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旨在利用最近发表的资料重新评价百日咳和百日咳菌苗的效益、危险性以及费用。作者研究了假设的100万名接种或未接种百日咳菌苗的儿童群体,从出生时随访到  相似文献   

3.
儿童接种百日咳菌苗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菌苗诱发的免疫力逐渐消退,因此,有很大比例的成人对百日咳易感。成人非典型性百日咳患者成为百日咳杆菌的贮存宿主。本文讨论了对成人接种百日咳菌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儿童接种百日咳菌苗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菌苗诱发的免疫力逐渐消退,因此,有很大比例的成人对百日咳易感。成人非典型性百日咳患者成为百日咳杆菌的贮存宿主。本文讨论了对成人接种百日咳菌苗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和全细胞菌苗的保护效果、不良反应等作了比较,表明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免疫原性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百日咳菌苗     
在Griffith的文章中(Br Med J1(6116):809,1978),对百日咳菌苗提出两个要点:一、过去,各种百日咳菌苗的小鼠毒性试验结果、凝集原含量、效价及其对小儿预防效  相似文献   

8.
百日咳菌苗     
综合当前百日咳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有关材料以及百日咳菌苗接种后引起的反应,已导致百日咳菌苗免疫方案的某些改变。由于百日咳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必须继续加强菌苗接种。而未免疫者得病尤为严重。削弱百日咳菌苗接种已在某些国家引起本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和全细胞菌苗的保护效果、不良反应等作了比较,表明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免疫原性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百日咳全细胞和无细胞菌苗和白喉类毒素提出,尽管百日咳和白喉类毒素菌苗对个体保护作用不完全,但用于群体免疫可消灭百日咳和白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百日咳全细胞和无细胞菌苗和白喉类毒素提出,尽管百日咳和白喉类毒素菌苗对个体保护作用不完全,但用于群体免疫可消灭百日咳和白喉.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月24~28日,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细菌研究室主任、WHO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研制中心主任佐藤勇治及夫人佐藤博子应邀访问了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在访问期间,两位专家分别作了有关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和百日咳毒素研究的学术报告,并与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他们的报告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40年代研制的百日咳全细胞菌苗成功地控制了百日咳流行。对这种菌苗的反应原性的担心导致无细胞菌苗的研制。日本应用无细胞菌苗作常规免疫,证明它安全、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不同抗原组分和浓度的新型菌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高无细胞菌苗的效力。用某些化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类毒素的毒性仍可恢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了含有遗传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的重组百日咳菌苗。Sl基因的定位诱变能消除PT的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B寡聚物基因的突变能减少有丝分裂原和血凝活性。含有Sl Lys9Gly129 PT类似物的重组菌苗证明是安全的,反应原性较弱,免疫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40年代研制的百日咳全细胞菌苗成功地控制了百日咳流行。对这种菌苗的反应原性的担心导致无细胞菌苗的研制,日本应用无细胞菌苗作常规免疫,证明它安全,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不同抗原组分和浓度的新型菌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高无细胞菌苗的效力。用某些化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类毒素的毒性仍可恢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了含有遗传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的重组百日咳菌苗。S1基因的定位诱变能消除PT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百日咳菌苗接种作了回顾和展望,并对其免疫效果、安全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作者在文中引述了自己以往的工作,即用精制百日咳杆菌组胺致敏因子(HSF)皮下注射小鼠,发现肾上腺球状带和束状带外层细胞中脂质含量未发生改变,但束状带内层细胞脂质明显耗竭,球状带有显著的细胞溶解,从被膜下到束状带内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呈楔形分布。作者认为这些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百日咳菌苗接种作了回顾和展望,并对其免疫效果,安全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两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在瑞典进行的大规模现场试验未能证明有足够的效力,也不可能于近期内在美国批准为候选菌苗。与此同时,对受试者和安慰剂对照者发病的追踪研究确能证实两种菌苗对百日咳有一定防御作用。通过对这一议论纷纷的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得到一些重要发现,最近几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了报告。在此之前在斯德哥尔摩进行过审议,不久将在Lancet杂志上发表初步报告。此次现场试验是一项国际通力合作,参加单位有:斯德哥尔摩的国立细菌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20.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细菌部主任Manclark博士于1987年9月应邀访问了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并作了学术报告。现将报告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