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漠水 《临床医学》1998,18(3):31-32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Transtelephon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System,TTEMS)是近年来医学界利用电话通讯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实行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的一种无创诊断新技术,是集诊断、心脏急救、指导医疗和心脏保健为一体的新型监护方式。我院自1995年10月以来应用该系统对72例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对比,以探讨其对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男32例,女40例,年龄26~77岁,平均为58.5岁。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20  相似文献   

2.
院前心电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子通  谢放阳 《新医学》1995,26(10):511-512
采用院前心电监护系统对68例非住院的心脏病高危患者、心肌梗塞后病人进行心电监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系统通过长途或短途、有线或无线电话传输实时心电,各项性能良好,心电图形清晰,无失真。②所监测68例中有18例需立即入院治疗,无1例院前死亡;112例次心电监测结果显示各种心律失常占51.8%,冠心病心肌缺血占42.9%。对心脏病高危患者进行院前心电监测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患者的监测情况,总结分析TTM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XDJ系列电话心电传输系统对794例监测对象进行了3080次远程传输,对急症患者予以现场急救指导。结果: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180例次,总的阳性检出率70.8%。其中发现高危情况95例次,均由现场指导抢救解决。结论:TTM系统适合于对各种心脏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种心血管严重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 Transtelephonic electrocardigraphic monitoring, TTM)就是以微机为基础的电话传输 /接收和心电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电话传输心电信息和计算机处理实现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病人应用记录 /发射器可随时随地通过普通电话机向医院监测中心传输心电信息,医生通过微机获取患者心电信息以及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主诉,向患者提供诊断及治疗意见。因此,大大缩短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院外心脏病人的长期心电监测、治疗指导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并且无住院费用之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1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的优点 1…  相似文献   

5.
床边心电监护可以对患儿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的监测 ,以准确地评估患儿当时的生理状态。由于小儿对自身症状的自述能力较差 ,所以 ,心电监护对重症患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电监护的内容、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1 心电监护的主要内容1.1 观察有无早搏发生。早搏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临床上引起早搏的因素有感染、心脏疾患、缺氧窒息、呼吸道梗阻、肺部实变、麻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些良性室早可诱发室颤 ,所以 ,当室早≥5次 /min时应立即采取措施。1.2 观察有无心动过…  相似文献   

6.
心电电话传输监护系统(TTM-ECG)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电话传输监护系统(TTM-ECG)的临床应用陈勤1周强1王自立1王仕旺2(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科,南昌3300092.江西医学院医疗门诊部)心电电话传输监护系统(TTM-ECG)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的检查项目[1],这种开放式的院外监...  相似文献   

7.
心性猝死至今仍是医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据统计,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若能得到即刻有效的救治,其中1/3患者有希望获得生存。故临床亟需一种能对严重性心电改变如心肌缺血、坏死、恶性心律失常及时作出诊断,并指导现场救治的医疗仪器。CardGuard(英文原意为磁卡哨兵)心电监护电话传输/接收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最大可能缩短医生、患者之间距离的急救方式,已先后在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和苏联运转,目前,国内也有多所医院开始使用。1原理及方法CardGuard心电监护电话传输/接收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微机为基础的心电传输/接收和心电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基于Linux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心电无线监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介绍了一种具有实时检测和报警功能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系统采用32位单片机S3C2410X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SIM100E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模块,基于Linux进行软件设计。整个程序可分为3大部分:采集显示、心电分析和自动报警。着重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下心电检测分析和自动报警程序的设计。②整个心电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可分为5个部分:心电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③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对患者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并能够检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停搏和漏搏等5种心律失常,当出现这些心律失常时,能够通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报警。  相似文献   

9.
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其现状,并对未来心电监护在家庭中的应用趋势作以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3/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心电,家庭监护”,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1999-01/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CG,homecare Monito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并通过因特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发展的相关文献,并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纳入标准为:①对家庭心电监护系统的发展史有所讨论。②家庭心电监护系统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案。③对实际应用有所探讨。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文章,26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几篇文献中,其中有4篇的研究内容比较雷同,5篇的研究内容比较陈旧。资料综合:26篇文献分别包括心电监护的发展史,家庭心电监护的起源,家庭心电监护的类型,目前家庭心电监护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家庭心电监护的发展方向等。结论: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中,家庭心电监护系统显得举足轻重,其研究将朝着智能化、便携式、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甲”医院应用心电监护仪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进行ST段监测现况,分析不使用连续ST段监测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入选的心血管疾病监护病房(CCU)和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对ACS病人施行心电监护时最常选用的监护导联是Ⅱ导联(97.1%),心电监护的目的为监测心率(95.7%)、心律(97.1%)和心律失常(92.9%);仅有15名(21.4%)护士使用ST段监护功能,不使用ST段监测功能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分析不准确(51.4%)、过多错误报警(51.4%)和医生或病房不要求使用(32.9%);而监护仪的型号和工作科室为不使用ST段监测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53名(75.7%)护士至少有1个心电监护的电极位置放置错误。[结论]北京市各大医院对ACS病人的心电监护仍然局限于心率和心律监测,需对CCU和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知识和技术的专题培训,以充分发挥现代监护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114例心电监护有明显伪差和误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电极所贴部位与臂的运动、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心电监护分析系统软件设计与抗干扰性的局限性,是产生伪差、误判的主要原因.认为: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各种人灰干扰;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加强心血监护病房护士心电力量知识的培训,才能及时识别各种伪差及误判,从而获得准确的心电监护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电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为观察病情提供了有利的客观资料。但在心电监测过程中常因外源性电磁干扰,自身原因及电极接触不良等出现心电干扰,影响医护人员正确判断心电波形,甚至造成心电图的误诊。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对939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遥控心电监护时发现,多种干扰因素会使监护心电图波形失真,从而影响护士对心电图的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华红霞  吕娜  郑庆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62-2162
<正>临床上心血管科遥测心电监护应用普及,即将一个大小为10 cm×16 cm的遥控监护仪器通过三个电极片和导线将病人的心电情况完整的在护士站主机屏幕上显示并储存。通常一台主机可同时遥控八个病人的心电情况。以往病人一但上了心电监护,即感觉很不舒服,下床活动、入厕等极为  相似文献   

14.
应用JK-Ⅰ型心电信号电话传输系统进行了系统内直接传输及各类电话长短途传输对照实验,对37人次359帧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并对5887个基本波形逐个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心电信号的传输质量稳定可靠,准确清晰。对12例心脏病或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模拟心脏康复家庭病房的家庭—医院心电信号电话传输,初步结果显示对重危层心血管康复患者的实时应急诊断,对病情不稳定的中危层患者监测及对低危层患者的定期复查提供了迅速简便而有效的远距离监护手段,为建立心脏康复家庭病房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影响心电监护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电监护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护士是心电监护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除了要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影响心电监护的质量,导致不真实的结果。如何为监护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测电极位置、合适的振幅,排除人为、仪器等干扰因素,提高心电监护的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将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探讨如下。1电极位置对心电波形的影响心电监护过程中心电示波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BTJ-Ⅰ A型家庭远程无线心电呼吸记录仪进行临床远程实时心电传输,评价其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与诊断可靠程度.方法:对50名受试对象进行共220例次的心电-电话传输,评价其传输的效率、质量、准确度及诊断敏感度.结果:心电均为一次接通成功,远程传输成功率高,传输过程稳定.所有传输图形信息质量优良,基本无干扰,没有出现断线现象.心律失常诊断一致性高.结论:BTJ-Ⅰ A型远程无线心电呼吸记录仪使用方便,生命信息传输成功率高,传输过程稳定,传输质量高,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发现与监测有重要作用,适合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84-1585
传统的心电监护技术是通过电极将监护仪器与病人相连,不管病人病情是否有必要绝对卧床,医生一旦确定其有接受心电监护的必要,他们就得卧床休息,直到医嘱解除其监护为止。因此,其虽然能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但是也限制了病人的活动,使其在忍受身躯疾病的同时,也遭受“被囚禁”的心理折磨。心脏无线遥感监测是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实施对心脏病人的远距离监控,既能确保医护人员实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又方便病人活动,使其能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完成既定的医疗护理计划。据陈守强等[1]报道,心脏遥感监测(心脏远程监护)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卫生投入。目前,这一高科技技术在国外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心血管内科和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同时已被运用于家庭监护、社区监护等领域。在我国,则主要用于各ICU。笔者曾经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进修两年,亲身参与了对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病人的护理,感受到高科技技术在为病人病情提供实时监测和医疗救助、护理指导的同时,也为临床医护人员带来了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笔者以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为例,介绍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1...  相似文献   

18.
心电监护常用于危重患者和心律失常患者的持续心电监测,心电监护仪可分为床边监护仪、遥测监护仪和中央处理系统.无论使用何种监护仪,都必须使用电极连接导线.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因其具有使用方便、粘贴牢固、可避免交叉感染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实用、准确、无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抢救及护理的重要监护系统[1]。它可以24h连续动态地监测病人的心电变化,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是,在监护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相关问题发生,如参数不准确或形成假象,而迷惑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0.
卡尼汀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来源。临床上主要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作者于1996年起,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尼汀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病人,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7例心律失常病人为1996年1月~1999年4月本院住院病人,均由心电监护、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监测发现有各种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入选时已排除因药物引起的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入选病人随机分成2组,2组心律失常程度相似。卡尼汀组104例(男性69例,女性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