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脾胃湿热理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湿热之邪对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的理论探讨、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对湿热在肾脏病中的成因、客观化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阻遏,湿交蒸,气滞血瘀及肝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泛溢,出现以面、目、身肤发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症证.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元·朱丹溪指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东南……从外入,西北……皆自内而出也.随着地球气温的转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热病证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不仅东南之地罹患者众,西北之域也渐渐增多.它可出现于各系统的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最多,难治性、恶性疾病亦常见.现就脾胃湿热理论的形成和临床应用与同仁共商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霉酚酸酯(MMF)在肾脏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国内和国外近年来有关MMF在肾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资料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目前MMF已广泛应用于抗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结论:MMF对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传统疗法疗效不好的IV型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5.
摘要: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病机复杂,迁延难愈,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和血尿等,并常因体虚感邪而致病情反复和进展。运用《内经》“肺藏象”理论分析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及证治经验,发现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理论对肾脏病蛋白尿的治疗、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理论对肾脏病水肿的治疗、“少阴属肾,肾上连肺”理论对肾脏病血尿的治疗以及“肺者,气之本”理论对肾脏病体虚易感外邪致病情反复和进展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循证医学在肾脏病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约占肾脏疾病的1/3。其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中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DN的防治措施除常规治疗外,尚有较大进展,现将这些新理论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医复方是按中医理论和组方规则,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以及中药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并对药物作出合理选择和剂量决定而制成的方剂,复方治疗是中药应用的优势,药物剂量是一切药性、药效的基础,其变化对功效的影响早已为历代医家所认识,中医有汉方不  相似文献   

10.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 ,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有关气血理论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的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作一阐述。中医气血理论认为 ,气为血之帅 ,其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 ;血为气之母 ,其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与血 ,阴阳相依 ,相互为用。气存在于血中 ,血能载气运行 ,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鼓动。若血液瘀阻 ,脉道不通 ,则血不能载气运行 ,气也随之不能往来而致气滞。而血为气之母 ,气有赖于血的濡养 ,血为水谷精微所化生 ,是气的化生之本 ,是气的功能活动源泉 ,故气…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临证辨治要点和用药特色等方面介绍姚真敏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肺心病营养不良,多呈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但多于疾病后期才引起重视,西医多予以体外营养支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医从“治未病”思想出发,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脾胃生理特性为基础,以脾胃为中心,安和五脏,补益气血,调和升降,防重于治,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中西互补,病症结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肺心病早、中、晚期均予以干预,从脾胃出发,调和五脏,恢复及增强各脏生理机能,对改善肺心病营养不良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陈士铎认为呆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肾不交密切相关,亦关乎脾胃不足、痰蒙神窍的病机。其临床重辨证,善于运用脏腑五行生克理论辨别先后天、精血、水火等以论治呆病。治疗时善固护脾胃,化精生血,祛痰开窍以交通心肾,意在治病求本,使神志通明、思维活动如常;且用药不拘一方,服药有法,对现代呆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湿热病证,临床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疗效较差,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之中.笔者从事温病教学、临床三十余载,在此对湿热病证的特点、辨治略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9.0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张锡纯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资生万物",来阐述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调升降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祖"美誉,外调营卫、内和阴阳,临床疗效确切,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以新的视角,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气机升降出入理论为切入点,阐述桂枝汤治疗脾胃病的机制,提出调升降治脾胃病的新观点.对充实脾胃理论、拓宽胃肠疾病的诊疗思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柴夏芩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老中医苏华主任善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童疾病,立方简洁严谨,用药轻清灵巧,处处顾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20.
《外科正宗》疮赖脾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诊治疮疡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陈实功认为疮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故确立疮疡标本缓急、新久先后上以脾胃为先;应用疮疡内治法时兼顾脾胃;具体遣方用药不可纯用寒凉,以防伤脾败胃;平时、病后调摄防护上注意护脾健胃。为临床治疗疮疡提供一条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