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2年始至今,我们为了验证疫苗效价,加强卡介苗接种的免疫效果,用随机抽样原则,对86年元月初次皮内接种卡介苗的一岁组儿童进厅接种后十二周阴转率调查,并进行有无卡痕的观察登记。用1ml兰芯注射器、4(1/2)号针头,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86—2号纯结核菌素(PPD—C).失效87年2月。将PPD—C液0.1ml缓注于左前臂掌侧中部1/3之处的皮内,局部见6×7mm小皮包,结素接种后72小时观察局部反应:阳性是硬结纵横平均直径>5mm,阴性1—4mm无硬结者,强阳性15mm以上者。本此共调查266名,有卡痕(包活5mm以下者)259人,卡痕率97.37%。县站和乡村有痕(不包括  相似文献   

2.
1982年9~10月,我们对宁夏四所大专院校入校新生做了肺结核感染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及方法一、调查对象: 1982年由城乡考入我区四所大专院校的全体男女青年学生共1,173人。二、调查方法: 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2000稀释旧结素(批号82009),于左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射0.1毫升(5TU)。注射后72小时观察反应。阴性者一律接种冻干皮内卡介苗。有反应者记录硬结平均直径,同时询问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并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县儿童接种卡介苗接种的免疫情况。方法:1999年7-8月,以城区范围内卡介苗接种16周以后的1-4岁儿童为对象进行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后查验反应结果。注射部位硬结反应≥5mm为阳性反应,同时记录儿童接种卡俚苗后的卡痕大小。结果:我县城区1-4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转率为45.9%,其中0-岁组儿童结核菌素是性转变达88.9%,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较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性别间无显性差异。止痕<5mm的儿童,1-4岁年龄组的结核菌素阳性转率逐渐增大,结论:城区中存在一定的传染源,对阳性转率较低的原因应进行探索并提出预防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81年6月下旬对石嘴山矿务局第一煤矿小学及土木建筑安装工程处小学(均为7~15岁少年儿童)进行了卡介苗接种(两校既往未接种过卡介苗);并于10月上旬对矿小进行了12周阳转率观察。兹报道如下。方法一、对两校学生全部作结核菌素试验。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的1:2000旧结核菌素(批号81005),以1 ml 兰心针管注射0.1ml 于左前臂中部皮内,于48~96小时观察反应,硬结反应直径:  相似文献   

5.
对62例接种卡介苗后的小儿进行结核标志物检测,并同时与结核菌素试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结核菌素试验阴性29例阳性33例(硬结直径≥5mm/48~72h);结核标志物检测阴性61例,阳性1例。临床证实无活动性结核灶者,结核标志物均为阴性。提示小儿期接种卡介苗成功与否,对结核标志物的检测无影响。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结核标志物的检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云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69-2770
针对近几年结核病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我站于2004年4月至7月进行了卡介苗接种后12周结核菌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卡介苗成功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约在13mm~15mm;结核菌素阳转率为94.12%;接种卡介苗儿童卡痕率达100%,卡痕直径越大,阳转率越高;卡痕直径≥4mm,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我校本着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校园结核病传播的目的,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筛选可疑病人。1方法BCG-PPD(卡介苗制成的结核菌素)0.1m l(含5个单位),左前臂掌侧皮内注射,并嘱受试者注射部位不接触水,不要搔抓,72h后观察结果。红肿硬结直径≥15m m为强阳性;红肿硬结直  相似文献   

8.
接种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为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初种,7、12岁各复种1次。BCG接种成功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接种局部有卡痕,二是结素(OT)试验呈阳性。接种后12~16周观察局部有卡痕;正常卡痕凹陷于皮肤,大小约4~5cm左右,一般边缘清晰。OT试验,就是接种BCG后8~12周做OT试验,试验后以72小时观察结果为宜;用手指轻轻抚摸注射局部,查有无硬结,如有硬结,硬给平均直径(横径 纵径/2)≥5mm为阳性反应,<5mm为阴性反应。也就是说硬给平均直径≥5mm说明人工免疫已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驻宁夏地区部队干部、战士的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情况,我们对84606部队进行了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该部队的2,197名干部和战士无选择地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1∶2000旧结核菌素稀释液,采用Mantoux法于左前臂屈侧中部皮內注入0.1毫升(即5个结核菌素单位),72小时后判定结果。注射局部无反应或反应直径≤4毫米者为阴性,硬结5—19毫米者为阳性,硬结≥20毫米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1979年我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的资料。仅就儿童结素反应与活动性肺结核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我区在儿童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工作中有所裨益。调查方法 15岁以下儿童用PPD-RT_(23)2Tu/0.1ml于左前臂掌侧皮内注射,72小时检查反应,硬结平均直径<6mm者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6mm者为阳性,硬结在15mm以上或有水泡、丘疹、双圈、淋巴管炎、坏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兵结核感染情况,我们对我区1996年底入伍的997名新兵进行结核感染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入营一个月内的997名新兵,完成体格复检后进行;(2)调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1:2000结核菌素稀释液,于手臂中部内侧进行常规消毒后,皮内注射稀释液0.1ml,72h观察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阴性,5~9mm  相似文献   

12.
在推广剂量准确、接种后阳转率高、平均直径数较大、维持时间长和效果好的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皮内注射法的基础上,我们于1980年4月对成都地区14所中小学、幼托15岁以下1:2,000结素试验阴性儿童共4,421人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3.
结核菌素试验在成人结核病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宪  陈小冰 《广东医学》2002,23(6):608-610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试验在成人结核病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01例结核病及164例胸部肿瘤成人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对不组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皮试结果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岁以下患者的PPD反应强度,结核组高于肿瘤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70岁以上者,两组PDD反应强度分布情况相近,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448)。在70岁以上患者中,若以硬结直径≥15mm作为结核病筛查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诊断正确率、阳性似然比和阳性试验优势分别为0.349,0.932,0.530,0.606,5.132,和6.576,综合指标优于以硬结直径≥5mm或≥20mm作为结核病筛查标准时。结论:在结核高感染地区,结核菌素试验仍可应用于70岁以下成年患者的 结核病与肿瘤的鉴别诊断,筛查标准以硬结直径≥15mm为阳性反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接种效果。方法对一周岁内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于接种后三至六个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卡介苗的接种效果。结果3349名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965人,阴性384人,阳性率为88.53%;其中有卡疤儿童3075人,阳性2956人,阴性110人,阳性率为96.42%,无卡疤儿童274人,均为阴性。结论大部分儿童接种卡介苗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果,而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的接种效果,方法简单易行,结果与传统的根据肉眼观察卡疤的判断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包头钢铁学院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的调查王彩新,兰瑞莲我们于1992年9~10月份对包头钢铁学院的学生进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采用的是北京生研所生产的卡介苗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批号92-15,PPD试验硬结直径≥5mm为阳性,凡PPD阴性者一...  相似文献   

16.
汪月驳 《海南医学》2001,12(6):73-74
海口市结防所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 ,卡介苗持续保持高接种水平 ,为了了解卡介苗初免成功率及卡痕与 PPD反应的关系 ,我们在海口地区进行每年一次卡介苗接种转阳率及介痕与 PPD反应相关情况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1.1制品与考核方法冻干卡介苗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上臂三角肌中部外侧皮内注射 0 .1ml(卡介苗一支加 1ml 注射用水稀释 ) ,满三个月观察局部反应。PPD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于卡介苗接种满三个月 ,在前臂掌侧下1/ 3交界处皮内注射 0 .1ml,48- 72小时观察反应 ,以硬结为准计算均径。1.2结果判断1PPD试验局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辖区儿童接种卡介苗(BCG)的效果及是否接种过BCG。方法:选择辖区内153例资料完整的入幼儿园和入学前的3岁~7岁儿童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采用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取0.1ml即5IUPPD作左前臂内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使其局部形成皮丘,48h~72h后观察硬结直径。结果:试验者中有BCG接种史139例,阳性率为85.6%;无BCG接种史的14例,阳性率为28.6%。强阳性4例,年龄分布在4岁~5岁年龄段。其中3例无BCG接种史及2例有结核病家庭史和接触史。结论:对入幼儿园和入学前儿童进行PPD试验,不仅是评价BCG接种效果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发现结核病感染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对887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儿童皮内接种0.025毫克卡介苗的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表明887例儿童接种后均无明显全身反应。接种后一周内接种局部出现加速反应者730例(82.2%),但多数均较轻微。仅1例接种前即有颈淋巴结结核合并肺结核,接种后颈淋巴结肿大,于6周时破溃。接种组中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接种后其肺内病变演变情况与未接种对照组及结核菌素阴性接种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不同。结核菌素阳性接种组接种后的肺结核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结核性胸膜炎(观察组)患者和150例非胸膜炎患者(对照组),同时进行PPD皮南试验,采用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剂0.1ml(5IU),用孟都氏法,皮内注射,72h观察反应,以注射局部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结果:观察组中PPD阳性反应占91.67%,而对照组为24.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9.35,P<0.001)。结论:PPD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操作简便,可作为诊断结核菌感染与否的首选临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7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在我站注射室接种DPT的所有儿童,接种前进行健康查体,无接种禁忌症按常规臀部肌肉注射DPTO.5mL,接种后72h内观察反应情况,以T>37℃为全身反应(+),以局部硬结、疼痛或红肿平均直径≥5mm为局部反应(+),进行统计分析。1.2 材料 所使用的DPT疫苗均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在2~8℃条件下冷藏,均在有效期内使用。2 结果2.1 接种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