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个IVF治疗周期,其中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162个周期,精氨酸酰胺酶低值组187个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精子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的受精率(78.74%)高于低值组(76.07%,P0.05),而卵裂率高值组(98.24%)低于低值组(99.58%,P0.05)。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值组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8.75%)及活产率(52.50%)均明显高于低值组(44.00%,P0.05;33.00%,P0.01)。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子精氨酸酰胺酶活性与IVF-ET精卵结合有一定关系,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体积分数5%O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VF-ET长方案治疗的265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56):患者取卵后受精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全部在三气培养箱(体积分数5%O2)中进行,对照组(n=109):患者取卵后受精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全部在常规培养箱(体积分数20%O2)内进行,所有患者均移植授精第2日或第3日胚胎。比较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性激素、获卵数、成熟卵数、授精至移植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受精率(84.4%)、正常受精率(72.0%)、卵裂率(97.6%)、优质胚胎率(43.3%)和可用胚胎率(7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8%、68.7%、96.1%、35.1%、59.5%)(P<0.01或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正常卵裂率(97.7%vs 98.0%)、生化妊娠率(50.0%vs 39.4%)、临床妊娠率(44.9%vs 35.8%)、异位妊娠率(8.6%vs 12.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氧环境(5%O2)似乎能够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获得更多优质胚胎和可用胚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灵活、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 RH-A)方案和标准的Gn RH-A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质单精子注射(ICSI)的超促排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IVF-ET周期,其中58例使用灵活而低剂量Gn RH-A方案(A组),50例使用标准Gn RH-A方案(B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A组Gn RH-A使用天数、剂量均少于B组(P0.05);A组h CG注射日E2峰值、优质胚胎数、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P0.05);但促排卵天数、Gn用量、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累积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Gn RH-A方案相比,灵活而低剂量的Gn RH-A使用方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并降低Gn RH-A的使用总剂量和天数,提高累积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后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VF-ET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不同随机分为4组:h CG注射后38.0~39.0 h受精为A组;注射h CG后39.1~40.0 h受精为B组、h CG注射后40.1~41.0 h受精为C组、h CG注射后41.1~42.0 h受精为D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四组间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结果可用胚胎率B组(65.7%)、C组(63.3%)、D组(66.8%)均高于A组(55.5%)(P0.05);优质胚胎率A组(50.6%)显著低于C组(60.2%)与D组(63.6%)(P0.05),B组(54.3%)明显低于D组(P0.05);C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50.0%)和着床率(34.2%)较高,流产率(9.1%)较低。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38.0~42.0 h),随着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的延长,优质胚胎率呈增高趋势;本中心IVF-ET治疗患者的最佳受精时间为h CG注射后40.1~41.0 h,此时受精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早期流产率及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张永美  林小娜  周枫  尉敏龄  张松英 《生殖与避孕》2012,32(11):739-743,753
目的:探索卵丘颗粒细胞早期凋亡和骨形态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IVF结局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根据不孕指征分为EMs组及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数和临床妊娠率。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对象卵丘颗粒细胞的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泡液中BMP-1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卵数分别为8.2±5.7个和12.0±5.8个,着床率分别为29.73%和47.31%,临床妊娠率分别43.37%和6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卵丘颗粒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37.82±15.81%,对照组为8.85±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液中BMP-15蛋白相对表达量EMs组为0.67±0.18,对照组0.94±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IVF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可能与卵母细胞分泌较少的BMP-15、颗粒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内异症患者70例行IVF-ET的结局,以输卵管因素IVF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统计两组患者促排卵反应、体外受精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输卵管组相比,内异症组不孕年限及促排卵用药时间明显延长、Gn平均用量明显增多、hCG日内膜明显增厚(P<0.05),且形态不佳;内异症组平均获卵数、受精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单胚着床率显著低于输卵管组(P<0.05);但是两组的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明显较差的卵巢反应性和子宫内膜状态影响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远端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就诊于本院生殖中心,选取单侧输卵管远端积水且对侧阻塞或双侧输卵管远端积水且未经处理直接行IVF-ET的患者54例为积水组,双侧输卵管近端梗阻且无积水直接行IVF-ET的患者9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超促排卵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超促排卵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积水组的卵裂率(93.64%)低于对照组(9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远端积水可能并不影响IVF-ET的妊娠率和活产分娩率,但可能降低卵子质量,从而影响受精卵的卵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的PCOS不孕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组(A组)为PCOS不孕患者120例132周期,对照组(B组)为双侧输卵管梗阻不孕患者343例382周期,比较两组HCG日雌二醇(E2)、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C组)及超重组(D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HCG日E2水平、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Gn用时较长,获卵数较多,受精率、卵裂率较高,优质胚胎数较多,种植率较低,OHSS发生率、周期取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Gn总量较多、用时较长,HCG日E2峰值较低,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较少,受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较低,流产率、周期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是PC0S不孕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应积极预防OHSS;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储备正常女性黄体期长方案中最佳获卵数范围,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卵巢储备正常的1 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组:A组(4~6枚)、B组(7~9枚)、C组(10~12枚)、D组(13~15枚)、E组(≥16枚),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周期率和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1各组受精率、卵裂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C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可利用胚胎数增加,因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率E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D组显著低于B组(P0.05)。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A组显著低于C组、D组及E组,B组显著低于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组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复融移植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移植周期(P0.05)。结论:行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年轻患者,获卵数为10~12枚时,在获得理想妊娠结局的同时,能够降低OHSS的风险,是理想的获卵数范围。当获卵数≥16枚时,全部胚胎冷冻后择期行复融移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0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最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ET助孕治疗的女方染色体多态(65对,女方多胎组)和正常对照夫妇(160对,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女方多态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双原核(2PN)受精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多态组1PN受精率(8.48%)及多PN受精率(12.5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9.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虽然妊娠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多态组种植率(23.89%)低于正常对照组(35.40%)(P0.05)。将不同的多态类型详细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组1PN受精率(11.36%)及多PN受精率(17.0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7.9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D/G组随体柄增长组卵裂率(80.00%)及种植率(17.65%)均低于对照组(98.36%,35.40%)(P0.01,P0.05);而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方染色体多态,尤其是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会导致IVF助孕患者异常受精比例增加以及种植率降低;Inv(9)对IVF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多态类型个体化给与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体期使用生长激素(GH)对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且高龄(年龄≥35岁)DOR不孕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拮抗剂方案,分为研究组(加用GH)和对照组(不加用GH)。分析GH对促性腺激素(G n)使用总量、G n使用时间、获卵数、移植前内膜厚度、双原核(2 P N)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的影响。结果 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移植前内膜厚度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 CG注射日E 2水平、获卵数、2 P 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为28.0%、对照组为19.4%,研究组累积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为20.0%,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GH对年龄≥35岁DOR患者可明显降低Gn的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胚胎装载技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3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及658个FET周期。根据移植时胚胎装载方法分为A组(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和B组(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比较两种胚胎装载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新鲜周期中,B组的临床妊娠率(64.52%)显著高于A组(54.62%)(P0.05),种植率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明显高于A组。FET周期中卵裂胚移植B组的临床妊娠率(49.43%)明显高于A组(38.2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34.62%)的种植率显著高于A组(23.61%)(P0.05)。囊胚移植两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比A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胚胎移植时含胚培养液体积周围空气体积会显著提高IVF-ET和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ET助孕治疗的男方染色体多态(n=131)和正常对照夫妇(n=160)的妊娠结局,观察男方的精子质量和受精情况、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男方染色体多态组中严重少/弱精子症(19.85%)比例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00%,P0.001),Y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38.46%)中的比例最高;Yqh-也高达15.38%,1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多态类型(19.23%);染色体多态组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方前向精子率(PR%)、精子正常率以及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VF-ET助孕治疗后,其着床率(17.42%)、临床妊娠率(28.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26%,59.38%)(P0.05);并且早期流产率(11.11%)高于对照组(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CSI-ET助孕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75.24%±23.68%)还高于正常对照组(49.97%±29.31%)(P0.05)。行ICSI-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其着床率(34.78%)以及临床妊娠率(52.00%)显著高于行IVF-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17.42%,28.17%)(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的比例增加,男性染色体多态不利于IVF妊娠结局,对ICSI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IVF-ET且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44例患者的助孕情况、妊娠及分娩结局,对照组为同期行IVF-ET且既往仅有阴道分娩史的166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史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b 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用量、G n刺激时间,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数、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手术史组胚胎移植困难比例(6.25%)高于阴道分娩史组(0.00%),胚胎种植率(24.01%)及临床妊娠率(40.28%)明显低于阴道分娩史组(分别为34.98%和5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史组双胎妊娠者较对照组双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比例增加(P0.05);无论是剖宫产手术史组还是阴道分娩史组,双胎分娩较单胎分娩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剖宫产手术史可能降低IVF-ET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增加胚胎移植难度。对疤痕子宫妇女应严格控制移植胚胎数目,妊娠后加强孕期监管。  相似文献   

16.
牛志宏  张平贵  陈骞  张爱军  冯云 《生殖与避孕》2012,32(12):848-851,804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采用激动剂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对体外受精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265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激动剂长方案促排卵组(长方案组,157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拮抗剂组,108个周期)。结果: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等一般情况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直径14 mm以上的卵泡数、hCG注射日E2水平、平均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质量、受精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组间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获卵数(12.6±4.6 vs 10.8±4.6)、可用胚胎数(5.0±3.0 vs 4.2±2.7)、胚胎种植率(29.87%vs 20.98%)、临床妊娠率(42.76%vs 28.70%)长方案组明显高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拮抗剂促排卵,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后移植前胚胎在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随机分组成常氧组(体积分数20%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50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1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81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39例)和低氧组(体积分数5%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08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6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79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45例),观察各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卵裂胚和第5日的囊胚发育情况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用量、获卵数和MⅡ卵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胚胎IVF或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以及第3日形成的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氧组胚胎IVF或ICSI后形成的Ⅴ级囊胚多于常氧组(P0.05),总囊胚形成率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氧培养条件相比,低氧培养条件并不能显著促进IVF/ICSI后卵裂期胚胎的发育,但能够促进囊胚的形成,特别是囊胚的孵出,因此低氧培养可以作为囊胚培养的首选条件,但不是卵裂期胚胎培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胚胎质量及卵泡液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16名DOR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DHEA组与对照组。DHEA组58名患者,给予DHEA 25 mg/次,tid,连用12周。对照组58名患者直接进入体外受精(IVF)周期。比较两组的IVF参数(获卵数、M_Ⅱ卵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卵泡液中的抗苗勒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含量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assay)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及生长分化因子(GDF)-9在卵泡液中的表达。结果 DHEA组的有效胚胎数(2.0±1.3)及优质胚胎数(1.4±1.1)明显多于对照组(1.5±1.2,P=0.018;1.0±1.0,P=0.033),卵泡液样本中的AMH[(2.83±1.14)μg/L]及IGF-1[(94.02±38.28)μg/L]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55)μg/L,P=0.000;(74.03±25.46)μg/L,P=0.004]。Western blotting显示,DHEA组的BMP-1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0 1),但是GDF-9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987)。临床妊娠率在两组中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223)。结论 DOR患者在IVF周期前进行DHEA预处理可以提高优质胚胎率,这可能与卵泡微环境中的相关标志物(AMH,IGF-1和BMP-15)含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