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娜  刘萍 《中国药房》2012,(11):1045-1047
目的:为芳香开窍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结果: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发现其具有强心、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肌、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结论: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药物传统功效验证的药理研究上,而对药物的整体药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玄府学说认识缺血性中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认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脑之玄府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关键,治疗强调宣通玄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大多不能通过BBB,而芳香开窍药能够双向调控BBB通透性,从而保护脑组织。所以我们通过对芳香开窍药宣通玄府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的分析,明确了脑之玄府与BBB具有相似性的关系,得出结论是芳香开窍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在于该药能够双向调控CIRI后BBB通透性、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调节相关蛋白,从而运用现代化的微观指标诠释了玄府理论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芳香开窍类药物对于调节脑部的药物摄取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目前仍然有限。MDCK-MDR1细胞是研究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机制的一个理想体外模型,本文用稳定转染的方法建立了MDCK-MDR1细胞系并研究了几种重要的芳香药物对BBB透过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发现芳香开窍化合物可以在MDCK-MDR1模型上增加FD4的透过性并减少Rho123的外排,说明这些化合物一方面可以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联接,另一方面可以抑制P-gp的作用,从而影响药物吸收。此研究为阐明芳香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杜宏英  薛志峰  夏忠庭  贺爽  杨剑  朱彦 《药学学报》2022,(10):3086-3094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中都会出现BBB损伤。中医药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潜力巨大,但临床相关模型的缺乏已成为其应用开发的瓶颈。本研究采用了由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人脑星形胶质细胞(HA)和人脑血管周细胞(HBVP)组成的BBB类器官模型,并建立了细胞活力、屏障通透性及BBB标志物表达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然后在该类器官模型中研究了中药冠心宁注射液(GXNI)对OGD/R诱导的BBB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OGD/R降低BBB类器官细胞活力,增加屏障通透性(渗漏),降低紧密连接蛋白闭塞带-1 (ZO-1)、claudin-5、闭塞素和P-糖蛋白(P-gp)的水平。GXNI可显著阻止OGD/R诱导的BBB破坏,如细胞活力降低和通透性增加。本研究为中枢神经系统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细胞源性3D缺血性脑病模型,并证明了中药GXNI在体外可有效保护BBB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肽类物质的跨血脑屏障转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BB)对大分子肽类药物的通透性直接关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肽类物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不能透过BBB的,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肽类物质不仅可以透过BBB,而且很可能主要是靠透过BBB而不是靠神经运输来达到CNS中的作用部位的。文章对血脑屏障的药物转运机制、影响大分子肽类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以及改变大分子肽类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途径及其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以期对CNS的药物治疗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脑屏障(BBB)上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转运功能.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评价大鼠胰岛素抵抗.用伊文思蓝检测BBB通透性,用透射电镜观察BBB的完整性,用Westem blot测定BBB上P-gp的蛋白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BBB上mdrla/mdrlb的mRNA水平,用Rh123累积实验测定BBB上P-gp的转运功能.结果: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后,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异常,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大鼠BBB上P-gp表达水平和转运功能显著下降,但BBB通透性和完整性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胰岛素抵抗下调BBB上P-gp表达和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10):1409-141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日渐增高,然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止了大部分药物进入脑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使得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冰片因其"芳香开窍"促进血脑屏障开放以及脑保护的性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靶向给药策略中。本文对冰片药理作用、在药物跨BBB转运中的应用、冰片修饰方法以及促透机制四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冰片对脑外伤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冰片为芳香开窍药的一种,现代中医药中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冰片具有促进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增加和引药上行的作用^[1],另有研究发现,冰片可促进其它物质如造影剂泛影葡胺、染料伊文思蓝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进入脑组织中的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冰片促血脑屏障开放是否为生理性开放,以及其与病理性开放的异同,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构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和大鼠星状胶质细胞(rat astrocytes, AS)共培养模型以研究葛根素-白芷香豆素成分联用后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模型中转运及大鼠脑组织分布的影响。通过测定模型跨内皮电阻值、苯酚红通透性、BBB相关蛋白表达评价模型屏障功能。通透性实验和Western blot法分别研究了白芷香豆素成分对BMEC、大鼠脑组织通透性及BBB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中动物实验方案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动物伦理号:2021-1329)。结果表明,构建的BMEC/AS共培养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外跨BBB研究;与白芷香豆素成分联用后,葛根素在体外共培养模型及大鼠脑组织上的转运量显著提升;白芷香豆素成分可以增加BBB通透性,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紧密连接重要蛋白闭锁连接蛋白-1 (zonula occludens-1, 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芳香开窍中药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和以这类中药为主的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和苏合香丸相关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发现它们对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癫痫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抗Ca2+超载所致神经毒性、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1.
网络药理学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的技术手段,更便于理解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目前网络药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及网络药理学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颖雄  田侃 《中国药事》2017,31(12):1404-1407
目的:分析新颁布的《中医药法》的亮点与不足,为《中医药法》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法规,结合我国中医药行业现状,对《中医药法》进行评析。结果:《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内容涵盖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结论:《中医药法》在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生产经营监管方面有突破性的制度设计,但还需要在章节、名称、语言表述以及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的限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胡运春 《北方药学》2015,(2):149-150
目的:将我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小包装饮片进行比较,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优劣,推动中药现代化。方法:从本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传统饮片与小包装饮片使用信息,对各类中药饮片进行数据排序与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小包装饮片需增加调剂区域面积,小包装饮片的差错率小于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饮片的销量逐年上升,逐渐代替传统中药饮片成为我院的首选调配方式。结论:传统中药饮片仍有可取之处,应继承传统调剂的优点,小包装中药饮片需扬长避短,不断创新,让中药饮片发挥最大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由于所含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双重复杂性,严重地制约了中药的现代化。在中药研究中,可采用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基因表达差异比较,将中药与基因表达差异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基因表达差异比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方法查阅中药注射剂相关文献,从药材质量、药物配伍、生产工艺、辅料、质量标准、稳定性、代谢性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具有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专利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专利复方,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再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排名前十的高频药的活性成分,然后通过DrugBank数据库找到这些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基因免疫功能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找到这些靶点对应的免疫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总共发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复方224个,涉及中药387味;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依次是黄连、甘草、白术、白芍、黄芪、白及、党参、白头翁、地榆、木香,主要使用的是补益药和清热药;发现中药配伍10对、关联规则16条;在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中筛选出83个活性成分及其146个作用靶点,这些靶点作用于B细胞增殖、T细胞因子分泌等27个免疫功能,以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47条信号通路。结论: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其作用机制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较符合。  相似文献   

17.
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由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主要课程资源组成,阐述构建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的意义,论述了构建思路和方法,强调资源库的内容应以自行制作的资料为主,并对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的推广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615味常见中药毒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先元 《中国药房》2007,18(30):2392-2394
目的:促进临床中药的正确使用,增强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根据有毒中药按毒性、性能、基原等传统分类法,以及按化学成分现代分类法,统计分析615味常见中药。结果与结论:常见中药中16.7%有毒;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不完全受限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COPD的防治已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中药对于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中药能够控制气道和肺部炎症、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控氧化–抗氧化过程,并对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免疫失衡及肺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标记物的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归纳总结中药治疗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及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