力≥0.5者13眼,占14.6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5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257例(263眼),对其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1者6只眼,占2%,0.1~0.3者19只眼,占7%,0.3~0.5者84只眼,占32%,0.5~0.8者115只眼,占44%,0.8以上者39只眼,占15%。7-10天复诊视力进一步提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对42例59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眼轴27~30mm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者35眼,占85.37%;眼轴≥30mm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者10眼,占55.56%。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超声乳化仪为22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内皮变化和角膜移植片透明度。结果视力:12只眼0.1~0.4(54.5%),8只眼0.5~0.9(364%),2只眼<01(9.1%);角膜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17.76%;术后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结论本方法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其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少,可维持角膜移植片的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