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3城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报告数据库随机抽取的400例胃癌进行主动随访,获得患者诊疗和生存状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R),应用Ederer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R)。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OSR、RSR和T50分别为14.3%、19.1%、12.3个月。Ⅰ~Ⅱ期病例的10年OSR、RSR和T50(41.6%、53.7%和69.0个月)均显著高于Ⅲ期(9.1%、14.1%和14.7个月)和Ⅳ期(3.0%、4.1%和6.1个月)(P<0.05)。手术治疗病例10年OSR、RSR和T50(20.8%、27.7%和20.8个月)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病例(2.6%、3.9%和4.9个月)(P<0.05);0~64岁组10年OSR、RSR和T50(21.1%、23.2%和14.0个月)均显著高于65+岁组(8.9%、15.7%和10.4个月)(P<0.05);男性与女性10年OSR、RSR及T50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分期、治疗方式和年龄对胃癌10年相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相对生存率(19.1%)低于欧美(25.4%~30.7%)及韩国(48.7%)等经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早诊断率和规范性诊疗率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鼻咽癌同步推量同步放化疗与常规分割后缩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后的9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同步推量组45例,常规分割后缩野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以及毒性反应。结果 同步推量组5年OS、PFS、LRFS分别为84.4%、75.6%、88.9%,常规分割后缩野组5年OS、PFS、LRFS分别为82.2%、71.1%、86.7%,两组OS、PFS、L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后缩野组脑干、脊髓、腮腺放疗反应要轻于同步推量组。结论 在调强放疗时代,应用同步推量同步放化疗和常规分割后缩野同步放化疗两种方式在预后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常规分割后缩野组放疗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术前同期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2007—2013年 共入组 51例 T3、T4期或N (+)的病理证实初治直肠癌患者。全盆腔三维放疗技术, 45.0~ 50.4 Gy分 25~ 28次;化疗采用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在放疗开始第1、4周进行共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后 4~ 8周手术,术后1个月内开始行同方案巩固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 Cox 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49例 患者完成术前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年 ,总保肛率为65%,总降期率为59%。pCR为20%。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5年 样本数分别为24、12例 ,3、5年 OS分别为81%、69%, DFS分别为76%、60%, LRFS分别为78%、70%,DMFS分别为82%、7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降期为 5年 DFS、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期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能提高病理降期率和pCR率及保肛率,降期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基于MRI诊断的接受IMRT的119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AJCC第7版分期重新分期。鼻窦侵犯分为伴有鼻窦侵犯T3、T4期。Kaplan-Meier法计算LRFS、DMFS、OS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及T分期各亚组局部复发风险比。结果 鼻窦侵犯率为14.2%。鼻窦侵犯不是影响鼻咽癌OS、LRFS、DMFS的因素(P=0.677、0.485、0.211)。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局部复发风险比接近(HR=1.927、2.030、2.283)。LRFS、OS曲线在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接近(P>0.05),与伴鼻窦侵犯T4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4期明显分开(P<0.05)。结论 鼻窦侵犯不是IMRT鼻咽癌OS、LRFS和DMFS的预后因素,但伴鼻窦侵犯的T3期OS、LRFS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患者锁骨上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 128例sISLM乳腺癌患者,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组 68例,单纯放疗组 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 5年LRFS、DMFS、PFS、OS均相近(均 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淋巴结局部治疗模式是影响 5年DMFS、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放疗剂量>50Gy组患者 5年OS好于50Gy组(P=0.047)。接受清扫联合放疗时,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似乎均好于50Gy组,但均 P>0.05;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均似乎好于>50Gy组,但只有 5年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手术清扫联合放疗可能是锁骨上淋巴结较好的局部治疗模式。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提高总生存;接受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时,若清扫程度较低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若清扫程度较高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放疗(TRT)对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2016年收治的83例≥65岁转移性ES-SCLC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标准方案化疗。经PSM倾向评分匹配有无TRT各入组35例。男56例、女14例,年龄65~85岁(中位数69岁),化疗1~11个周期(中位数4个周期),胸部照射剂量30~60 Gy (中位数50 Gy)。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年OS、PFS、LRFS率分别为40%、16%、21%;有无TRT患者的1年OS率分别为52%和29%(P=0.005),1年PFS率分别为30%和3%(P<0.001),1年LRFS率分别为38%和6%(P<0.001)。接受TRT并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690)。结论 老年ES-SCLC患者加用TRT能够明显提高胸部肿瘤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以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分期是否能准确预测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80—2007年本院接受术前放疗并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的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10年者分别为89、43例。全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放疗后原发部位有无肿瘤残存(T-pCR,χ2=11.53,P=0.001)和淋巴结转移个数(0、1~3、≥4个,χ2=42.13,P=0.000)是影响预后因素。UICC第7版分期可用于区分上述患者预后。而根据转移淋巴结数改良第7版N分期为N0(0个)、N1(1~3个)、N2(≥4个)期并结合残存癌T分期,则ypⅠ期(T1~2N0M0期)与ypⅡ期(T0-3N1M0期+T3N0M0期)、ypⅡ期与ypⅢ期(T4N0~1M0期或T0-3N2M0期)间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3.39,P=0.001、0.000)。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病理的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预后因素。UICC 第7版分期能较准确评价预后,改良第7版N分期后与T分期结合更方便、准确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180例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90例作为观察组, 另9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T1期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记录两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分析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切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6, 0.358;P=0.344, 0.55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接受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距离≤8 cm直肠癌T1期患者可获得与根治术相似的预后收益, 且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局切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1年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并接受根治性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 323例。根据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为 45例。T1与T2期、T2与T3期 5年LRFS率相近(P=0.055、P=0.746)。将T2、T3和T4期翼内肌组合并为T2期,T4期其他的降期为T3期,新T分期中T1、T2、T3期LRFS曲线明显分开。N2与N3a期、N2与N3b期、N3a与N3b期 5年DMFS率相近(P=0.272、P=0.063、P=0.8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淋巴结部位是DMFS的唯一影响因素(P=0.037)。将N3a期中颈淋巴为单侧的降期为N1期,N3a期中颈淋巴结为双侧的降期为N2期,则新N分期中N0、N1、N2、N3期DMFS曲线分开。Ⅰ与Ⅱ期、Ⅲ与 Ⅳa期 5年OS相近(P=0.434、P=0.951)。将T1N0-1期作为 Ⅰa期、T2N0-1期作为 Ⅰb期、T1-3N2期和(或) T3N0-1期作为Ⅱ期、T1-3N3期作为Ⅲ期,各期 5年OS曲线明显分开。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分期仍存在不足,推荐新分期能更好预测预后,但需要更大样本量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65~75岁老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的68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4~6周开始放疗,靶区包括术后瘤床和高危淋巴引流区,总剂量为50~54Gy,其中19例患者接受术后同步放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无病生存时间(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时间(LRFS)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影响OS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随访截止于2018年5月15日,随访率为98.5%,中位随访27.7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65.2%和50.4%,中位OS为61.2个月;中位DFS为48.8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1%、55.8%和37.2%;中位LRFS为54.4个月,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6%、60.4%和47.8%;中位DMFS为60.5个月,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8%、62.4%和50.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和TNM分期与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3.626, 95%CI:1.610~8.167,P=0.002)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全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黏膜反应、疲劳、出血和吻合口狭窄,以1~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10例。全组死亡40例,肿瘤原因死亡22例,非肿瘤原因死亡15例,另外3例死因不详。结论可耐受手术的老年(65~75岁)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可延长OS,不良反应可耐受,TNM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T1-2N1M0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与否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接受改良根治术后129例T1-2N1M0期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行术后常规放疗(放疗组),68例未行放疗(未放疗组)。分析两组5年总生存率、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全组患者中27例(20.9%)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放疗组较未放疗组提高了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88.5% vs. 70.6%,P=0.017)和5年无病生存率(78.7% vs.63.2%, P=0.068)。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2.4%(P=0.3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是否放疗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HR=3.432,P=0.010)和淋巴结3枚阳性(HR=2.915,P=0.020)是影响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后放疗可明显改善T1-2N1M0期TNBC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淋巴结3枚阳性者局部控制更差,增加区域淋巴结照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蒋朝阳  张涛  高辉  张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19-10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情况,为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鼻咽癌N分期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406例,分析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406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是75.0%、63.4%、87.2%和81.8%。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51.5%、22.7%、90.0%和41.3%。N3期患者伴或不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43.9%和84.7%(P=0.002)、12.9%和55.4%(P=0.006)、88.9%和80.3%(P=0.649)、33.0%和85.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影响OS、PFS、DM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预后差,且该区淋巴结转移预示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建议将Ⅴ区后缘间隙作为头颈部肿瘤一个新的颈部分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价高危者腮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全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全腮腺或部分腮腺照射、选择性PLN照射,X线和(或)电子线补量,剂量45~60 Gy。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 腮腺区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者共230例。确诊腮腺转移11例(占2.5%,11/440),其中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者占81.8%(9/11)。多因素分析显示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腮腺区淋巴结最大径≥5 mm、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者筛选为腮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根据腮腺区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及未放疗组。生存分析发现,在230例患者中,高危组腮腺区放疗者与未放疗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不同(P<0.05),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相近(P>0.05)。结论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低,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独立高危因素。对于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或腮腺区存在影像学可见淋巴结,即使其最大径<5 mm,但若合并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建议行腮腺区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P=0.042)和PFS(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P=0.963)和PFS(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P=0.001)和PFS(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放化疗组合方案对广泛期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5年收治的322例广泛期SCLC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标准方案化疗;根据RECIST标准将化疗后疗效分为CR、PR、SD、PD,排除化疗后进展的90例,共入组232例。根据化疗有效后是否行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187例)和无放疗组(45例)。根据放疗的早晚分为早放疗组(化疗≤3个周期接受放疗,65例)和晚放疗组(化疗>3个周期接受放疗,122例)。根据放疗和化疗顺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5例)和序贯放化疗组(142例)。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OS、PFS、LRFS全组分别为13.2、 8.7、14.6个月;无放疗组分别为 8.7、5.6、5.9个月,有放疗组分别为15.0、9.8、19.2个月(P=0.00、0.00、0.00);早放疗组分别15.4、8.0、19.2个月,晚放疗组分别为14.6、10.8、18.1个月(P=0.720、0.426、0.981);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19.4、10.8、19.8个月,序贯放化疗组分别为13.8、9.8、17.8个月(P=0.036、0.656、0.768)。接受放疗患者不良反应较无放疗患者增加(P=0.038),但≥3级严重不良反应相似(P=0.126)。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fin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nodal density (ND) and total tumor volume along with many other tumor, treatment and patient related variables using the late chemo-intensification treatment regimen with conventionally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70 Gy/7 weeks). 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and IV biopsy prove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ropharynx, hypopharynx and larynx were treated with this regimen. ND and total tumor volume was measured on high resolution CT scans for all the patients. Chemotherapy consisted of continuous infusion of 5 FU at 350 mg/m(2)/day and cisplatin as 1 h infusion at 10 mg/m(2)/day on days 1-5 of week 6 and 7 of radiotherapy. RESULTS: Grade III mucositis was present in 48 (64.9%) patients. Overall complete response rate was 77%. At 28 months, 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 (LRFS),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tant metastases-free survival (DMFS) was 70.8%, 66.9% and 81.9%, respectively. In the final multivariate Cox-regression model tumor stage, ND, primary site and nodal stage we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predicting for LRFS. Similarly AJCC group staging, ND and total treatment volume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independently over LRFS. CONCLUSIONS: There is tremendous variation in terms of ND and total tumor volume within AJCC nodal staging and tumor staging, respectively. ND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ver LRFS and OS. Future phase III trial may need stra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s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保乳术后放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BM、VIP、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乳腺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癌症》、《中华肿瘤杂志》、《实用肿瘤杂志》、《肿瘤》杂志。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用Re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共5个研究 2345例患者入组,其中三阴组 417例、非三阴组 1928例。三阴组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组(Z=5.29、3.35,P=0.000、0.001),5年无局部复发率两组相似(Z=1.35,P=0.180)。结论 三阴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