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创面各成分过度沉积的结果。目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对近年来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机制包括破坏瘢痕内血管、抑制胶原合成,目前临床常用激光包括CO2激光、脉冲染料激光、1064nmNd: YAG 激光等。本文对常用激光对病理性瘢痕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可能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发生:而某些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α、前列腺素-E2等则可抑制病理性瘢痕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联合五倍子瘢痕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病理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CO2点阵激光单独治疗或CO2点阵激光联合五倍子瘢痕膏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瘢痕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瘢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因其治疗方法相对困难及较高的复发率历来被临床所重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应的治疗手法也日渐多样,目前除手术切除外,局部注射、激光、药物外敷以及中医药等治疗手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因瘢痕的发病原因、部位、性质等各有不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考验临床医生的又一关键之处,总结近年来瘢痕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PK及其mRNA与病理性瘢痕上皮和瘢痕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皮肤表皮,病理性瘢痕上皮和瘢痕癌三组组织中MAPK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计算三组组织中所检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PK蛋白和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病理性瘢痕上皮和瘢痕癌组织中分别呈阴性表达、弱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达。瘢痕癌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瘢痕癌组织中,MAPK及其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APK及其mRNA在瘢痕癌中的高表达,与瘢痕癌的发生有相关性,可作为瘢痕癌靶向治疗的靶点,但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的表达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现象及其调控因素,以及凋亡在皮肤正常创伤愈合和病理性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针注射(needle-free injection)技术通过高压气体释放,推动药液流穿透皮肤,并释放在皮损内发挥药效,具有无针、无交叉感染、疼痛度低等特点。笔者对门诊就诊的60例(101处皮损)病理性瘢痕患者随机采用无针注射器和普通注射器进行复方倍他米松溶液(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对比其疗效及患者耐受程度,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GF-β1和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并与其在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其规律。结果:TGF-β1在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细胞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较表浅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明显增高(P值均<0.05),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也出现增强,但与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比较,阳性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表皮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瘢痕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则抑制瘢痕的形成。基因技术与细胞因子结合干预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磨削术主要是用砂纸、砂轮去掉皮肤上的浅表瘢痕,由于其并发症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晶磨削、激光磨削不仅表现出较好的磨削效果,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患者分为3组,≤10%组10例,11%~40%组10例,≥41%组7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与瘢痕溃疡持续时间长短、浸润深度和手术后复发相关,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溃疡持续时间越短(P0.05)、浸润越深(P0.01)、手术后越易复发(P0.05);而与瘢痕病程、溃疡面积无关(P0.05)。结论 Ki67的表达在瘢痕癌浸润深度和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人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另外,分离和培养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RT-PCR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转移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皮肤细胞和微血管数目较少,早期瘢痕增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和微血管增多.随病情进展,微血管呈缩窄倾向.消退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减少,微血管狭窄或闭塞.成熟期瘢痕见微血管、成纤维细胞数目进一步减少,微血管管腔小,大部分开放.RT-PCR检测结果发现,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有较低表达,早期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在增生期表达到达高峰,消退期瘢痕的表达开始下降,到成熟期表达最低.结论 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功能存在动态改变,这种动态改变与瘢痕的发生和消退成熟的病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海扶刀联合宫腔镜对治疗瘢痕型妊娠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00例瘢痕型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海扶刀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清宫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并发症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瘢痕型妊娠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瘢痕型妊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瘢痕型妊娠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海扶刀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瘢痕型妊娠治疗疗效明显,能够减少瘢痕型妊娠手术时间、出血量,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有效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各种原因造成的瘢痕,可导致局部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影响,患者一般均有较强的求治愿望。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瘢痕的修复方法之一,该方法在松解瘢痕的同时,纠正瘢痕的容量缺失。由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持续作用,还有利于瘢痕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重塑。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恒才  李军涛 《中国性科学》2013,22(3):55-56,96
目的:观察生精片治疗精液液化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生精片+维生素C片;对照组55例,采用前列欣胶囊+维生素C片。两组均为30d为l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检查精液液化情况,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第二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69.3%,对照组总有效率40.0%(P〈0.01);第三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56.4%(P〈O.01)。结论:生精片治疗精液液化异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prevent and treat hypertrophic scars. In recent years, lasers have been quite extensively used in treating scars. For example, Pulsed Dye Laser (PDL) 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IPL) can accelerate mutation of scar, whereas non-ablative and 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can improvescar texture. Dual-wave-length laser treatment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blood vessel diseases but is rarely used and less reported for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al-wave-length PDL and Nd:YAG in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Twenty-five patients in our study complaining of hypertrophic scar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PDL/Nd:YAG laser at 4-6 weeks intervals. Following this, the patients and observers assessed these scars by using 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 (PSAS)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 (OSAS). The resultsshowed that hypertrophic scar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several laser treatments, and no severe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Considering the safety and satisfactory effects of dual-wave-length laser treatment,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good method for treating hypertrophic scars. This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combined PDL/Nd:YAG laser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safe and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option for hypertrophic scars.  相似文献   

18.
点阵激光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浅表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偶有加重.点阵激光可减少早期创伤、手术瘢痕发展成增生性瘢痕的机会.其疗效与瘢痕类型、治疗参数的选择、皮肤类型、术后护理等有关.点阵激光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暂时性或持久性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疼痛、水泡、结痂、感染等,常较轻或一过性,遗留永久性和严重并发症较为少见,偶可出现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观察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红皮病型银屑病并接受司库奇尤单抗(300 mg/次皮下注射,分别于第0、1、2、3、4周注射1次,随后每4周1次)治疗的7例患者,在第0、 4、 8、12周时记录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7例患者均接受至少12周的治疗,治疗4周时,4例达到PASI50;治疗12周,4例达到PASI75,2例达到PASI90。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咽炎合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随访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纳入用药超过54周的患者。用药剂量5 mg/kg,总剂量以100 mg为间隔取整数。前两次用药间隔依次为2、4周,然后间隔均为8周。采用Mauchly球性检验法、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法及Bonferroni法分析治疗前、治疗2、6、14、22、30、38、46及54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变化,同时记录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治疗,9例持续用药超过54周,遂纳入数据分析。治疗前,9例患者PASI值[M(P25,P75)]为26.3(23.4,27.7)。不同治疗时间点的PASI值不等(F = 7.12,P = 0.0004),且患者PASI值呈总体下降趋势。治疗30周时,PASI值为4(2.5,5.2),PASI改善率为86.38% ± 6.98%。其中,改善率达PASI50的患者8例,达PASI75的患者7例,达PASI90的患者2例。治疗54周时,PASI值为8(3.5,8.9),PASI改善率为64.23% ± 17.32%,8例达PASI50,4例达PASI75,1例达PASI90。Bonferroni法显示,与治疗30周时相比,治疗54周时PASI评分显著升高(t = 3.269,P = 0.0048),但治疗30周及54周时PASI评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30周:t = 18.49,P < 0.0001;54周:t = 5.81,P = 0.0004)。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在长达54周的时间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