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同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β,IL-2,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IL-2 P因子分显著负相关,IL-8和TNFα与N因子分显著正相关。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其中Ⅰ型组17例,Ⅱ型组10例,混合型3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LA)对血浆IL-6、sIL-6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及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型组患者的IL-6及sIL-6R水平均比Ⅰ型组高,其中Ⅱ型组患者IL-6显著高于Ⅰ型组,Ⅱ型组患者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Ⅰ型组;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IL-6、IL-13水平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3—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5例和6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同时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Ⅱ型患者;男性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IL-1β、TNF-α水平比较,男女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通过抑制其细胞IL-6水平和TNF-α等细胞因子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130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Ⅰ型54例、Ⅱ型76例)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下称TD)作了调查,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进行评定,结果表明,TD的总发生率为16.92%(22/130),Ⅰ型及Ⅱ型患者TD的发生率分别为5.56%(3/54)和25%(19/76),TD组阴性症状综合评价总分明显高于非TD组,TD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讨论了减少TD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用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3个月)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变化、《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疗效和IL-8、TFN-α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SAPS、SAN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8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IL-8、TFN-α浓度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针灸辅助阿立哌唑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降低IL-8、TFN-α浓度。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陷型、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SS)的长期随访特点.方法:对1997年9月曾进行NSS评定、持续住院的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23例和30例于4年后再次进行评定,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其精神症状.结果:4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NSS总分及顶叶、额叶、枕叶因子分均明显增加;非缺陷型患者仅顶叶、额叶因子分显著增加.NSS评分均与同期的SAN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SAP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NSS随病程进展呈加重趋势,其严重程度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IL-2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末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不同药物对IL-2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2水平与S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利培酮日量呈显著相关。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IL-2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对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疗前和疗后8周进行了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对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0.38%;抑郁症状与阳性症状(SAPS总分)、住院次数和自杀未遂发生率有显著相关,而与阴性症状(SANS总分)和疗效无明显相关。作者认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组成部分,一般不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脑脊液对照组为10例外科手术患者,血清对照组为试剂盒提供正常的健康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年龄、体重、病程、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等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和外周均存在细胞免疫障碍,但未发现其与临床症状相关,血清TNF-α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NS、SA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干预前后SANS评分的差值比对照组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阴性症状有中等度效应;研究组干预前后IL-6水平差值和SANS差值、IL-6水平差值和SAPS差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照组无相关性。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采用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可改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白介素-6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IL-8、IFN-γ和TNF-α水平,并采用PANSS、TESS量表评估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下降,血清IL-8、IFN-γ和TNF-α水平变化不显著。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PANSS阳性因子分显著正相关,血清IL-6减分率与药物最高剂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余三种细胞因子与PANSS总分及药物剂量无相关;四种细胞因子的减分率与TESS无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可能与细胞因子的功能异常有关,利培酮可能因抑制IL-6的生成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我们以奎硫平为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50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8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94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 (以下简称阳性 )和以阴性症状为主 (以下简称阴性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催乳素 {PRL)水平及氯氮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 2 6例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阳性组 )和 2 2例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阴性组 )用氯氮平治疗 6周 ,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阳性症状量表 (SAPS)或阴性症状量表 (SANS)评定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6周末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脑脊液PRL水平。结果 治疗前阳性组PRL水平 [(1.0 8± 0 .39) μg/L]低于阴性组 [(1.34± 0 .4 1) μg/L],P <0 .0 5 ;治疗后阳性组PRL水平 [(1.16± 0 .35 ) μg/L]较治疗前升高 ,阴性组 [(1.2 4± 0 .4 6 ) μg/L]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治疗后BPRS、SAPS或SANS总分较同组治疗前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阳性和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PRL基础水平有差异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PRL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PANSS量表评定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研究显示病例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同时发现IL-1β(r=0.420)、TNF-α(r=0.430)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一般病理症状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致炎性细胞因子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表达;致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一般病理症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齐拉西酮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组,疗程为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和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鼍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 (以下简称阳性 )或阴性症状为主 (以下简称阴性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32例阳性患者、30例阴性患者均用氯氮平 (30 0mg/d)治疗 8周。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评定其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 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NO含量 ,并与 2 8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阳性组、阴性组及对照组血清NO含量分别为 :(5 9± 16 ) μmol/L、(2 6± 7) μmol/L和 (38± 11) μmol/L ,三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治疗前阳性组血清NO含量与SAP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92 ,P <0 0 1) ;阴性组血清NO含量与SAN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 0 916 ,P <0 0 1)。治疗第 8周末阳性组血清NO含量降低至 (39± 8) μmol/L ,其NO降低值与SAPS减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86 8,P <0 0 1) ;阴性组血清NO含量升高至 (32± 8) μmol/L ,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1)。NO升高值与SANS减分率呈负相关(r=- 0 916 ,P <0 0 1)。结论 以阳性症状为主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血清NO含量变化与疗效之间高度相关。氯氮平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利培酮和氯氮平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6周前后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 R)、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两组间进行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比较,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每组血浆IL-2及sIL-6R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sIL-2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2、IL-6及sIL-6R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对sIL-2R水平影响不显著;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