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所有患儿均行东芝(Toshiba Aquilion)64排多层螺旋扫描及重建。结果:47例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1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其中穿孔2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为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临床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鼻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法(VR)观察。结果45例头面部外伤患者,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45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26例,占57.8%,其中左侧14例,右侧12例;双侧鼻骨骨折19例,占42.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31例,占68.9%,其中双侧者8例;伴眼眶骨折l1例,占24.4%;伴鼻中隔骨折7例,占15.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MPR结合对于鼻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盆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于术前均摄骨盆X线片、东芝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CT三维重建成像的后处理,并且使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做骨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详细获得了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清晰全景立体图像.结果:49例CT三维重建成像均能较清晰显示骨盆骨折在三维层面即矢状面、额状面及水平面上的移位方向和程度,以及骨盆变形和损坏情况,便于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三维空间图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X射线诊断没有发现骨折症状,为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和临床病理诊断的相符性.结果:本文36例肋骨隐匿性...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鼻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医疗装备》2009,22(3):9-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62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2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33例,占53.2%,其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占45.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占74.2%,其中双侧者8例;伴眼眶骨折16例,占25.8%;伴鼻中隔骨折9例,占14.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脊索瘤12例,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瘤8例,神经源性3例.所有病例经行X线和MDCT检查.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均摄骨盆X线片,东芝(Toshiba Aquilion)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CT三维重建成像的后处理.并且使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做骨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详细获得了包括肿瘤范围、肿瘤中心、破坏程度、软组织肿块影和不同的钙化灶的资料.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对骶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疾病的发现和评估更为敏感,尤其是对骨质的破坏程度的确定,微小钙化的显示,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八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技术,获得CT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得到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属于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评价具有优良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的筛选方法。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它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特点及用以指导外科手术。方法使用GE128层螺旋CT和西门子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图像,诊断出AML 48例,分析其影像特点,提供手术治疗直观信息。结果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脂肪负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定性明确,定位准确。分辨组织挤压侵犯情况清晰,与手术结果一致。三维及薄层重建能显示肿瘤影像细节。结论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要作为AML外科手术前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常规腰椎四位片、螺旋CT平扫、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的优缺点。结果:所有腰椎滑脱病例于腰椎四位片、螺旋CT平扫、CT三维重建中均多可明确诊断,很少出现漏诊,但CT三维重建在显示病变细节优缺点则较为明显。结论: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腰椎滑脱确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室近2年来诊断的31例周围型小肺癌(SPLC)患者进行回顾,并统计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分叶征(x2=6.331,P=0.012)、细支气管气相(x2=4.048,P=0.044)、血管集束征(x2=4.865,P=0.027)、短毛刺征(x2=16.452,P=0.000)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膜凹陷征(x2=0.706,P=0.401)、棘突征(x2=1.038,P=0.308)、空泡征(x2=0.540,P=0.463)显示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像,与X线图像对比,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8例中X线发现骨折63例,CT及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胫骨平台骨折,且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分型方面优于X线。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平台塌陷的程度,有助于骨折分型及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奴卡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非奴卡菌肺炎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另将收治的107例疑似奴卡菌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比两组各项CT影像特征,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螺旋CT的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64层螺旋CT对52例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容积扫描,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观察骨折细节,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节及空间解剖关系.二维图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改变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有效手段,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结合应用是颌面部多发、复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学东  孙峰 《医疗装备》2010,23(2):3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颅骨骨折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所检病人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扫描,待重建结束后,将需要的重建图像导入配备的工作站。根据头颅外伤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对这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层厚为8nm的横断面图像诊断,只有89例发现颅骨骨折。在对这些患者的重建薄层图像的连续观察后,颅骨骨折人数增至93例。而将重建薄层图像经工作站的相应软件进行3D处理后,100例患者的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头颅外伤时颅骨骨折的诊断,仅靠原始的厚层图像是不可靠的。应结合不同重建参数获得的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尤其是通过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处理后的优质三维图像综合诊断,这样才能使确诊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和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2005年我院收治32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均行PHILIPS16层螺旋CT全脊柱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技术(VR)。回顾性评价MSCT不同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MPR/C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单个畸形锥体的冠状、失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MIP因为层次不明了,不适用脊柱侧弯的诊断。VR可以全面显示,综合分析,对外科手术治疗很有价值。结论MSCT全脊柱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及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与我院就诊高度怀疑HCC的56例患者及高度怀疑FNH的45例患者作为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对HCC、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二者在CT增强扫描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对比噪声比(CNR)情况以及能谱定量参数值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对H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6.23%,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92.86%;对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2.68%,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6.67%。增强扫描动脉期时HCC、FNH患者CNR均呈明显的下降状态,并且能量越高则CNR越低,HCC与FNH患者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门脉期FNH患者CNR逐渐降低,而在4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患者则表现为CNR先升后降,8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FNH患者在80~120keV间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40 keV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HCC、FN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出效能、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Brilliance 64排螺旋CT的工作原理、正常工作干扰因素及常见故障案例,为排除CT设备在工作中遇到的故障提供解决方案.明确CT设备工作原理与各种干扰因素和故障排除方法后,使CT机得到有效保养与维护,及时排除运行中发生的故障,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