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鞘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剂量TNF-α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组、T1组、T5组和T10组,每组6只。麻醉后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TNF-α1、5ng和10ng,容积均为10μl。测量各组大鼠鞘内注射后-1(鞘内注射前1h)、4、8、16h及24h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鞘内注射TNF-α后4~8h,大鼠机械性痛阚和热痛阈下降(P〈0.05或P〈0.01);鞘内注射TNF-α后16h,T5组和T10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下降(P〈0.05或P〈0.01);鞘内注射TNF-α后24h,T10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下降(P〈0.05)。结论鞘内注射TNF-α可导致中枢痛觉过敏,使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降低,随着注射剂量增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下降幅度增加并且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4.
糖皮质激素对甲醛致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亚群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糖皮质激素(GCS)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了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化法神经细胞染色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 在大鼠后爪掌面皮下注射稀释甲醛20μL可造成注射处急性持续性炎症。1h后,同侧脊髓腰膨大(L4,L5)背角浅层(Ⅰ层、Ⅱ层外带)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总数上升明显。对侧脊髓内少量散在分布。甲醛刺激前2h,分别用0.05,1.00,5.00mg/kg地塞米松(DEX)腹腔注射,可见同侧背角浅层FLI神经元数降低明显高于其他各群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外周水肿、疼痛表现与同侧背角浅层FLI细胞数呈正相关。用糖皮质激素受体阻体阻断剂RU486可部分反转GCS的效应。结论 ①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与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②GCS对脊髓不同亚群的神经元的兴奋性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后,大鼠痛觉敏化的形成及其脊髓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1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8只。M组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C组骨髓腔注入10μL 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M组。分别于接种前1天及接种后8、15、21d,称体质量,记录自发性缩足反射次数及自由活动时下肢跛行程度。并于接种后第8、15、21天对大鼠接种侧和对照侧后肢行X线检查。接种后22d采用HE染色法观察癌细胞对骨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组大鼠术后15d起体质量增长慢于C组(P<0.05或0.01);M组术后第8天起自主缩足次数比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第8天起自由行走痛评分比C组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胫骨X线检查显示明显的骨破坏。骨组织HE染色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大量激活。结论 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MADB-106乳腺癌细胞2周后痛觉敏化形成,这可能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氯胺酮/吗啡对大鼠Formalin炎性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氯胺酮组和吗啡+氯胺酮组,观察大鼠的痛行为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余三组大鼠痛行为反应均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在大鼠Formalin炎性痛模型中。吗啡和氯胺酮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痛行为反应,吗啡和氯胺酮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切口痛大鼠痛阈及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60只雌性SD大鼠制备切口疼痛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手术后分别鞘内注射10 μL生理盐水、1 nmol氟代柠檬酸(10 μL).测量两组大鼠手术前、手术后4、8、16及24 h机械痛阈、热痛阈及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 手术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较术前下降(P<0.05或P<0.01),且术后实验组均高于同一检测时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并促进TNF-α mRNA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切口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和K2组于置管5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h内的疼痛行为,2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nNOS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2时相(15~60min)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NS组大鼠脊髓背角n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和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增加,表明nNOS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美他尼鞘内预先注药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注药组、切开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不作鞘内注药和切口痛模型;注药组单纯鞘内注射布美他尼100 μg;切开组按Brennan方法制成切口痛模型;实验组先鞘内注射布美他尼100 μg,然后制成切口痛模型.采用疼痛累计评分法、热辐射法及von Frey 细丝法,观察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累计评分、热痛阈及机械痛阈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药组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均提高(P<0.05),分别于4 h和2 h恢复正常;切开组与实验组大鼠手术后均出现疼痛累计评分升高、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但实验组大鼠疼痛累计评分升高的幅度低于切开组(P<0.05),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的降低幅度也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 鞘内预先给予布美他尼能减轻大鼠急性创伤后早期疼痛程度,提高热痛阈及机械痛阈,其抗伤害作用可能与布美他尼抑制脊髓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切口痛大鼠模型痛觉敏化和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共30只,体重200~250 g,8~10周龄,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术后鞘内注射IGF-1受体抑制剂组(I组)。O组构建大鼠趾部切口痛模型,并于术后6 h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I组构建大鼠趾部切口痛模型,并于术后6 h鞘内注射IGF-1受体(IGF1R)抑制剂50μg;C组仅在同一时间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不做手术造模处理。在术前1 d及术后2,4,12,24 h行机械缩足阈值检测;术后24 h痛阈检测完成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大鼠脊髓组织GFAP、IGF-1、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较,O组大鼠在术后2 h出现机械缩足阈值降低,术后24 h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激活,IGF-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脊髓IL-1β、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O组相比较,I组大鼠在术后12 h机械缩足阈值开始升高,术后24 h脊髓IL-1β、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鞘内预注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是否对甲醛疼痛模型具有抗伤害性效应.方法采用疼痛行为学观察和辐射热测痛评价CRH对甲醛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观察对脊髓后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NS对照组比较,鞘内预注CRH 0.5μg可明显降低甲醛致痛大鼠的Ⅱ相疼痛反应时间,同时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c-fos基因表达增强的效应,提前1 h腹腔内注射CP-154526可抵消这种抑制效应.结论鞘内预注CRH能明显抑制甲醛致痛大鼠的痛反应和脊髓后角的c-fos基因的表达,具有抗伤害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前鞘内注射AlP(autocamtide-2-related inhibitory peptide AIP)或生理盐水组(BA组、BN组)、术后鞘内注射AIP或生理盐水组(AA组、AN组).测定SNI大鼠注射AIP前后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改变.结果 SNI大鼠从术后第2天至第14天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鞘内注射AIP能够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术前给药组术后1 d、2d、3d的MWT分别为(9.0±1.1)g、(9.1±1.5)g、(7.5±1.5)g,显著高于SNI组[分别为(5.9±0.9)g、(5.6±1.0)g、(5.7±1.0)g,均P<0.01];术后给药能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约4h,较之术前给药为短.结论 CaMKⅡ参人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例视觉模拟评分(VAS)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和30天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第1,3,7与30天各时间点鞘内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0例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注射吗啡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及第30天鞘内吗啡用量与术后第1天和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可以有效地治疗重度癌痛,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BTX-A)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新的热点,文中研究腹腔注射BTX-A在大鼠内脏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肠壁乙酰胆碱酯酶(AChE)、P物质(SP)表达的影响. 方法: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2ml,B、C、D组分别腹腔注射含2、4、6UBTX-A的等渗盐水2ml,注射后1、4、8周时,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扭体实验疼痛评分,留取肠道标本行AChE、S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周时,大鼠扭体反应疼痛积分:C、D组大鼠均明显少于A组(P<0.05),B、C、D组肠壁肌层AChE表达及C、D组肠壁SP表达均小于A组(P<0.05).4周时,B、C、D组疼痛积分明显少于A组(P<0.05);B,C,D组肠壁AChE、SP表达均明显小于A组(P<0.05).8周时,C组疼痛积分与A组相比减少;各组肠壁AChE表达仍小于A组(P<0.05). 结论:腹腔注射BTX-A能减少乙酸所致大鼠内脏性疼痛的疼痛积分,并能减少肠壁AChE、S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孙涛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2007,16(2):92-9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ac effect of intrathecal (IT) fluorocitrate (FC) ( a selective astrocyte metabolic inhibitor) on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 to sciatic nerve. Methods Thirty- two adult male SD rats weighing 220-28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n = 8each) : group A sham operation+ (IT) vehicle; group B sham operation + (IT) FC;group C CCI+ (IT) vehicle and group D CCI+ (IT) FC. 相似文献
16.
白松片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血浆CRH和ACTH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白松片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 2 1d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 ,于上午 8点将所有大鼠断头取血并离心收集血浆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浆CRH和ACTH的水平。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血浆CRH、ACTH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 ;白松试验组血浆CRH、ACTH浓度比模型组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白松片可抑制慢性应激引起的HPA轴功能亢进 ,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K2组于置管5 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 h内的疼痛行为,24 h后测量致痛足厚度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PKC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二时相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致痛24 h后,NS组大鼠致痛足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K1、K2组致痛足厚度与NS组比较则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脊髓背角P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化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增加,PKC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立体定向注射介导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扩增子载体对甲醛炎性痛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SVIRES-HPPE-LacZ载体SHPZ组,pHSVIRES-LacZ空白载体SHZ组和生理盐水NS组(n=51).3组大鼠PAG立体定向注射SHPZ,SHZ 和NS后于第3天、1周、2周、3周、4周、5周和6周时进行福尔马林实验观察镇痛效应.对注射后1 周组(每组取9只)进行福尔马林实验后处死大鼠取出PAG标本观察HPPE转染表达情况, 通过X-gal染色原位检测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HPPE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PAG组织中L-脑啡肽(L-EK)浓度. 结果:PAG立体定向注射SHPZ后, X-gal原位染色、RT-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均显示外源HPPE能有效表达.对甲醛诱发的炎性疼痛中,疼痛加权评分(PIS)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在第1相和第2相与空白载体对照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6周时第2相PIS与空白载体对照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甲醛的镇痛效应可被腹腔注射纳洛酮拮抗.结论: SHPZ能成功地将外源HPPE基因转染到PAG神经元细胞中,并使之有效表达, HPPE的表达产物对甲醛炎性痛大鼠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脑内Fos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大鼠液压颅脑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5min脑内开始出现Fos蛋白表达,伤后1h达高峰,此后逐渐消退,伤后6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损伤灶周围皮质、同侧梨状皮质和双侧海马齿状回,同侧海马较对侧显著。轻、中和重度脑损伤,Fo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