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琼珍 《现代保健》2012,(2):127-128
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45例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等.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服务,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配合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检查配合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融入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的检查中,显著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及护理计划。方法问卷调查分析72例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及护理。结果癌症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是焦虑和恐惧、忧郁和孤独感、依赖和沮丧,疼痛和绝望等,但是,患者由于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及性格特点的不同,使他们对待疾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需要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结论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可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也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白秀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51-265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成功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9月的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宣教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及呼吸屏气训练,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比较检查成功的图像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紧张焦虑情绪明显降低,规范的屏气训练后检查中屏气配合达到理想要求,完成检查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还能保证病人在检查中积极主动配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对得到清晰的高质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我科室100例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对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和消除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实施温馨护理、人性化护理、排解和优性情绪、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实施心理护理,指出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通过对住院的312例职业病患者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特殊的心理特征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其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悲观失望、焦虑、怨恨不满等情绪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职业病患者不仅要从疾病上给予治疗和护理,更要针对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职业病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T增强扫描,扫描前,对照组不给于任何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状况.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CT图像运动性伪影(影响诊断)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CT图像,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检查的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得到的图像扫描效果也更清晰、可靠。结论;通过干预护理能够降低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屏气效果和检查质量,对检查和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以及针对特殊心理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妇科进行了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别在患者术后的第一天以及第五天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究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心理特征[1].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护理的质量.结论 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关注术前病人的心理状况.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方法通过对病人术前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结论:解除或减轻术前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赵邛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90-91
目的对重症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102例重症急诊病人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合适的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可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结论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心理变化,积极实施科学合适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证病人顺利的完成核磁共振检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将100例病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进行焦虑抑郁水平的测量。结果: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的试验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MRI检查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是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对策,增强CT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8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464例,根据患者检查时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安慰、同情、疏导、关心、耐心解释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64例,采用常规检查干预方式.观察比较2组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1,P<0.01).结论:对患者焦虑恐惧、自疑自虑、孤独抑郁、消极悲观等异常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进行CT强化扫描时的思想负担,降低注射对比剂后的强化CT检查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检查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脉搏)、症状及心理(焦虑、抑郁)变化。结果:(1)三组生命体征、SCL-90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组、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HAD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检查后实验一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与对照组、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利于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康复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孟丽  徐艳  王复字 《现代保健》2013,(13):69-7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焦虑、抑郁的得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AS、SD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杨静芸 《现代保健》2014,(27):94-97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就诊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2例,在行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发放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以了解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较中国常模结果,干预前患者的SAS、SDS平均得分均升高;心理干预实施后,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同时,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症状量表中除呼吸困难外,各项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现象较为普遍,通过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以本科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不孕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症状水平、婚姻情况和压力主要来源,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研究对象心理症状水平高于国内常模,婚姻满意度和幸福感低于国内常模,而在家庭生活质量方面则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婚姻情况也受到一定影响,其压力来源主要是婚姻,并与疾病本身和传统文化带来的压力相结合,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从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的心理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抢救成功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EGVB)患者和消化性溃疡(PU)并发出血患者各40例。进行基本信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他评)、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分析两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EGVB组和PU组之间紧张、恐惧型和悲观、失望型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焦虑、抑郁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在对其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加大心理护理干预的力度,对改善其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先兆流产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用以降低先兆流产患者的流产率。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普通组是只进行了药物治疗的患者,干预组的患者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心理干预护理。结果干预组中妊娠继续的患者有48例,普通组中妊娠继续的30例。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病情的改善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