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肝脏多发转移无法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意外实现肝脏转移灶和结肠原发灶的切除.术后9月,患者肝脏转移癌复发,经过多学科讨论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多学科诊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根据其耐受性和治疗的反应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目标.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转移为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其最大危害是骨痛,应采用一系列方法减轻骨痛,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7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同位素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方法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经t检验得出结论。结果单一方法治疗中,内分泌和同位素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和放疗;单一方法治疗有效率为56.4%,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单纯内分泌和同位素治疗优于单纯化疗和放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多为阳性,更适于内分泌治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综合治疗中大剂量化疗加内分泌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1例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寡转移患者的多学科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经过.患者就诊时为直肠癌伴有同时性的肝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病灶属于潜在可切除目标.经过积极的全身治疗后,患者接受切除原发肿瘤以及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术后反复多次出现疾病的寡进展,通过有效的全身治疗以及多次有效的局部治疗获得长期的生存.该病例诊治经验提示,MDT制度可以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并帮助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符合寡转移的患者,有效的全身治疗配合有效的局部治疗往往能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而有效的局部治疗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l-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ocollagen,PICP)、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测定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PICP和β-CTx,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进行随访.结果 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临床获益组36例,治疗3月后PICP和β-CTx明显下降(P=0.016,P=0.001);病情进展组20例,治疗3月后PICP和β-CTx有所升高(P=0.008,P=0.042).临床获益组中20例患者骨代谢指标先于影像学检查提示临床治疗有效.结论 PICP和β-CTx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评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骨移植的综合治疗:附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ou J  Zhang Q  Lu H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84-286
骨转移为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其最大危害是骨痛,应采用一系列方法减轻骨痛,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7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同位素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方法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经t检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右髋部疼痛5个月,右下肢活动失常20d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右髋部疼痛,曾在市级医院诊断为骶髂膜炎,并给散利痛、帮德林等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无好转,且渐感右下肢活动失常,无力抬起、行走。常规右髂部拍片示转移性骨破坏。后做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散在小结节软组织占位。最后确诊为肺癌,骨转移癌。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骨转移随着乳腺癌发病的增加而增多 ,同时 ,由于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 ,患者寿命的延长 ,使发生骨转移的机会也增多。骨转移疼痛的治疗对提高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1]。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8月采用局部放疗、化疗、内照射治疗、骨膦、内分泌及综合治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54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54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岁~ 78岁 ,中位年龄 45岁。原发灶全部经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前的治疗 :未治疗 2 2例 ,单纯手术 3 7例 ,手术 +放疗 +内分泌治疗 2 3例 ,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肺转移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65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和综合治疗 ,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 ,疗效评价按WHO标准 ,生存率按寿命表法计算。结果 :单一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4 6.9%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2 .7%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近 ;内分泌治疗未能提高总有效率。结论 :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但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287例放疗后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ai Y  Wang WL  Xu B  Zhu GY  Zhang SW 《癌症》2006,25(11):1419-1422
背景与目的:很多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患者需要放疗,特别是对脑、骨转移者放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放疗对Ⅳ期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87例资料完整的Ⅳ期NSCLC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脑放疗为平行对穿两野全脑照射,骨放疗为单野局部照射,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和其它转移部位用2维常规分割或3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脑和骨放疗通常采用4周20次共40Gy或2周10次共30Gy的治疗方案,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20~70Gy),其它转移部位的中位照射剂量是46Gy(40~60Gy)。结果: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9个月(8~10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是30.2%和8.9%。有化疗和无化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和8个月(P=0.049)。有脑转移、骨转移、其它转移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9个月、1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24.8%、28.7%和3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0%和15.3%。单因素分析发现对生存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病理类型和年龄。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高于鳞癌和其它病理类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7个月、9个月(P=0.046);≤60岁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月、8个月(P=0.012);单纯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大于合并有其它转移者(10个月与6个月,P=0.033),而单纯脑转移和同时合并有其它转移的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却无明显差异(9个月与8个月,P=0.3742);肿瘤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是否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不大(10个月与8个月,P=0.066);是否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9个月与10个月,P=0.306)。对脑和骨转移的患者采用4周20次40Gy或2周10次30Gy放疗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病理类型、年龄对Ⅳ期NSCLC患者的放疗疗效有显著影响,全脑和骨转移采用4周20次40Gy或2周10次30Gy放疗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术后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上市,各种辅助治疗的方案及理念不断更新.在众多药物、方案中如何选择,哪些患者对辅助化疗获益,哪些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获益,哪些患者对靶向药物治疗获益,仍是被关注的热点.对30年来国际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阐述了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39例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主诉时间、临床T/N分期、转移部位、分子标志物表达及治疗模式等相关因素, 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ER阳性患者初诊临床N分期、初诊转移部位、ER表达水平、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Ki-67阳性指数、p53表达、内分泌治疗、初诊化疗情况、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分层患者间OS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诊转移部位、Ki-67阳性指数、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均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寡转移、Ki-67阳性指数≤20%、接受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的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 1 mg,每日1次, 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 3.6 mg, 每28 d注射1次。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 临床获益率为52.4 %(23/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8.3个月(95 % CI:5.3~11.2个月)。按治疗前是否接受过解救化疗分组,未接受解救化疗组(21例)PFS优于接受过解救化疗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个月比5.8个月,P=0.048)。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激素依赖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郝俊芳  于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0):1598-1598,1600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5岁。因胸背痛、咳嗽诊断为左肺周围型腺癌并胸椎、肋骨转移,于2003年5月在本院住院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NP方案化疗3个周期,左肺原发灶常规放疗66Gy/6周,肋骨胸椎转移灶局部放疗(30~40)Gy/(3~4)周,6MVX线照射。治疗后症状好转。2006年1月出现右足背疼痛,且逐渐加重,行走时尤为明显,至2006年4月就诊时右足背明显肿胀无法行走,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6.
胡平  陈萍  卞伟钢 《肿瘤学杂志》2006,12(3):206-208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TP-来曲唑序贯联用两种方案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绝经后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接受来曲唑2.5mg,口服,每天1次,30天为1个周期;B组24例先接受T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2个疗程,继服来曲唑,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9.1%和41.7%,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9.6%和70.8%(P>0.05),在不同的受体状态、绝经情况、治疗阶段,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B组对内脏转移疗效高于A组(P<0.01);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5个月vs.7.5个月和9.6个月vs.11.6个月(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乏力。[结论]单服来曲唑和TP-来曲唑序贯方案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安全、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线方案。对伴内脏转移患者,首选TP-来曲唑序贯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病程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Xu B  Zhou J  Zhou A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4-27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病程特点与内科治疗结果。方法共收治122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生存率按寿命表法计算。结果原发癌初次治疗后出现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2个月,继发转移部位以肺内、肝、骨多见。治疗总有效率为48%,其中CR率15%。含DDP方案的CR率(21%)高于非DDP方案(7%,P<0.05),接受前者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后者长;含蒽环类药方案的PR率(48%)高于非蒽环类方案(20%,P<0.001),但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近;而化疗与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的CR与PR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组患者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22%、11%和10%。影响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近期疗效、原发肿瘤大小、无病间隙期、肺转移数目、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等。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病程特征及预后因素。联合化疗特别是含DDP的方案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2例,其中唑来膦酸组26例,伊班膦酸组26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每组各用药2~4个周期。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获益率、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不良反应中注意观察发热、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2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3%,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88.5%,P=0.015。56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6.2%,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4%,P=0.065。两组止痛中位起效时间均为第5天,止痛持续整个周期,6个月后复查骨扫描均有改善。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乏力。用药4d内骨转移部位疼痛有加重现象,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一致。两组各有高血钙3例,用药2个周期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两者均是高效双膦酸类药,有良好的耐受性。止痛疗效唑来膦酸组略优于伊班膦酸组,且唑来膦酸静脉滴入时间短(15min),使用更方便。两者毒副反应均较轻,按推荐剂量使用均未见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序贯运用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各种手段,成功治疗了1例乳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内分泌药物为患者带来了长达54个月的获益,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1992年6月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前临床分期Ⅱ期,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无转移(0/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未行辅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 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 ,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最多 ,占 80 % ;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 2 0 %。浸润性导管癌最多 ,占 3 5 5 % ;腺癌其次 ,占 2 5 8% ;髓样癌占 12 9% ;黏液癌仅占 4 3 %。结论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 ,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 ;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