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明确艾叶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剂量范围,确定相应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进行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小鼠镇痛作用考察,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方法进行小鼠毒性数据考察,并通过Bliss法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发挥镇痛作用的的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2.0978 g.kg-1.d-1、0.302 mL.kg-1.d-(1折合生药量为39.7 g.kg-1.d-1)ED5095%可信区间为(1.5555~2.7917)g.kg-1.d-1、(0.213~0.429)mL.kg-1.d-1折合生药量为(28.0~56.4)g.kg-1.d-1。艾叶水提组分小鼠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为38.2、安全系数(SF)为10.9,其ED95和LD5分别相当于药典规定的人日用量的46.40和505.60倍。艾叶挥发油的TI为5.53、SF为1.06,其ED95和LD5分别相当于药典规定的人日用量的1086.70和1151.60倍。结论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均是其镇痛物质基础,发挥镇痛作用的剂量范围分别为(1.5555~2.7917)g.kg-1.d-1、(28.0~56.5)g.kg-1.d-1,明确了水提组分较挥发油对小鼠热刺激的反应更灵敏,治疗效果更佳,挥发油较水提组分安全范围较窄、安全性低。  相似文献   

2.
黄伟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2012,9(7):397-400
目的研究吴茱萸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急性致死量试验;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镇痛药效实验。采用Bliss法,计算各组分的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以及发挥镇痛药效的ED50和ED9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吴茱萸挥发油LD50值为2.6995mL.kg-.1d-1,LD5值为1.9853m.lkg-.1d-1;ED50值为0.4625mL.kg-.1d-1,ED95值为0.9996 mL.kg-.1d-1;计算得TI为5.837,SF为1.986。吴茱萸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80.0 g.kg-.1d-1;ED50值为1.3515 g.kg-1.d-1,ED95值为4.3435 g.kg-1.d-1。结论吴茱萸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吴茱萸水提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大于挥发油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进行香加皮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香加皮上述不同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毒试验方法,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考察香加皮全组分(MTD)值、水提组分(LD50)值、醇提组分(LD50)值,连续给药观察14天,记录各组动物体重变化,毒性症状谱及死亡情况。结果香加皮药材全组分MTD可达16.0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86.6倍;香加皮水提组分LD50值为93.578g.kg-1.d-1,95%的可信限为89.149~98.484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91.8倍,香加皮醇提组分LD50值为61.388g.kg-1.d-1,95%的可信限为57.466~65.521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716.2倍。通过小鼠急毒实验观察:肢体麻痹、腹泻、抽搐、呼吸抑制是香加皮不同组分主要的急性毒性症状,香加皮水提、醇提组分小鼠死亡多发生于48小时之内。结论香加皮不同组分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建立琼脂皮下注射致小鼠肉芽肿模型,给不同剂量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连续7天灌胃,观察北豆根不同组分抗炎作用,用Bliss法计算各组分发挥抗炎药效ED50、ED95;依据本实验室前文报道的北豆根不同组分急性毒性研究结果,用Bliss法计算各组分急性毒性的LD50,LD5,求得北豆根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北豆根不同组分对炎症模型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且醇提组分抗炎作用大于水提组分。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肉芽肿模型小鼠的抗炎安全范围TI、SF分别为57.532、17.4702和45.844、9.800。结论北豆根醇提组分对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大于水提组分,但水提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安全范围大于醇提组分。因此,在临床应用北豆根醇提组分时更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鸦胆子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 通过建立巴豆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琼脂致小鼠肉芽肿胀模型探究鸦胆子不同组分抗急、慢性炎症作用,并进行鸦胆子不同组分急性致死量实验.计算各组分发挥抗炎药效的ED50和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 鸦胆子不同组分对炎症模型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水提组分抗炎作用大于醇提组分.鸦胆子水提、醇提组分对耳肿胀模型小鼠的抗炎TI、SF分别为35.6207、7.8040和25.3285、3.6645;鸦胆子水提、醇提组分对肉芽肿模型小鼠的抗炎TI、SF分别为47.6659、7.5494和32.6431、4.2959.结论 鸦胆子醇提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安全范围大于水提组分,在应用鸦胆子水提组分时更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比较吴茱萸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挥发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吴茱萸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制备吴茱萸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挥发油不同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连续给药观察14天。结果 吴茱萸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吴茱萸挥发油LD50值为2.70 ml·kg-1·d-1,95%的可信限为 2.58~2.84 ml·kg-1·d-1;吴茱萸全组分、醇提组分和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 ,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5.6 g·kg-1·d-1、70.6 g·kg-1·d-1和80.0 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42.7倍、1098.2倍和1244.4倍。结论 吴茱萸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药典和文献记载相符。通过吴茱萸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行吴茱萸药材系统的毒性研究与评价,为进一步锁定毒性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豆根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通过建立巴豆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琼脂致小鼠肉芽肿胀模型探究山豆根不同组分抗急、慢性炎症作用,并进行山豆根不同组分急性致死量实验。计算各组分发挥抗炎药效的ED50和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山豆根不同组分对炎症模型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水提组分抗炎作用大于醇提组分。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耳肿胀模型小鼠的抗炎TI、SF分别为34.0185、8.9965和52.8432、16.3049;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肉芽肿模型小鼠的抗炎TI、SF分别为34.4115、8.5146和53.8510、18.1641。结论山豆根水提组分对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大于醇提组分,但山豆根醇提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安全范围大于水提组分。因此,在应用山豆根水提组分时更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香加皮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及小鼠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香加皮质量与毒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香加皮全组分、水提组分与全组分样品,运用HPLC法与经典的小鼠急毒实验方法,进行香加皮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大小依次为香加皮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香加皮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全组分MTD值为16.0 g·kg-1·d-1,水提组分与醇提组分LD50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93.578 g·kg-1·d-1和61.388 g·kg-1·d-1.结论 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与小鼠急性毒性大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全组分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最高,醇提组分急性毒性最大,4-甲氧基水杨醛是否为香加皮的毒性物质基础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9.
薄荷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薄荷全组分、水提组分、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 分别制备薄荷全组分、水提组分和挥发油,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薄荷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公斤体重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测得薄荷挥发油LD50为5.9777%相当于(1.4895 mL· kg-1·d-1),95%的可信限为(5.4291~ 6.5807)%相当于(1.3508~ 1.6407)mL· kg-1·d-1;水提组分MT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64.0 g·kg-1·d-1,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6.7倍;全组分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4.36 g·kg-1·d-1,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84.2倍.结论 薄荷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薄荷挥发油>薄荷水提组分>薄荷全组分,其毒性成分与中毒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薄荷不同组分急性毒性的比较,为薄荷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南、北柴胡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南、北柴胡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天。结果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北柴胡醇提组分〉南柴胡醇提组分〉北柴胡水提组分〉南柴胡水提组分。南、北柴胡水提组分没有出现死亡,测得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81.6g·kg-·1d-1和201.6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412.4倍和1568.0倍;南、北柴胡醇提组分无法做出LD50,测得MT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46.4g·kg-1·d-1和75.2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360.9倍和584.9倍。结论北柴胡药材毒性大于南柴胡,且南、北柴胡的醇提组分均大于其水提组分。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高低与其毒性大小有一定相关性,推测柴胡皂苷可能是其主要毒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94.974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成人每公斤人日用量的422.8倍;95%可信限为88.742~103.76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成人每公斤人日用量的414.1~484.2倍;按含总皂苷含量计算,LD50为5231.5mg·kg-1·d-1,95%可信限为4886.1~5721.2mg·kg-1·d-1。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柴胡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临床报道相一致。柴胡总皂苷既是其发挥功效的主要化学成分,又是其产生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毒性部位以及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辛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细辛挥发油提取物组、超临界提取物组、水提取物组,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细辛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小鼠的主要急性毒性症状:抽搐、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死亡多集中在用药后12h之内;用药后24h未死亡小鼠的精神、食欲都逐渐恢复,继续观察14d个别小鼠死亡.细辛挥发油提取物、超临界提取物LD50以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86.9g·kg-1·d-1(62.2 ~120.8g·kg-1·d-1)、7.4g·kg-1·d-1(6.3~8.7g·kg-1·d-1);细辛水提取物未测出LD50,其最大灌胃量(MLD)为30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6.92倍.结论 细辛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细辛超临界组>细辛挥发油组>细辛水提取物组,细辛水提取物给予较大剂量,仍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今后临床上煎剂中使用大剂量的细辛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何首乌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方法分别制备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天,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何首乌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0.0 g.kg-1.d-1、98.4 g.kg-1.d-1和78.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16.7倍、574.0倍和455.0倍。主要毒性症状是腹泻、怠动、毛色不华。结论何首乌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文献记载相符。其不同组分中化学成分是决定其毒性强度不同的物质基础,通过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行何首乌药材系统的毒性研究与评价,为进一步锁定其毒性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其毒性成分和致毒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鲜益母草、干益母草和酒炙益母草不同炮制品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大小,探讨益母草炮制减毒原理,优选炮制工艺。方法分别制备鲜益母草、干益母草和酒炙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用Bliss法计算LD50.结果益母草不同炮制品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以鲜益母草毒性最大,干益母草次之,酒炙益母草毒性最低。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LD。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83.089g·kg^-1和102.93g·kg^-1,相当于每公斤人日用生药量的145.4倍和240.2倍;95%可信限分别为71.302~97.055g·kg^-1和91.862~115.140g·kg^-1,相当于每公斤人日用生药量的124.8~169.9倍和214.4~268.7倍。酒炙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无法作出LD50,MTD实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98.0g·kg^-1,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28.7倍。结论炮制可降低益母草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有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实现饮片规范化、标准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标准和可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