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4种不同组合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RT-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259周期HRT-FET治疗资料,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分为四组,A组:黄体酮针+阴道黄体酮软胶囊(73周期);B组:口服地屈孕酮+阴道黄体酮软胶囊(61周期);C组:黄体酮针+口服黄体酮胶囊(70周期);D组:口服黄体酮胶囊+阴道黄体酮软胶囊(55周期)。分别比较四组资料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着床率、活产率、阴道流血率及平均黄体支持时间。结果 4组资料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流血率(A~D组27.4%、13.1%、27.1%、12.7%)、黄体支持时间[A~D组(35.10±24.43)d、(27.59±16.27)d、(35.83±25.80)d、(27.05±15.75)d],A、C组分别与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均有不同程度药物副反应,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RT-FET后黄体支持选择口服地屈孕酮+阴道黄体酮软胶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新鲜周期控制性促排卵方案的患者120例,按照取卵后不同的黄体支持进行随机分组,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商品名:雪诺同(R)8%)作为黄体支持的为A1组(60例),选择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为黄体支持的为B1组(60例).随机选择行冻融胚胎激素替代方案的患者120例,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的为A2组(60例),选择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为黄体支持的为B2组(60例).并对4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A1和B1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和B2两组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予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和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IVF-ET术后及冻融胚胎移植中效果相近,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更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助孕的行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3 193个周期采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行黄体支持(A组)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并与肌肉注射黄体酮行黄体支持的813个周期(B组)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按长、短、拮抗剂方案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活产率A组为34.3%,B组为34.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产率分层分析显示,长方案A组为40.0%,B组为40.3%;短方案A组为25.9%,B组为28.3%,拮抗剂方案A组为28.3%,B组为28.8%,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作为IVF/ICSI-ET周期的黄体支持,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临床效果与肌肉注射黄体酮相同,阴道凝胶给药是一种可行的替代肌肉注射的黄体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和注射用黄体酮针两种黄体支持方案对卵裂期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双胎妊娠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孕早期临床确诊双胎妊娠患者900例(共900个周期),采用电话随访和电子病历查询方法,其中双胎分娩患者共705个周期,依据移植时黄体支持方案分为注射用黄体酮针组(551个周期)和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组(154个周期)。比较两组间围生期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流产(早期流产、晚期流产)、死胎、死产、自然减胎、行减胎术、活产率(活单胎、活双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8.4%)较注射用黄体酮针组(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妊娠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畸形、出生后死亡、平均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黄体支持方案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且可获得与注射用黄体酮针相似的双胎妊娠围生期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 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1)移植14 d 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添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行黄体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252个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后获临床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黄体支持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黄体酮+地屈孕酮组128例,添加GnRH-α组124例(常规黄体酮+地屈孕酮支持的基础上于取卵后第6天加用1次曲普瑞林0.1mg)。比较两组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活产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情况、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添加GnRH-α组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黄体酮+地屈孕酮组(P0.05);两组的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OHSS发生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患者的血HCG、E2、PG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中,添加GnRH-α黄体支持方案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黄体期添加GnRH-α可作为黄体支持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胚移植周期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中不同黄体酮软胶囊剂量行黄体支持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黄体酮软胶囊行黄体支持的冻胚移植周期8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组437例,激素替代周期组416例,按照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分为四组:(1) A组:黄体酮软胶囊400 mg/d;(2) B组:黄体酮软胶囊400 mg/d+地屈孕酮20 mg/d;(3) C组:黄体酮软胶囊600 mg/d;(4) D组:黄体酮软胶囊600 mg/d+地屈孕酮20 mg/d。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黄体支持剂量及妊娠结局。结果 (1)自然周期组不同黄体支持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激素替代周期C组的临床妊娠率低于D组(35.50%, 51.30%, P=0.008);(3)激素替代周期C组中35岁患者的早期流产率低于≥35岁患者(7.14%, 36.80%, P=0.004)。C组中,激素替代周期组35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低于自然周期(38.90%, 68.30%, P=0.002)。结论在冻胚移植周期中,激素替代周期增加黄体支持剂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拟再生育不孕症人群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拟生育二孩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285例继发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资料,按照生育第一孩的分娩方式将109例瘢痕子宫患者纳入研究组,将176例非瘢痕子宫患者纳入对照组;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和低龄组(35岁);再将研究组按照胚胎移植距剖宫产术的时间分为≥10年组(50例)和10年组(59例),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42. 20%)、着床率(27. 40%)显著低于对照组(54. 55%、36.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35岁的低龄组中,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41. 51%)和着床率(28. 51%)显著低于对照组(68. 11%、46. 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35岁的高龄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瘢痕子宫10年组的生化妊娠率(13. 56%)显著高于≥10年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是影响再生育人群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降低了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其对IVF-ET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的影响与患者的年龄和剖宫产术距再孕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体期使用生长激素(GH)对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且高龄(年龄≥35岁)DOR不孕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拮抗剂方案,分为研究组(加用GH)和对照组(不加用GH)。分析GH对促性腺激素(G n)使用总量、G n使用时间、获卵数、移植前内膜厚度、双原核(2 P N)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的影响。结果 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移植前内膜厚度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 CG注射日E 2水平、获卵数、2 P 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为28.0%、对照组为19.4%,研究组累积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为20.0%,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GH对年龄≥35岁DOR患者可明显降低Gn的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胚胎装载技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3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及658个FET周期。根据移植时胚胎装载方法分为A组(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和B组(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比较两种胚胎装载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新鲜周期中,B组的临床妊娠率(64.52%)显著高于A组(54.62%)(P0.05),种植率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明显高于A组。FET周期中卵裂胚移植B组的临床妊娠率(49.43%)明显高于A组(38.2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34.62%)的种植率显著高于A组(23.61%)(P0.05)。囊胚移植两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比A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胚胎移植时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会显著提高IVF-ET和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对不同卵巢储备功能女性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助孕的1 310例不孕症患者资料,按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分为三组:卵巢储备低下组(A组)AMH2μg/L,正常卵巢储备组(B组)AMH 2~7μg/L,卵巢高储备组(C组)AMH7μg/L,每组按HBs Ag检测结果分为女方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有无差异。结果 A组及C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无可移植胚胎率(14.6%)高于正常对照组(5.9%)(P0.05);B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正常受精率(69.8%)、卵裂率(96.97%)、优质胚胎率(21.8%)、着床率(31.3%)及临床妊娠率(44.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3.6%,98.6%,26.2%,41.3%,5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流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可能干扰了卵巢储备低下及正常卵巢储备女性的卵子质量及胚胎的发育,最终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在冷冻周期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冷冻胚胎移植(FET)的509例患者,根据胚胎移植术前是否应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287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年龄30岁,30岁≤年龄37岁,37岁≤年龄43岁)和不同移植周期数(移植周期数=1次;移植周期数≥2次)的患者应用阿托西班后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0%、47.74%、27.75%vs 44.59%、37.84%、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3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增高(57.86%、48.43%、28.64%vs 39.06%、34.38%、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周期数≥2次观察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50.61%、46.91%、25.60%vs 29.09%、25.45%、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胎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37岁≤年龄43岁和移植周期数=1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冷冻胚胎移植患者的结局,尤其有利于提高30岁≤年龄37岁和既往有过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超促排卵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全部胚胎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胚胎移植的52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3个周期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72个周期为同期的复苏胚胎移植周期。纳入的促排卵方案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A组)和GnRH-a短方案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以及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复苏胚胎移植周期中2种方案妊娠结局。结果 A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A1组)和FET周期(A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95%和47.71%(P0.05);B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B1组)和FET(B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94%和46.30%(P0.05);A1组和B1组的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2组和B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并不能显著改善长方案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但可显著提高短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提示短方案患者可考虑采用全部胚胎冷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ET助孕治疗的男方染色体多态(n=131)和正常对照夫妇(n=160)的妊娠结局,观察男方的精子质量和受精情况、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男方染色体多态组中严重少/弱精子症(19.85%)比例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00%,P0.001),Y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38.46%)中的比例最高;Yqh-也高达15.38%,1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多态类型(19.23%);染色体多态组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方前向精子率(PR%)、精子正常率以及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VF-ET助孕治疗后,其着床率(17.42%)、临床妊娠率(28.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26%,59.38%)(P0.05);并且早期流产率(11.11%)高于对照组(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CSI-ET助孕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75.24%±23.68%)还高于正常对照组(49.97%±29.31%)(P0.05)。行ICSI-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其着床率(34.78%)以及临床妊娠率(52.00%)显著高于行IVF-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17.42%,28.17%)(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的比例增加,男性染色体多态不利于IVF妊娠结局,对ICSI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ET助孕治疗的女方染色体多态(65对,女方多胎组)和正常对照夫妇(160对,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女方多态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双原核(2PN)受精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多态组1PN受精率(8.48%)及多PN受精率(12.5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9.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虽然妊娠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多态组种植率(23.89%)低于正常对照组(35.40%)(P0.05)。将不同的多态类型详细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组1PN受精率(11.36%)及多PN受精率(17.0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7.9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D/G组随体柄增长组卵裂率(80.00%)及种植率(17.65%)均低于对照组(98.36%,35.40%)(P0.01,P0.05);而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方染色体多态,尤其是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会导致IVF助孕患者异常受精比例增加以及种植率降低;Inv(9)对IVF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多态类型个体化给与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后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VF-ET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不同随机分为4组:h CG注射后38.0~39.0 h受精为A组;注射h CG后39.1~40.0 h受精为B组、h CG注射后40.1~41.0 h受精为C组、h CG注射后41.1~42.0 h受精为D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四组间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结果可用胚胎率B组(65.7%)、C组(63.3%)、D组(66.8%)均高于A组(55.5%)(P0.05);优质胚胎率A组(50.6%)显著低于C组(60.2%)与D组(63.6%)(P0.05),B组(54.3%)明显低于D组(P0.05);C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50.0%)和着床率(34.2%)较高,流产率(9.1%)较低。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38.0~42.0 h),随着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的延长,优质胚胎率呈增高趋势;本中心IVF-ET治疗患者的最佳受精时间为h CG注射后40.1~41.0 h,此时受精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早期流产率及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IVF-ET且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44例患者的助孕情况、妊娠及分娩结局,对照组为同期行IVF-ET且既往仅有阴道分娩史的166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史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b 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用量、G n刺激时间,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数、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手术史组胚胎移植困难比例(6.25%)高于阴道分娩史组(0.00%),胚胎种植率(24.01%)及临床妊娠率(40.28%)明显低于阴道分娩史组(分别为34.98%和5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史组双胎妊娠者较对照组双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比例增加(P0.05);无论是剖宫产手术史组还是阴道分娩史组,双胎分娩较单胎分娩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剖宫产手术史可能降低IVF-ET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增加胚胎移植难度。对疤痕子宫妇女应严格控制移植胚胎数目,妊娠后加强孕期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