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无创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需准确评价无创呼吸机的质量性能。方法:利用VT plus HF气流分析仪检测无创呼吸机流量、压力、频率等参数。结果:检测12部无创呼吸机,合格率仅为66.7%。结论:需开发出不仅能检测CPAP,BIPAP,Auto-CPAP,Auto-BIPAP的流量、压力、频率等参数,还能定量检测Auto-CPAP,Auto-BIPAP被患者事件触发后调节流量、压力、频率等核心功能的智能质量控制检测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有创呼吸机质量控制设备,根据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参数,结合临床安全方面的相关规范,研制一套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并且初步设计出检测方法。方法:对静态参数(流量、压力和频率)进行测试,并在静态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事件模拟"的动态测试。结果:静态参数测试可以确定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准确性及减压阀性能,动态测试可以综合评估设备的调节适用性。结论:该套检测方法和设备适合对无创呼吸机设备进行综合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呼吸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正压呼吸机是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测量参数气道压力、潮气量、吸呼比、呼吸频率等的准确性都对患者治疗起关键作用,但由于无创正压呼吸机本身的医学专业性和结构特点的特殊性,相关性能参数在检测中必须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的检测试验方法进行区别,本文就其中几个需要区别和注意的常见问题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创呼吸机的功能结构,根据相关检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参考设备的外观、附件、报警、气道压力、通气频率和氧气浓度6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内容,制订医院内无创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工作表.通过对医院在用的33台无创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总结归纳无创呼吸机功能上的问题隐患,分析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保障无创呼...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呼吸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呼吸机的分类、定量指标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报警检测方法.用气体流量分析仪对潮气量、通气频率、氧浓度、吸气压力、呼气末正压等参数进行质量校准和控制,为指导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无创呼吸机主要是指经鼻罩或面罩进行呼吸机治疗的设备。现在,不仅广泛用于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治疗,而且在病情相对稳定的门诊患者中家庭应用也越来越多。下面就不同类型无创呼吸机如何正确选择及运用恰当的通气模式,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给大家作一介绍。.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CPAP),需要在呼吸过程中使用恒定的压力维持气道开放,其有两种类型:固定压力(Fixed-CPAP)和自动调压(Auto-CPA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对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中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吸气压力及电气安全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上述常见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提高了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合格率,保障了呼吸机的应用质量。结论对呼吸机性能漂移及时加以纠正,保障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理解技术术语的内容实质,对临床上正确使用和维护各个档次、各种品牌的呼吸机十分重要。呼吸有2种类型,强制的和自主的。强制和自主呼吸可以是流量触发也可以是压力触发。1PSENS(压力触发灵敏度)和FSENS(流量触发灵敏度)(1)压力触发(PTRIG):呼吸机监测病人管道压力并识别吸气动作的一种方法。(2)压力触发灵敏度(PSENS):当选择压力触发时,气道中的压力降至操作者设定的压力灵敏度值时,就开始一个病人触发的呼吸过程。(3)流量触发(FTRIG):呼吸机监测吸气与呼气流量差从而来判断病人吸气作用力的方法。(4)流量触发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丹  高虹  李洋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34-135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的使用环境条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制定适合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操作的《呼吸机临床应用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工程指引》的细则要求,参照国际、国内医用电气设备标准以及医疗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制订《呼吸机临床应用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并按照该作业指导对在用呼吸机的外观状态、电气安全、机械通气参数、安全报警功能及机械通气模式等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结果:抽样检测的79台呼吸机合格率为77.2%,不合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接地电阻超出范围、气源压力超标、后备电池失效、氧电池失效、无开机自检功能、无气道压力下限报警、无压控通气模式、无流量触发功能;在机械通气参数中,潮气量、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超标;少数临床使用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操作培训等。结论:该指导书能够指导和帮助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对呼吸机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并承担常规安全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了解医院正在使用呼吸机的性能状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对呼吸机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降低使用过程中仪器出现故障的概率。方法:本院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瑞典奥利科PF-300型气流分析仪),对呼吸机的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氧浓度、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这几个参数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入表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质量检测来探讨有关呼吸机的质量控制问题。结果:结合国家对医疗器械制定的标准,对检测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探讨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结论:对呼吸机进行相关质量检测,以提高呼吸机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质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难治性心衰(RHF)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变化及治疗前后脑利钠肽水平(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h、24h及脱机1h,患者呼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治疗后2h、24h及脱机1h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机后1h,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PPV对于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制作基于心室辅助泵-罗叶泵的搏动式组织工程培养体系,并完成其基本性能测试。方法:根据血管组织工程的需求进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生物反应器主体部分由玻璃构成。启动罗叶泵,调节罗叶泵的输出压力和频率,利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物反应器内流体压力的大小和频率,利用流量计测量其实际流量。结果:生物反应器的主体部分由玻璃制备而成。所组装的培养系统经14d运行无松脱、无渗漏。心电监护仪显示罗叶泵产生的压力波形为脉冲波。当罗叶泵的输出频率固定时,循环管路中的实测压力和流量随罗叶泵输出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罗叶泵的输出压力固定时,循环管路的实测压力和流量随输出频率的增大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所开发的组织工程培养体系稳定性好,可产生脉动刺激,可初步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三维培养。通过调节输出压力、频率等参数,可产生不同的流体规律,可用于调节心血管组织工程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诊的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A组,33例),接受常规药物等治疗;NIPPV治疗组(B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应用面罩以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行NIPPV。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B组治疗后2~3 h及24 h血气分析中的pH值、PaCO2、PaO2均较入院时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理论插管率治疗组(5/33)较A组(13/32)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住院时间B组较A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模式行NIPPV可迅速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情况,减少插管率与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意识障碍的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02〉80mmHg)的疗效。方法:31例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意识丧失的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动态监测血气、神志等临床征象等情况。结果:NIPPV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识、呼吸困难、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pH、PaCO2)(P〈0.01),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5),成功率90.32%,气管插管率9.7%,病死率6.5%。结论:N1PPV是救治AECOPD合并意识障碍、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检测技术,为高危设备输液泵和注射泵的使用精准而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案。方法:利用Lagu1液流分析仪对输液泵、注射泵的流量准确度、阻塞压力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处理进行讨论,用于建立健全该设备质量控制方案,达到临床安全准确有效的使用。结果:通过对输液泵、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年检,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送修,保证临床的正常使用。结论: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以作为设备验收、质控过程及维修后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血压检测仪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两种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的功能和特点,提高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方法:采用美国“FLUKE”BP Pump2型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和奥利科BP-SiM型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对监护仪中无创血压模块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无创血压监护仪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率。结论:使用两种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保障了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安全。通过定期检测,杜绝了不合格的监护仪在临床的应用,确保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移动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设计研发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方法:建立移动网络和数据平台,设计研发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从降低医院在用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操作难度、减少占用空间以及便于数据收集与整理3方面分析多平台互通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的优势,以实现输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设计的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可极大降低设备质量控制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15%左右,减少检测设备占用工作台空间接近50%,提高检测结果记录准确性和互通性。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的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便于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Optimal timing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i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is unknown, but NIPPV appears to benefit ALS patients who are symptomatic from pulmonary insufficiency. This has prompted research proposals of earlier NIPPV initiation in the ALS disease course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improve ALS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and perhaps survival. We therefore used a cost-utility analysis to determine a priori what magnitude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 improvement early NIPPV initiation would need to achieve to be cost-effective in a future clinical t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