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咽癌和口腔癌中P16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0例口咽癌和60例口腔癌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口咽癌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2.9%(16/70),与P16阴性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吸烟、病理分化、N分期和TNM临床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8.3% (5/60),与P16阴性组相比,病理分化和TNM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癌中P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癌,HPV感染是口咽癌和口腔癌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手术进路-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mandibular lingual releasing approach)治疗口腔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之间接受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方式治疗的口腔癌病例20例.采用病历对照方法,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分期相当的20例下唇或下颌骨切开进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20例,原发灶部位分别为:口底(8例)、舌活动部(6例)、舌根(2例)以及其他部位(4例).临床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8例.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2%和64.9%(P=0.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和50.0%(P=0.672).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30%(P=0.501).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与传统下唇裂开或下颌骨切开进路比较,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方式治疗口腔癌,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既克服了口腔进路受限制以及切除不彻底的弊病,又避免了下唇裂开进路在面部遗留瘢痕的弊端.手术后患者外观改变不明显,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妊娠中期因子mRNA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中期因子(midkine,MK)mRNA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原位杂交方法,对50例人口腔癌组织(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0例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口腔组织进行了MKmRNA表达的研究.结果:RT-PCR半定量分析MKmRNA,口腔癌组织与转移淋巴结表达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表达多于淋巴结组织.50例口腔癌组织中有43例表达MK;3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仅有1例表达MK,正常组织中无表达.缩短型MK(truncated,tMK)仅表达于癌组织.MKmRNA阳性产物出现于癌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良性肿瘤组织有弱阳表达,正常组织无表达或弱阳表达.口腔癌中:MK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转移组MKmRNA的表达与未转移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及分期观察,MKmRNA表达量随着口腔癌分期级别的递增呈上升趋势,Ⅲ期和Ⅳ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量呈中强、强阳性者居多.RT-PCR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MKmRNA在口腔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疾病的恶性度密切相关;tMK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标记物;检测MK对临床疾病诊治方案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乳酸(LA)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在口腔癌发生及发展中的参考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癌住院患者55例作为实验组,健康陪护家属7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癌早期与晚期患者外周血HGF、LA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结果 实验组外周血HGF、L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晚期口腔癌患者外周血HGF、LA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在早、晚期口腔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HGF与LA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HGF和LA水平显著升高,与口腔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是潜在的口腔癌早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44例口腔鳞癌年轻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回顾分析了8年来收治的40岁以下口腔鳞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93∶1;发病年龄大多在30~40岁,占90.90%,最小年龄3岁;发病部位多在舌部,共21例,占65.90%;分化程度以高、中分化为主,占81.82%;临床分期早、晚期就诊病例约各半,而舌癌晚期就诊者高达61.90%;患者对治疗合作性差,只有少部分能完成严格意义上的综合治疗。治疗复发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东省口腔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口腔癌发病的规律,从而为口腔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0—2013年收治的广东地区口腔癌患者资料,符合要求的病例4097例,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且略呈下降趋势。口腔癌高发于45~64岁,并且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口腔癌主要发病部位是舌,舌癌主要发病部位是舌侧缘。口腔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口腔癌患者中O型血型所占比例明显小于正常人群中O型血型所占比例。潮汕地区的男女比例高于广府地区和客家地区,广府地区的发病年龄高于客家和潮汕。珠三角地区的男女比例低于非珠三角地区,而发病年龄高于后者。结论在广东地区口腔癌筛查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中老年、男性、非O型血型者;加大宣传,鼓励来自特殊地区的居民改变相应的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in, PTN)mRNA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原位杂交方法,对50例人口腔癌组织(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0例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口腔组织进行了PTNmRNA表达的研究.结果 RT-PCR半定量分析PTN mRNA,口腔癌组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表达多于对照组.PTNmRNA阳性产物出现于癌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弱阳性表达.口腔癌中PTN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类及分期观察,PTNmRNA表达量呈中强、弱阳性者居多.RT-PCR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 PTNmRNA在口腔癌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期的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的总生存率(OS)和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60.9%和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和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舌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87例初诊为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31例,未合并糖尿病者156例,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清扫手术率、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舌鳞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是16.6%;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舌癌晚期患者比例分别为71.0%和44.9%(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病理分级、颈淋巴清扫手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肿瘤复发率(32.3%)和术后并发症(16.1%)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5%和4.5%)(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舌鳞癌患者初诊时分期较晚,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对50例人口腔癌组织、30例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口腔组织进行了PTN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阳性产物出现于癌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微弱表达.口腔癌中PT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类及分期观察,PTN蛋白表达量呈中强阳性者居多,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PTN蛋白在口腔癌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口腔鳞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56+ 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百分率为(9.30±2.5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7.36±3.15)% (P<0.001).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Tim-3的百分率为(14.35±6.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8±0.86)%(P<0.001),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降低,Tim-3在口腔鳞癌NK细胞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钠离子通道Nav1.6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Nav1.6在口腔正常组织(21例)、白斑(32例)及口腔鳞癌组织(6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Nav1.6在正常组、口腔白斑组以及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0%、76.74%;Nav1.6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期有关.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口腔白斑组、癌症组中Nav1.6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69±0.015、0.545±0.016、0.848 ±0.020(P <0.05).结论:Nav1.6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patients in North-Eastern Hungary.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19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OSCC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Maxillofacial Surgery of the Faculty of Dentistry, University of Debrecen were reviewed. Cas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as to site, tumor siz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clinical stage,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btained, recurrence of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There was an obvious male predominance (male:female = 5.2:1). The median age at diagnosis was 57.4 years.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OSCC were the floor of the mouth (27.7%), the lip (26.9%) and the tongue (22.7%).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58,8%) presented with early-stage (I-II) disease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nd 48.6% ha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The most frequent therapeutic modality used was surgery with or with out of radiotherapy. Roughly one fifth of the cases (20.7%) experienced a recurrence of diseas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8.7% (stage I: 68.3%, stage II: 31.0%, stage III: 22.6%, stage IV: 11.1%).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survival and tumor size,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p < or = 0.05, respectively).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Clinical stage exerts the most strong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survival.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and prop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enhance patients' survival most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在口腔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AFAP1-A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应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lncRNA AFAP1-AS1表达,CCK-8实验检测lncRNA AFAP1-AS1对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RT-qPCR检测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是癌旁组织的5.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AFAP1-AS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48 h、72 h实验组A450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表明siRNA沉默AFAP1-AS1表达后,抑制了Tca8113细胞的增殖。结论:lncRNA AFAP1-AS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GS16蛋白在8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8例RGS16蛋白表达阳性,其表达强度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规律及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70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转移率为35.6%(252/708),各区的转移率分别为Ⅰ区30.7%(149/485), Ⅱ区33.8%(164/485),Ⅲ区22.5%(109/485),Ⅳ区8.0%(39/485),Ⅴ区4.9%(24/485)。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pT分级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原发灶部位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pT分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颈淋巴转移的首要影响因素(OR=2.19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与p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首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D)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dissection,RN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FND组(n=30)和RND组(n=33),FND组保留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及耳大神经,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肩外展功能、耳大神经功能、颈部是否明显凹陷及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x2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FND与RND组之间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为N0或N1期,FND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耳垂感觉麻木及颈部凹陷改善程度显著优于RND组(P<0.05);术后随访2年,FND组的颈部复发率与RND组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对于N0或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FND与RND相比,患者颈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并发症显著减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