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鼠腹腔,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形成情况,做腹水细胞学计数、涂片,检测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CA125的浓度,肿瘤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四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及荷瘤鼠的生存期逐渐缩短,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升高,病理组织学证实: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是研究人卵巢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 ID)鼠体内建立腹膜后荷人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 1×106个细胞注射于SC ID鼠腹膜后髂血管处,观察荷瘤鼠的生存状态。4周后处死荷瘤鼠,取出病灶,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种植的移植瘤保持了人卵巢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SC ID鼠腹膜后荷人卵巢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口腔白斑(OLK)原位移植组织动物模型.方法:将148只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舌腹原位移植组,B组为背部异位移植组.将人非白色念珠茵感染的不同阶段的OLK病损组织(单纯上皮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以及人正常口腔黏膜分别移植到A、B组SCID小鼠的舌腹和背部,观察小鼠的全身情况及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别于2、4、6、8周取出移植物行病理检查.结果:SCID小鼠舌腹和背部的OLK移植物生长良好.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证实,不同的病损移植物保持了原OLK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不同阶段的OLK病损组织移植物的上皮组织生长良好,均保持了人口腔白斑的生物学特征,为人口腔白斑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PV病毒载量、分型及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56例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Ⅱ, HC-Ⅱ)检测高危型HPV(High-risk HPV, HR-HPV)病毒载量,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 chip, HybriMax)进行HPV分型检测,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分级,实验分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LM)组1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级组28例、CINⅡ/Ⅲ级组49例和子宫颈癌组36例,分析各组HPV病毒载量、分型及多重感染在评价子宫颈病变中的价值.[结果] HC-Ⅱ检测NLM 组、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子宫颈癌组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27.97%、64.29%、87.75%、100%,与HybriMax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LM组HR-HPV感染率明显低于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P〈0.01);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R-HPV病毒载量也逐渐增加,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r=0.683,P〈0.01);HPV多重感染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子宫颈病变程度亦无相关性(r=-0.062,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与不同亚型HPV多重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正常的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TCT检查结果正常的柱状上皮异位患者205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DNA亚型分析,分析该人群中HPV的感染率及病毒亚型的分布状况。【结果】受检患者HPV感染者69例(感染率33.66%),感染者平均年龄(29.27±4.78)岁,以单一病毒亚型感染为主。柱状上皮移位重度比轻度感染率高(P〈0.05),乳突型感染率高于单纯型及颗粒型(P〈0.05)。在单一病毒亚型感染者中,感染率最高的为16亚型。在多重感染中,最多者为58亚型。【结论】TCT正常的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中,依然有较高的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李雷  张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4-19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型DNA。【结果]1280例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30例CIN患者中HPV阳性率为60.0%,有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治疗后HPV转阴,1例治疗后仍为阳性。【结论】高危型HPV与CIN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后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此模型的应用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完善该模型,用于白血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pilomavirus HR-HPV)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宫颈门诊就诊诊断为宫颈高度病变的患者741例,比较其HR-HPV阳性率及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CT)异常率.[结果]HR-HPV在宫颈高度病变病人中阳性率为95.9%,而液基细胞学异常者≥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2例,占宫颈高度病变病人70.6%;HPV阳性在CIN-Ⅱ中的检出率为94.2%,在CIN-Ⅲ中检出率为97.9%;LCT在CIN-Ⅱ中检出率为60.5%,在CIN-Ⅲ中检出率为71.5%;明显低于HPV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R-HPV与LCT联合应用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在98.5%.[结论]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HR-HPV与液基细胞联合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因HPV检查阳性,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阴道镜活检者105例。结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明显高于子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超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子宫肌瘤SC 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子宫肌瘤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 ID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及SC ID鼠生长情况。待移植瘤存活后作病理学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检查。结果成功建立6只人子宫肌瘤SC 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成功率为100%,荷瘤鼠的生存期未见缩短,状态良好。病理组织学证实:移植物保持了原子宫肌瘤生物学特征,ER、PR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子宫肌瘤SC 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子宫肌瘤生物学特征,是研究人子宫肌瘤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宫颈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这些患者感染的HPV进行分型检测,对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19种,未发现44、56型。各亚型在不同病变中的分布不同,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基因型为16(80.8%)、33(15.4%)、31(11.5%)、58(7.7%)、18(7.7%)。16型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居首位,并在宫颈癌组、HSIL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68型在HSIL组、LSIL组均为主要感染基因型,但未在宫颈癌组中出现;低危基因型6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也出现在宫颈癌组和HSIL组。在各种病变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宫颈癌标本中作为单一感染原的HPV型别有限。结论宫颈癌组织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存在地理差异;16型感染仍是宫颈癌的最大威胁;多重感染可能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对高危基因型别需要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131I-GM-CSF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用SCID小鼠建立人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用氯胺-T法制备131I-GM-CSF,观察131I-GM-CSF在白血病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①静脉接种的HL-60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植活,4周后发生白血病;②131I-GM-CSF主要滞留于模型小鼠的脾脏、骨髓及瘤体组织中,且前两者对131I-GM-CSF摄取于注入后30 min达峰值,组织摄取率分别为(442.9±86.4)%ID/g和(4283.8±252.8)%ID/g,滞留24h后高于其他脏器.而131I呈非特异性分布.结论 131I-GM-CSF集中分布于人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脾脏、骨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具有组织器官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小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中度CLP组(mCLP)和重度CLP组(hCLP),检测术后即刻、2、6、12、24、48、72 h共7个时间点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计算72 h各组存活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术后72 h小鼠sham组存活率均为100%,mCLP组存活率为60%,hCLP组存活率为10%(P<0.05)。与sham组相比,mCLP和hCLP组小鼠CLP术后6 h PLT、FIB明显下降,APTT+PT延长,D-二聚体、ALT升高,术后12 h Cr升高(P均<0.05),组织病理显示肺和肠系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栓形成。结论 CLP小鼠模型能够体现类似临床的DIC的发展过程,重度CLP小鼠模型可作为脓毒症性DIC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扩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重建SCID小鼠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lt3 配基(FL) 、Tpo、SCF等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及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作用。方法 用FL+ Tpo+ SCF+IL6 +IL3+ GCSF组合,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14天,将其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SCID小鼠。结果 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可顺利植入SCID小鼠并重建造血,18 只小鼠移植后存活6 周的有8 只,其骨髓中仍可检测到人的造血细胞,死亡率56 % ,与对照组( 死亡率100%) 比较,χ2 =10.08,P<0.01。结论 FL+ Tpo+ SCF+IL6 +IL3 + GCSF组合在有效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可保留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4-5周龄NOD/SCID小鼠,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通过对小鼠一般状态,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白血病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白血病细胞15 d后,小鼠开始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毛皱缩、后肢无力和脊柱抬高等表现,骨髓涂片可见成团分布的白血病细胞,脾脏组织病理切片亦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Nalm-6细胞于未经照射的NOD/SCID小鼠中可以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的构建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化疗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人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胃癌裸鼠瘤转瘤法:将胃癌细胞悬液接种入裸鼠,待肿瘤生长直径在8 mm左右时,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边缘新鲜的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及瘤体生长速度,实验结束后M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eprimo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Ki-67和CD31分子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的瘤体成瘤速度较瘤转瘤组慢(P<0.05);瘤转瘤组的Reprimo基因甲基化水平及Ki-67和CD31的表达均高于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P<0.05)。结论胃癌裸鼠皮下瘤转瘤法的瘤体生长状况优于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