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以小鼠皮肤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对无论干细胞分裂多少次的一组DNA“永生化”链,能持续存在于干细胞基因组中的这一假说进行验证。方法:利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发育期和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BrdU阳性细胞存在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rdU标记停止后24h,发育期和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细胞均为阳性,阳性部位为细胞核,7天后仍为阳性。90天后发育期小鼠皮肤上皮细胞中仍有少数阳性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另有少数阳性细胞散落在基底层。但成年期小鼠30天后皮肤BrdU阳性上皮细胞已全部转为阴性。结论:本实验结果证实,小鼠皮肤干细胞中存在DNA永生化链,其染色体发生了非随机分配。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标记滞留细胞(LRCs)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进行小鼠表皮干细胞可靠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选择出生5 d的昆明小乳鼠进行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隔日注射,连续7 d。于注射后第90天进行取材,在冰冻切片上分别进行BrdU与整合素β1、P63和CD34的双重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这些标记物与BrdU的符合度。结果 90 d后小鼠皮肤上皮细胞中仍有少数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另有少数阳性细胞散落在基底层。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示,Brdu与整合素β1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81%,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94%;Brdu与P63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P63阳性细胞的65%,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86%;Brdu与CD34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CD34阳性细胞的30%,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62%。结论整合素β1与BrdU的符合率最高,P63其次。β1和P63是这些分子标记物中筛选干细胞最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鼠皮肤创伤后,创面局部的真皮干细胞是否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方法 小鼠背部行全层皮肤损伤后,首先应用腹腔单次注射BrdU 2 h后标记快速分裂细胞(rapidly dividing cells,RDCs),检测创面局部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其次通过多次连续注射BrdU长时间后在体检测标记存留细胞(label-retaining cells,LRCs),以反映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情况;最后分离BrdU在体多次连续标记后的肉芽组织细胞和正常真皮细胞,通过比较其集落形成能力并检测BrdU信号存留情况,研究肉芽组织中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和参与修复的情况.结果 单次注射BrdU 2 h后,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上皮细胞中存在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而创伤后在创缘表皮、毛囊、创缘真皮和肉芽组织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增殖反应;创伤后多次连续注射BrdU 3 d后,通过长时间示踪,证实创面愈合后肉芽组织中存在LRCs,而在正常真皮组织中未检测到被BrdU标记的细胞;进一步发现肉芽组织细胞较正常真皮细胞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能力,且在肉芽组织细胞形成的集落中仍可检测到BrdU信号阳性的LRCs.结论 创面肉芽组织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LRCs,提示皮肤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取出生3 d雌性乳鼠皮下注射BrdU 50 μg/g体重,连续3 d.分别在注射后第1、2、3、4、6 和8周取子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BrdU的表达情况,并在高倍镜下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BrdU阳性细胞在第1周时在内膜上皮及基质部均广泛表达,但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逐渐下降,至第8周时则主要位于基质部血管周围以及基质与肌层交界处.结论 小鼠子宫内膜基质中存在成体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取出生3d雌性乳鼠皮下注射BrdU 50ug/g体重,连续3d。分别在1 、2 、3 、4 、6 和8周取子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BrdU的表达情况,并在高倍镜下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 结果 BrdU阳性细胞在第1周时在内膜上皮及基质部都广泛表达,但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逐渐下降,至第8周时则主要位于基质部血管周围以及基质与肌层交界处。结论 小鼠子宫内膜基质中存在成体干细胞。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标记滞留细胞 ;BrdU ;干细胞; 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BrdU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及移植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移植部位不同时间中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 :酶标仪分别测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BrdU阳性间充质干细胞光密度值 ,计算标记率。将经BrdU标记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结扎处的大鼠左心室壁内 ,术后第 5、10、15、2 0天行抗BrdU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rdU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约为 4 1.4 1%。移植后第 5天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移植后第 10天 (P <0 .0 5 ) ,而移植后第15、2 0天与第 10天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rdU能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起到较好的标记和“跟踪”作用 ,移植入心脏壁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第 10天比第 5天减少 ,以后基本稳定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表皮干细胞(E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ESCs组织工程皮肤;B组创面移植羊膜;C组为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C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但A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皮肤创伤刺激下,能否从骨髓迁移到皮肤创面.方法 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分离纯化MSCs,培养扩增后,经DAP1标记回植到骨髓中,制作皮肤创面,7,14 d,观察皮肤组织中是否有阳性细胞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果 将MSCs经DAPI标记回植后,实验组7 d DAPI染色阳性的细胞较多,14 d阳性细胞减少.而对照组阳性细胞稀少,在7,14 d的皮肤组织切片中无差别.结论 MSCs在皮肤创伤刺激下,可以从骨髓迁移到皮肤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均以橄榄油配制的含体积分数0.4的CCl4一次性灌胃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分离同种小鼠BMSCs,体外扩增、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于灌胃后24h的干细胞移植组小鼠体内。分别于CCl4灌胃后的第5、10、15天取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的肝脏,每组每个时间点取材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直接取6只小鼠肝脏,各组均制备石蜡切片和连续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追踪BrdU阳性标记干细胞在肝组织内的迁移和分布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在CCl4灌胃后的第5、10、15天的肝组织修复状态明显好于相同时间点的损伤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组小鼠CCl4灌胃后的第15天肝组织接近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在CCl4灌胃后第5天肝组织内散在分布着大量的黄色或褐色的BrdU阳性细胞胞核;干细胞移植组小鼠CCl4灌胃后第10天时肝组织内的BrdU阳性细胞胞核数目较第5天时少,而第15天时较第10天时明显减少,第15天与第5、1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0、2.907,P<0.05)。结论静脉移植的BMSCs可以迁移至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并可促进损伤肝脏的修复;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单位面积内BrdU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溴脱氧尿苷(BrdU)作为标记滞留细胞(LRCs)标记物,通过对皮肤组织中LRCs的检测,证实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方法:SD大鼠予50 mg·kg^-1·次^-1BrdU腹腔注射,每天4次,每次间隔2h,连续2d。最后一次注射后第6周,处死之,取双后足垫。免疫组化染色对表达BrdU细胞进行检测。结果: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真皮层的外泌汗腺蟠状分泌部、弯曲和直导管部。BrdU阳性细胞表达率在外泌汗腺(4.2±1.3)%)明显高于在表皮基底层(0.5±0.1)‰)(P〈0.05)。结论:大鼠后足垫外泌汗腺中存在的这些干细胞或许在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重建表皮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自体来源的骨髓MSC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以Ⅰ型胶原为载体植入兔背部左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右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植以Ⅰ型胶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6、12天观察创面收缩率,记录愈合时间;术后4、5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皮肤组织,行常规病理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创面收缩率,治疗组>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5)。常规病理检测治疗组再生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在治疗组再生皮肤附件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能分化为表皮细胞参与表皮重建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上清液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只脑梗死大鼠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9 g.L-1氯化钠注射液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组(2.0×109L-1BM-SCs悬液2 mL)、上清液移植组(BMSCs上清液2 mL)及混悬液移植组(上清液与BMSCs混悬液2 mL),每组10只。在模型再灌注24 h后,用10 g.L-15-溴脱氧尿核苷(BrdU)溶液标记,连续标记28 d,并于最后1次注射后2 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病灶增殖期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变化及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 BrdU、Br-dU+抗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的阳性细胞数BMSCs移植组、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较氯化钠注射液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较BMSCs移植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悬液移植组较上清液移植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移植前比较,各组大鼠动物模型移植后第7、14、28天的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N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从第7天起,与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BMSCs移植组、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悬液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BMSCs移植组和上清液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清液与BMSCs混悬液能够诱导病灶区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这可能与上清液内的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分化诱导因子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技术。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体外培养被标记的BMSCs,观察其连续传代后的BrdU可标记时间和标记效率;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分离纯化的BrdU标记BMSCs移植到损伤的胃黏膜下,体内观察BrdU对活体移植BMSCs的示踪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体外培养大鼠BMSCs的CD44、CD90表达阳性,CD14、CD45表达阴性,显微结构表现出干细胞特征。进行BrdU标记后,标记阳性率随标记时间延长而增高,48h达高峰,72h仍维持高阳性率。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孵育48h、72h阳性标记率高于5μmol/L BrdU组(P<0.05),但与15μmol/L BrdU组阳性标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连续传代培养21d后也可检测到。BrdU可示踪BMSCs在损伤的胃黏膜下局部定植。结论 BrdU在浓度为10μmol/L、标记时间48h至72h标记效率较高;BrdU标记可用于一定时间段内BMSCs移植入体内后定植和生长的动态示踪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能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本研究旨在将分离出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后注射到心壁内,观察其能否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 U标记,将标记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射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大鼠左心室壁内,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的培养液(元细胞)。结果:反复传代可获得大量纤维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rd U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率约为41.4l%。手术组细胞注射部位心脏组织中部分细胞内可见抗心室肌肌凝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MHC)、抗Brd U抗体及抗心房利钠肽抗体、抗Brd U抗体双染色阳性颗粒,假手术组仅为单染色阳性颗粒。结论: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心脏提供的特殊微环境下分化成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分化潜能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为研究其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寻找新的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 4 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用胰酶消化后移植裸鼠皮下 20 d、 30 d及 50 d.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裸鼠皮下 20~ 30 d后,细胞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它们可分别呈 CEA和 CK18阳性.种植 50 d后,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及皮脂腺样等结构.[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及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在mdx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特点。方法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hBM-MSCs,将1×107个干细胞(0·3ml)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体内。于移植后48h、2、4、8、12、16、20、24周处死鼠,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织器官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骨骼肌人细胞核(Hu)及人抗肌萎缩蛋白(Dys)的表达,RT-PCR检测人Dys 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内,BrdU阳性细胞核可见于多数组织、器官,其中以骨髓、肝、肺较多;肝、肺BrdU阳性细胞核数4周后逐渐下降;移植后48h骨髓BrdU阳性细胞核数较多,2周最多,16周后仍维持较高水平;4周后骨骼肌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逐渐增加。移植后2周骨骼肌检测到少量人特异性抗核抗体(anti-Hu)阳性细胞核,4周后在骨骼肌肌膜可见少量人特异性Dys阳性细胞,8周后有Dys mRNA的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anti-Hu抗体阳性细胞核数和Dys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Dys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hBM-MSCs移植mdx鼠后早期(2~4周)主要分布在骨髓、肝、肺,后期(4周后)主要分布在骨髓、骨骼肌。  相似文献   

17.
胎鼠听囊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程随涛  许珉  梁建民  马伟军 《医学争鸣》2006,27(14):1286-1289
目的:了解哺乳动物听觉细胞的来源,探索听觉细胞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 方法:取孕鼠胚胎听囊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对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角蛋白、F-肌动蛋白和calretinin染色观察细胞特征;BrdU染色观察细胞增殖. 结果:培养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分化和增殖,细胞形态主要有上皮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神经细胞形态3种. 对细胞角蛋白和F-肌动蛋白这两种上皮细胞的标志染色呈阳性. 在原代培养就出现calretinin染色明显阳性的细胞. 传代后结果仍为阳性着染,但强度减弱. BrdU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活性. 本研究共传8代,历时4 mo,细胞形态维持稳定. 结论:胎鼠听囊细胞在体外自然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或者增殖为未成熟毛细胞. 本研究为探索刺激听觉毛细胞再生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NPC)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在大鼠iPS细胞培养到悬浮类胚体阶段加入维甲酸(RA)诱导分化,对分化获得的细胞,分别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PC标志物、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增殖能力、并通过大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对其存活、整合情况及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经诱导分化获得的细胞能够在贴壁培养条件下形成Rosette结构、表达NPC标志物并且绝大多数呈BrdU阳性,移植到大鼠视网膜下腔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大鼠iPS细胞能够通过悬浮EB加RA诱导的方法分化为NPC,有可能作为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并优化获得稳定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滋养层细胞的来源及其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胚胎干细胞体外存活提供必要条件。方法分别取人工流产胎儿皮肤组织、昆明小鼠孕12.5、14.5、18.5d胚胎和新生鼠(P0)组织,分离培养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embryonic fibroblasts,EFs)并传代制成滋养层。采用活细胞拒染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种来源以及不同时相来源制备的滋养层细胞的功能状态差异。结果细胞活性状态:①人胚来源第1~5代成纤维细胞活性均好;但1~2代时杂细胞较多,此后可见深染色细胞逐渐增多。②E12.5d、E14.5d鼠胚来源的各代细胞均较同代E18.5d和P0来源的活性细胞数目高(P〈0.05)。以E14.5d第3~6代细胞最易培养存活。P0来源第6代与E14.5d来源同代细胞相比,深染变形细胞增多达30%。细胞分泌功能:①人胚来源第3~5代细胞I型胶原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少且染色较淡。②鼠胚来源的以E12.5d、E14.5d、E18.5d的第3~6代细胞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最多,且染色深;P0来源第6代细胞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浅不一。结论采用人胚胎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尚可,但分泌功能稳定性欠佳。鼠胚E12.5~18.5d来源的第3~6代成纤维细胞,具有细胞活性强、分泌功能旺盛的特点,是作为胚胎干细胞赖以存活滋养层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