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隐睾大鼠生精上皮多核细胞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佩安  孟文 《解剖学杂志》1999,22(5):399-403
目的:研究热作用对睾一精过程影响中多核细胞的出现、类型、消失及生物学意义,为男性抗生育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人工隐睾术后2 ̄70天取出大鼠睾丸和附睾,Bouin和Susa液固定,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术后3天,少工细精管出现个别的多核细胞,为精子细胞型和精母细胞型;术后4天,附睾管头段可我核;术后6天,多数曲细精管出现较多的多核细胞,附睾管各段也显著增多,尾段可见核型解与核消失;术后15天始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性成熟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C)附睾显微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在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EVC模型,常规制作附睾各段光镜及电镜标本。结果 EVC大鼠附睾各段均出现程度不同且有区段特异性的损害。光镜下主要表现有间质血管充血扩张,淋巴细胞浸润、积聚,间质内出现精子肉芽肿。附睾管萎缩,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出现空泡化,上皮内晕、亮细胞数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大量未成熟生精细胞、畸形精子等。电镜下主要表现为主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变大,残余小体增加,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受损,部分主细胞内出现大空泡。晕细胞、亮细胞内溶酶体也增大、增多,亮细胞常膨大,游离面突入管腔。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稀少,可见局灶性断裂和破坏。上皮基膜增厚。结论 性成熟期大鼠EVC可致附睾管上皮显微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相关不育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微波(2450mHz)照射兔阴囊,使阴囊皮肤温度升至41~42℃,维持20min。用电镜观察照射后30min至4个月之间不同时间阶段附睾中段的附睾管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同时还观察照射后12h至30d之间不同时间阶段,对附睾管周组织内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影响。照射后1/2~1h,即见平滑肌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24h~3d后,小管周组织增厚,其中的固有膜增厚内凸明显。3~4个月后,平滑肌细胞一般已恢复正常形态,但小管周组织的增厚和固有膜的内凸仍然存在。碱性磷酸酶分布于基膜、固有膜、最内层平滑肌细胞胞浆及其表面小泡。照射后12h碱性磷酸酶活动无明显改变,15d后明显减少,30d后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5.
大鼠输卵管粘膜上皮纤毛细胞游离面纤毛密集而整齐,生殖周期中未见明显的去纤毛,复纤毛的变化;细胞内线粒体丰富,核上区线粒体的电子密度较其它部位高,在动情间期,细胞内线粒体电子密度明显降低;细胞内线粒体退变地动情期,于动情后期加剧;溶酶体始见于动情期,动情后期及动情间期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青年鼠为对照,观察老年大鼠蓝班内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老年大鼠蓝斑内出现许多肥大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胞浆含有大量细胞器、突起内含有变性的轴突、终末和树突。小胶质细胞也增生,其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脂褐素。在一些较大的腔隙内,可观察到巨噬细胞。与此同时,退变的星形胶质细胞亦可见到,这些细胞浆内出现大量致密体、变性的线粒  相似文献   

7.
陈华岳  韩永坚 《解剖学报》1995,26(2):206-209
应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在器官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地塞米松对金黄地鼠甲状旁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示:在器官培养条件下地塞米松可能对金黄地鼠甲状旁腺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雄性Wistar大鼠,老年组(33个月)7只,青年组(6.5个月)9只。左侧蓝斑作常规电镜观察,右侧蓝斑经克紫染色后在光镜下作细胞计数。结果是老年组神经元数比青年组少,(P<0.01)。电镜下,老年大鼠蓝斑有不少神经元出现变性现象,如胞浆内尼氏体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嵴断裂,神经色素增多,胞核皱缩。许多小树突萎缩,空泡化,部分有髓轴突和终末发生溃变,而且还出现少量的老年斑,胶质细胞明显增生。  相似文献   

9.
大鼠胚胎肝贮脂细胞超微结构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俊贤 《解剖学报》1989,20(3):323-327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诱导青春期大鼠附睾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C)大鼠附睾细胞凋亡及其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 采用青春期雄性Wistar大鼠复制左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以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常规制作附睾体部光镜、电镜标本,观察附睾组织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实验组(VG)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OG)(P<0.01),实验组左、右侧细胞凋亡率有差别,但无显著意义(P>0.05)。光镜下主要改变有附睾管萎缩,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上皮内晕、亮细胞数明显增多。电镜下主要表现为主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变大,残余小体增加,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模糊,高尔基复合体空泡化;核染色质致密,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边集于核膜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稀少,可见局灶性断裂和破坏。 结论: 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可致附睾组织细胞凋亡过度,使其显微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影响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生育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隐睾术后大鼠附睾的反应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文  高佩安 《解剖学杂志》1991,14(2):133-135
本研究描述了实验性隐睾术后大鼠附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隐睾术后由于腹温作用和附皋管管腔内容物的改变,附睾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明显改变。术后早期上皮细胞出现无丝分裂相,上皮细胞的分泌和吞噬功能加强,胞质内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增多。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附睾上皮细胞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对PGE1引起未成熟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外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PGE1刺激了颗粒细胞的发育和黄体化,同时也促进了卵泡膜外层细胞的发育和从成纤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文中对有关PGE1在排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国人皮肤麦克尔细胞(MC)及其颗粒和亮小泡的超微结构。MC多分布在触盘增厚的表皮基底层,与神经终末接触并形成突触样结构,与角质形成细胞以桥粒相联系。ME具有一分叶状核。丰富的线粒体和许多直径80—120nm的膜包致密核心颗粒和直径70~90nm的亮小泡。这些颗粒和小泡不仅靠近突触样结构膜,也靠近与角质形成细胞相邻的胞膜。本文还讨论了MC分泌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附睾碱性磷酸酶的分布及作用.方法:雄必习附睾恒冷箱切片,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结果:附睾头部的附睾管上皮细胞游离缘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反应,附睾体部酶反应阴性,附睾尾部的附睾管上皮细胞基底部基膜碱性磷酸酶反应阳性。结论:附睾头、体、尾三部分的碱性磷酸酶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判别附睾中碱性磷酸酶可能参与了精子成熟发育和分化中的物质代和物质交换及生化血附睾屏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胎龄的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发生和超微结构观察。肺内支气管上皮内未分化细胞,第八周开始向神经内分泌细胞转化,提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对早期胚胎肺的发生、发育有特殊意义。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致密核心小泡(DCV)及其它与内分泌活动有关的各种细胞器发达。能见到P0细胞、P1细胞、P2细胞及P3细胞等四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P0细胞的发生及分化程度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前细胞,它可以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铅中毒对附睾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性铅中毒对小鼠附睾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以醋酸铅染毒,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血铅及附睾组织铅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观察附睾组织NGF和NGF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铅染毒小鼠血铅和附睾组织铅含量显著升高;免疫组化结构显示,染毒组小鼠附睾管上皮NGF免疫反应明显减弱;RT-PCR结果表明,铅染毒可使附睾组织NGF mRNA含量显著下降,而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NGF mRNA含量呈指数下降。结论:铅可使附睾NGF基因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用超微结构形态计量方法分析了大鼠30%烫伤后早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烫伤后,肝细胞内精原迅速减少,至6小时,几乎全部消失。烫伤后2小时、6小时。肝细胞内溶酶体的体积密度、数目密度和平均体积均明显增大。线粒体于烫伤后半小时出现基质密度增加、嵴扩张,烫伤后2小时、6小时,线粒体肿胀,其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增大。实验结果提示:在严重烧伤后数小时内,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即出现明显的改变。本文对出现这些变化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成年大鼠神经垂体垂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惠彬  王之贤 《解剖学报》1989,20(3):319-322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雄性大鼠松果体的超微结构。其主要的变化是: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內质网显著发达,同时脂滴巨大并数量增多。高尔基氏器极度发育。细胞突起终末中充满了许多有衣小泡,内含絮状物。观察结果表明:HCG引起细胞增高合成、分泌抗促性腺素的活性。对松果体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负反馈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