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曾做过他半年的学生。记得那时,父亲在语文课上很喜欢带领同学们诵读课文。他退休后,曾练过一阵太极,还学跳了几天舞,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养生方法,那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2.
一个英国小男孩因感冒不能上学,他父亲给他量了体温,并当着他的面回答了孩子母亲的询问,说他体温是99(华氏)度多。孩子本来准备起床玩耍,但听了父母的对话后,就一直静静地躺在床上,完全服从医生与父母对他的治疗和照顾。直到他父亲再次为他测量体温,并告知他一切正常后,他才长出了一口气,问父亲他是否真的不会死了……孩子的父亲本已对他当天的反常表现疑惑不解,此时就更感到奇怪,便问他为何提出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医药保健杂志》2008,(3):29-29
一位父亲和他7岁大的儿子整理后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他要孩子自己将大石头移开。孩子用铲子推了半天,石头仍然不动,他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垫在底下。使劲地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纹丝不动。显而易见,以他的力气是不足以搬动大石头的。  相似文献   

4.
父子开店     
父亲研究了一辈子心理学,退休后还想找点事情做。于是,开药店的儿子让父亲去他那帮忙。第二天,父亲在柜台里迎来第一位顾客,热情地问:“先生,哪里不舒服呀?”  相似文献   

5.
【家属代述档案】2008年9月,我父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巨型肿瘤。2008年10月在北京做了一次介入治疗,后来又服用当地中医开的药,都没什么改善。2009年1月,我父亲住进了当地的医院。去医院只是为了缓解他的精神压力,他一直不知情,一会儿您给他看病的时候也请瞒着他。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我身体不好,脸色蜡黄,常常头晕、目眩,夜里盗汗。母亲带我去医院看过很多次都不见好。父亲有个老乡是老中医,一次他到我家作客,父亲顺便请他为我把把脉,老中医为我把完脉后对父亲说:“这孩子肝气不足,每天喝两次菊花酒,每次3汤匙,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好。”  相似文献   

7.
李保 《家庭医药》2014,(1):84-84
10年前,父亲从机关退休后,执意要到乡下安享晚年。然而,到了乡下后,在城里工作了几十年的父亲开始时有些不习惯。起初,他选择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和打发时间,但过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8.
人生必需品     
暑假里,儿子要求父亲带他去山里野营,父亲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9.
惊人的巧合     
母亲比父亲大两岁,她嫁到高家时,父亲似乎还没完全明白结婚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天,父亲见了母亲,害羞得躲到了邻居家里,等太阳落山时,他悄悄问身边的小孩:“那个人走了没有?”在他的想象中,她大概应该像其他到家里做客的亲戚一样,中午吃顿饭就~走了之。  相似文献   

10.
山西读小李在来信中说,他的父亲是一位肝硬化患,曾经在住院期间两次出现呕血,其中有一次特别严重,不仅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而且还晕倒在地,全家人都急坏了,幸亏是在医院才抢救过来。小李想问,像他父亲这样的患该如何预防呕血的发生?如果下次在家里出现呕血又该如何及时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老了怎么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六,记者正在外边开会,弟妹来了电话:“爸爸病得挺重,你得快来!”我立即打车绕了半个北京城赶去,只见70多岁的父亲左侧的脸颊和肩部各有一片擦伤,正在渗血,左手腕则又红又肿,戴手表处一溜儿水泡,还有些溃疡溃烂。尽管有五六个人围着他忙乱,但他仍在沉沉入睡。  “怎么回事?”原来身患糖尿病20多年、今年又出现脑梗塞、老年痴呆的父亲,昨夜突然从床上掉下来,直到早上才被保姆发现,喊来几个帮忙的,才把他抬到床上,但是怎么也叫不醒他,问他什么都不说话。根据我有限的医学常识,我觉得他没有骨折,擦伤也不是大事儿,…  相似文献   

12.
《医药保健杂志》2009,(11):60-60
父亲今年52岁。两年前,他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因此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止痛药。最近几个月,他经常出现胸口痛、反酸和腹部不适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得了胃溃疡,医生说,这是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搬进新居以后,不知怎么回事,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好像日渐萎靡不振,而且特别虚弱,动不动就感冒、咳嗽,还特别怕冷。下楼倒一点垃圾回来就说累得不行,并且一病就是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实父亲在饮食起居方面是相当注意的,只要刮一点风,他就戴上帽子、围巾,天稍冷一点,就棉鞋棉裤都穿在身。可就是这样注意,疾病仍是放不过他。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曾做过他半年的学生。记得那时,父亲在课上很喜欢带领同学们诵读课文。他退休后,曾练过一阵太极,还学跳了几天舞,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养生方法,那就是读书。父亲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饭过后出去走走,然后回家读一个小时的书;中午小眠,起床后在阳台上活动活动,然后再读一个小时的书;晚饭后和母亲出去散会儿步。父亲现在读的,都是一些比较轻松闲适、充满人生哲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今年60多岁了,心脏一直不好,长期坚持治疗也不见好转,最近有专家建议他去呼吸睡眠科就诊,诊断结果表明心脏病竟是长期夜间打呼噜引起的。父亲非常不解,希望专家能够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童药有忌     
在刚刚过去的儿童节,你是怎么跟孩子一起度过的呢?精心选好了玩具礼物?一起去游乐场玩机动游戏?  相似文献   

17.
李欣 《首都医药》2005,12(17):40-43
他出生中医世家,父亲是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指导,立志以医为业,治病救人。他继承和发扬了施派学术思想,恪守医德、勇于创新,为弘扬祖国医学积极献方献药。他就是传承施门中医医学精髓的新一代名医施小墨。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肺癌     
作者的父亲得了肺癌,但作者选择了隐瞒病情和等待。他不能确定,他的这种选择是缩短还是延长了父亲的生命。但这个选择,的确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和难以释怀的愧疚。  相似文献   

19.
《医药保健杂志》2009,(11):61-61
不久前,父亲患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了耳孔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耳朵已经不再流脓了,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的中耳炎已经痊愈。但不知何因,他的听力并没有恢复,反而比他患中耳炎时更差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采访札记:采访过很多专家教授,在问起他们为何与医结缘时,大多是出于机缘巧合。但郑军华教授之所以选择学医,有些必然的因素存在。他的父亲是名军人,由于在朝鲜战争中受伤被当时的医务人员所救,因此心存感激。在郑军华考大学时,他父亲说了一句话:“一,你必须要当兵;二,你要做医生。”由此,郑军华教授选择了第二军医大学并踏上了漫漫学医路。许是军医大学出身的缘故,与郑军华教授甫一见面,我便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军人的风姿。充满了阳刚之气的面部轮廓,炯炯有神的双眼,挺拔的站姿、坐姿无不透露着一股威严,但在待人接物上又让人感到犹如春风拂面般和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