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对NIDDM肾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血、尿α1-M与UAE呈显著相前(P〈0.01)。(2)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A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3)血、尿β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标志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测定尿肾小管间质标志蛋白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方法 同期测定215例2型糖尿病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Tamm-Horsfall糖蛋白(THP),尿糖(UG)和肌酐清除率(Ccr)。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尿唾液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8336化学比色法,测定了69例不同白蛋白排泄率(AER)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病人及19例正常人的24小时尿总唾液酸(UTSA),结果显示:①微量白蛋白尿组UT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1)。②伴随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尿UTSA值也呈正相关的增加。从而提示UTSA不仅可作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DN的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尿白蛋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尿白蛋白变化的关系游志清汪恕萍唐萸香邱鸿鑫本文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CANF)和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及β2微球蛋白(β2MG),以探讨DM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D)和DM肾病(DN)之间...  相似文献   

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NAG与UAE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UAE)、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9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作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62例)尿液NAG排出量(32.20±3.80U/g·Cr)高于健康对照组(32例,7.01±0.42U/g·Cr)及非老年患者(34例,18.83±2.57U/g·Cr)(P均<0.01)。其增高程度与蛋白尿、糖尿病病程、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尿NAG水平的观察可作为识别是否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IgG、IgA及血、尿β_2-MG的变化周冠芬,陈汀生,王秀琴,杨金铎,何其聪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24小时尿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  相似文献   

9.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氨基酸治疗李蓬秋,吕月婵,陈平,林敏,张学军,陈树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表现尿微白蛋白(ALB)、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增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血压正常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AU患者与26例未合并MAU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血脂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MAU组ISI(-4.99±0.48)显著低于未合并MAU组(-4.76±0.48,P<0.05),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β)=-0.397,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血清Lp(a) 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1 例非糖尿病患者和8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Lp(a) 水平,并分析它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的相关性。8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R 将其分为3 组:①非糖尿病肾病(DN)者32 例(UAER< 20 μg/min) ;②微量白蛋白尿者39 例(UAER 介于20~200 μg/min之间) ;③大量白蛋白尿者12 例(UAER> 200 μg/min) 。结果 (1) 非糖尿病患者和2 型糖尿病无DN 者间血清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86 .44 ±2 .10)mg/Lvs(93 .60 ±1 .86)mg/L,P> 0 .05〕;而在2 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者Lp(a)水平显著升高〔(141.19±2 .59)mg/L,与非糖尿病患者和2 型糖尿病无DN者相比,P均<0 .05〕;2 型糖尿病并大量白蛋白尿者Lp(a) 水平有进一步升高〔(247 .57±1 .90)mg/L,与非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无DN者以及2 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者相比有显著升高,P均<0 .05〕。(2)2 型糖尿病患者中, 血清Lp(  相似文献   

12.
符民桂  杨军 《高血压杂志》1998,6(4):291-295
探讨NO系统和血管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在常规饲食中加入L-NAME喂饲大鼠1或4周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应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观察α1-AR及IP3R的变化。结果应用L-NAME处理一周,大鼠动脉血压升高30(2mmHg(P<0.05),血浆NOx含量则下降25%(P<0.05)。主动脉肌膜α1-AR及肌浆网IP3R密度分别增加12%和40%。L-NAME处理4周,大鼠血压升高75±8mmHg(P<0.01),血浆NOx含量下降50%(P<0.01),主动脉肌膜α1-AR及肌浆网IP3R密度分别较对照组高73%和137%(P<0.01),此时尾动脉肌膜AR及肌浆网IP3R密度亦较对照组增加55%和56%(P<0.01)。结论提示长期抑制NOS引起大鼠持续性高血压的同时,可致大鼠血管α1-AR及IP3R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MAU的NIDDM合并EH患者与27例正常白蛋白尿(NAU)的NIDDM合并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等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MAU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较NAU组显著增高〔(141.20±6.77)mmHg对(130.53±6.92)mmHg,P<0.001〕,而且NMSP与UAER呈独立的相关性〔标准偏回归系数(β)=0.453,P=0.0006〕。结论:在NIDDM合并EH患者中,NMSP升高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能是MAU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TGFβ1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45例2型糖尿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微量蛋白尿组(MA)、临床蛋白组(ODN)。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TGFβ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肾功能(BUN、Cr、Ccr)。MA、ODN分别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结果 糖尿病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有显著性差异,ODN与MA、NA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GFβ1与血Cr、HbA1c、UAER呈正相关。MA和ODN两组中卡托普利治疗前后TGFβ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明显增高,且和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呈明显正相关。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能部分地纠正DN患者的血清TGFβ1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时肾脏受损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糖蛋白(THP)及尿白蛋白(Alb)的检测,并以30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血、尿β2-MG与尿Al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病程延长,β2-MG与Alb增高愈明显。血、尿THP较正常组降低(P<0.05)。结论血、尿β2-MG、THP及尿Alb的检测是用于判断肾脏功能早期病变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判断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损害程度、病变部位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玲  邵凤民 《山东医药》1999,39(14):11-12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3例高血压患者的尿视黄醇结石蛋白(RBP),同时测定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尿RBP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尿RBP与MALB、NAG、β2-MG呈正相关。提示在高血压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可作为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血压正常、多次尿蛋白定性阴性、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UAE)<60μg/min、无眼底病变的29例早期NIDDM患者,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滤过分数(FF)、尿6-keto-PGF1α及TXB2的变化。发现早期NIDDM患者GFR、FF增高,同时尿6-keto-PGF1α也明显增加,而ERPF、尿TXB2无明显变化,提示NID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前列腺素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t-PAA、PAIA活性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临床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A)的相关性。地71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UAER和t-PAA、PAIA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t-PAA随着UAER的增高而降低,而PAIA则随着UAER的增高而增高,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t-PAA与UAER呈显著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阿片肽含量及下丘脑内阿片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Blot和神经肽放免测定法。结果与5月龄青年大鼠比较,18月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NK)、强啡肽A1-13(DynA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垂体β-EP、L-ENK含量升高,DynA1-13含量降低(P<0.01);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和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肌注戊酸雌二醇后,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POMC和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β-EP含量增加(P<0.05);垂体β-EP降低,L-ENK升高;血浆DynA1-13含量增加(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促进老年前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基因表达,增强其合成能力,而对L-ENK和DynA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早期糖尿病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4例病人分为2组:依那普利组(10mg,2次/d,2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1次/d,22例)。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及UAER,由90.2和86.0分别降至67.4和70.8,下降29.1%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