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C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根据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第5版中NENs的分类标准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和局部切除的185例CR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11例原发性直肠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1例直肠肿瘤均为典型类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ecretagogin 100.0%(11/11),Syn 90.9%(10/11),CgA 63.6%(7/11),CEA 0.0%(0/11),p53 0%(0/11)阳性。11例均行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其中2例再行肠段切除术。11例获随访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直肠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内分泌肿瘤,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获得治愈。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ecretagogin、Syn、CgA、CEA和p53可作为直肠类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WHO病理学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和增生性及肿瘤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具有激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但不一定都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同分类、分期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选择典型蜡块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患者年龄40~79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3.4 cm。肿瘤周围有纤维包膜,大多数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瘤细胞柱状排列、极性紊乱,并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或微乳头状,其内可见纤维血管间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和PR,包膜内及周缘均未见肌上皮标记CK5/6、p63和calponin表达,Ki-67增殖指数5%~30%。术后随访5-48月,12例获随访资料者中仅1例伴有微浸润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PC被视为一种特殊亚型的浸润性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极好的预后,临床治疗可参照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症状与实质性肾细胞癌相似,包括腰痛、血尿、体检发现肿块;肿块大小2.5~10 cm,外有纤维包膜,并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壁被覆透明细胞,间隔内有成簇的透明细胞,肿瘤实性成分<25%;肿瘤细胞核Fuhnnan分级Ⅰ级;pTNM分期均为Ⅰ期;平均随访59个月,无复发.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病理改变及良好的预后,临床可以考虑实施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肿瘤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评价CIMP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能价值.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35例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ACNAIG、IGF2、NEUROG1、RUNX3、SOCS1和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确定肿瘤CIMP状态;分析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3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31例(23.0%)为CIMP+,39例(28.9%)存在MLH1基因高甲基化.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P<0.01).CIMP+多见于年龄≥60岁的患者(P =0.006)和右半结肠癌(P=0.018).生存分析显示,CIMP+组患者总生存期较CIMP-组为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无复发生存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73).结论 在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CIMP+肿瘤常见于老年和右半结肠癌患者;CIMP可能有助于判断总生存期,但没有独立判断无复发生存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对196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危险因素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9%、94.3%和89.2%,直肠类癌最大径≤2.0 cm组与最大径〉2.0 cm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犯肌层组与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决定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也是影响预后的两个重要相关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肌层浸润的直肠类癌预后不良,应综合考虑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迎旭  张连平  郭广成 《肿瘤》2013,33(1):63-69
目的:分析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4例可手术乳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并以同期448例一般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97.9%的癌肉瘤患者以乳房肿物为首发症状,术前钼靶和B超检查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本组淋巴结转移者28例(29.8%),均未见有肉瘤细胞成分。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肉瘤组织(P<0.05),而Vimentin和S100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P<0.05)。癌与肉瘤区域间有组织学过渡带,该带的瘤细胞常呈上皮与间叶细胞双重表型。术后予以辅助治疗的癌肉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较单纯手术者高;癌肉瘤患者的复发转移率高于同期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同期乳腺癌各亚型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肉瘤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其免疫表型差异较大;它较一般乳腺癌更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一般乳腺癌各亚型差,术后辅以综合治疗可提高其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2013-03-31本院经病理确诊的67例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并与同期349例低分化无神经内分泌性质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67例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的患者中有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29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38例,后者包括30例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8例食管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67例患者病理均为低分化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食管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Syn阳性率分别为65.5%、93.3%和100.0%,NSE阳性率分别为27.6%、83.3%和87.5%,CgA阳性率分别为62.1%、73.3%和62.5%,CD56阳性率分别为58.6%、86.7%和75.0%。食管神经内分泌癌Ki-67阳性指数均〉20%且核分裂像数均〉20个/10HPF。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无神经内分泌性质的低分化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仅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2例患者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其中28例行术后辅助化疗,8例行术后辅助放疗;5例有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者予以单纯化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P=0.042)和食管癌无神经内分泌性质患者(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Cox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P〈0.001)、TNM分期(P〈0.001)、Ki-67指数(P=0.018)、核分裂像数(P=0.010)和是否术后辅助治疗(P=0.042)为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的食管癌以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为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价值。食管神经  相似文献   

10.
范振列  杨召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17,26(4):308-314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肿瘤的分类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法估计受试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利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来探讨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91例(83.48%)、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未知分级患者各9例(8.26%).患者的平均年龄(50.58±11.90)岁,男、女性别比为1.51:1,且多数患者(90.83%)居住在城镇.经过8.12年(中位随访时间,95%CI:7.32~8.85年)的随访,全组患者的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05%CI:83.83%~95.34%)、88.20%(95%CI:80.14%~93.12%)和84.20%(95%CI:74.85%~90.29%).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显示,年龄(HR=5.80,95%CI:1.36~24.77)、淋巴结转移(HR=7.15,95%CI:2.27~24.83)和远处转移(HR=7.42,95%CI:1.98~27.76)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城镇地区的中年男性人群,预后较好.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黏液腺癌(mucous gastriccarcinoma,MGC)和非黏液腺癌 (non MGC)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对 425例胃癌中37例MGC与388例non MG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MGC的肿瘤直径(9±5.1)cm大于 non MGC的(7±4.3)cm,浸润性更强(Bor rmannⅢ+Ⅳ型:MGC为92%、34/37,non MGC为62%、241/388),更易浸润浆膜 (T3+T4:MGC为86%、32/37,non MGC为 68%、264/388),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 +N2:MGC为95%、35/37,non MGC为 81%、314/388)和腹膜转移(MGC为24%、 9/37,non MGC为11%、43/388);MGC中晚 期患者比例高(Ⅲ+Ⅳ:MGC为92%、34/ 37,non MGC为69%、268/388),根治性切 除率低(MGC为62%、23/37,non MGC为 78%、303/388),1、2、5年生存率(MGC为 55.2%、32.3%和22.7%,non MGC为 75.7%、67.1%和31.4%)也低。结论:MGC 预后差,与确诊时病例更多处于中晚期以 及其浸润力更强、更易发生腹膜播散、根治 性切除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学显微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中为复发再次手术者10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发生于腹膜后.CT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生长范围及对周围脏器的推挤、浸润,影像学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镜下观察显示去分化脂肪肉瘤含有分化性成分和去分化成分,去分化成分可表现为纤维肉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样、平滑肌肉瘤样、横纹肌肉瘤样、血管肉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肿瘤可以以一种成分为主,也可以几种成分同时存在,免疫表型表达各异.16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其中9例为单纯肿物切除,7例同时切除了肿物及周围粘连的脏器.随访至2012年1月(随访3-24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去分化脂肪肉瘤中的去分化成分表现各异,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域可在同一肿瘤内并存.对于复发病例仍然应该争取再次手术切除,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04例I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IMPC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占同期全部乳腺癌9364例的1.1%。其淋巴结转移率(77.0%)及转移个数(平均9.7枚)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1.0%,平均3.5枚),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7月初,生存率3年75.0%、2年85.2%、1年96.3%;无瘤生存率3年70.8%、2年81.5%、1年95.0%。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可忽视的发病率,以及淋巴管侵袭力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与绝经前、后发病,原发病灶大小,是否保乳,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均无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均有相关性(均P〈0.05)。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与家族史、与放疗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保乳与否及常用的化疗方案与预后均无关;放疗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术后转移者预后差,生存期〈2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筛选1 7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脑转移病例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脑转移2.1% (36/1 714),占同期脑转移病例的3.3%.患者多为男性(21/36,58.3%)、直肠癌(19/36,52.8%)和诊断时分期为Ⅲ和Ⅳ期者(32/36,88.9%).其中分期是无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2.072,P=0.042).单发脑转移占55.6%(20/36).94.4%(34/36)的患者在发生脑转移的同时伴有颅外转移,其中肺是最常见的伴随转移器官(22/36,61.1%).递归分级分析(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RPA)分级为Ⅰ、Ⅱ和Ⅲ级患者的中位脑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17个月和3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时患者的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是脑转移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8.797,P=0.044),而放化疗未发现可改善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结论 结直肠癌脑转移发生率较低,RPA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脑转移后放化疗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8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另取癌旁正常组织20例及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中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0.05).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5);MUC1、Gal-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MUC1和Gal-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期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1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3-01-01-200912-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收治934例I~ⅢA期乳腺癌患者,其中T1N0M0乳腺癌137例,占14.7%。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中有33例(24.1%)为T1mic,42例(30.7%)为T1a~T1b,62例(45.2%)为T1c。肿瘤大小与组织学分级(P=0.001)有关,与年龄(P=0.526)、ER/PR(P=0.371)、HER-2(P=0.624)、手术方式(P=0.479)和术后辅助化疗(P=0.066)无明显相关性。中位随访47个月,5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96.4%,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99.3%。在单因素分析中,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10)和ER/PR状态(P=0.043)有关,而与年龄(P=0.217)、肿瘤大小(P=0.880)、HER-2状态(P=0.769)、手术方式(P=0.477)和有无化疗(P=0.560)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组织学分级是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组织学分级G1、G2和G3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100.0%、96.3%和84.2%,伴有组织学分级非G3患者的5年DFS(98.3%)优于伴有组织学分级G3(84.2%)的患者,P=0.005;G2(96.3%)和G1(100.0%)患者5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是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预后差。肿瘤组织学分级可为T1N0M0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4例小儿肝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组织学分型,其中18例作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研究。对手术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上皮型肝母细胞瘤22例,其中胎儿型13例,胚胎型7例和间变型3例,上皮间叶混合型2例。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型蛋白在肿瘤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4例,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在肿瘤细胞核的表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