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镜片沉淀物的形成是角膜接触镜配戴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中蛋白沉淀最易形成.研究氟硅丙烯酸酯硬镜溶菌酶吸附动力学可进一步完善硬镜蛋白吸附数据,为降低其表面蛋白吸附量和预防硬镜表面污染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目的:考察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在体外对溶菌酶的吸附情况.方法:配制质量浓度为2/0 g/L溶菌酶溶液(溶液Ⅰ)及不同浓度三氟乙酸溶液;解析率实验,将对照组与实验组镜片浸入溶液Ⅰ 37℃振荡孵育,Hank's平衡盐溶液清洗氟硅丙烯酸酯硬镜,然后将对照组镜片浸入去离子水中,实验组镜片浸入不同浓度三氟乙酸,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溶菌酶短期吸附动力学实验,对照组镜片浸入去离子水中,实验组镜片浸入溶液Ⅰ37℃振荡孵育不同时间点,Hank's平衡盐溶液清洗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后用0.2%三氟乙酸解析吸附溶菌酶;BCA法测定各溶液中溶菌酶的量.结果与结论: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吸附溶菌酶可用三氟乙酸解析,三氟乙酸解析溶菌酶受解析时间和解析浓度的影响.三氟乙酸解析溶菌酶最佳时间1 h,最适浓度0.2%.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吸附溶菌酶(体外模拟24 h),10 min~1 h溶菌酶吸附量递增,1 h达吸附饱和,1~24 h吸附量稳定,饱和吸附量为0.349 mg/cm~2.解析时间为10,30 min时,溶菌酶解析率较低,40 min~24 h解析率较好(90%~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下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二氧化锰纳米片(mSiO2@DOX@MnO2),探索其在卵巢癌细胞的特异性MRI与药物释放性能。方法 以转铁蛋白为稳定剂和靶向分子,通过超声分散法制备MnO2纳米片,以MnO2纳米片为门控,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构建mSiO2@DOX@MnO2纳米探针。检测其Zeta电位、微观形貌、药物控释、光学性质及MRI性能。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纳米复合物对HO-8910卵巢癌细胞和CHO仓鼠卵巢细胞的细胞毒性。检验其在肿瘤细胞内的药物释放情况及细胞水平的MRI成像效果。结果 mSiO2@DOX@MnO2纳米探针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几乎无MR信号,药物释放率小于10%。在肿瘤微环境高谷胱甘肽(GSH)浓度下产生较强的T1加权信号,其T1弛豫效率r1为5.86mmol/(L·s)。在p H=5.0的酸性环境中,DOX的释放率在15 h左右开始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释放率约为33%。相同pH=7.4条件下,GSH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释放率明显增高,约为55%。当pH=5.0时,GSH浓度为10 mmol/L时,释放率最高,高达80%。m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因素对载BSA壳聚糖纳米纤维缓释的影响。方法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壳聚糖及壳聚糖-有机累托石纳米纤维,以BSA为模型蛋白,探讨pH值、自组装层数及加入有机累托石对复合材料药物缓释的影响。结果最初1 h只有少量的BSA释放,8 h达到最高峰。在相同的自组装层数以及测试时间点,PBS溶液中BSA的缓释量要多于盐酸溶液中的释放量。pH1.2和pH7.4条件下,自组装5,5.5层与10,10.5层相比较,蛋白的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1.324,P0.05)。加入OREC后,BSA释放量明显增加(t=2.264~2.305,P0.05)。结论 BSA的释放受到环境的pH值、自组装层数、释放时间,以及是否加入OREC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足近年发展起来的优良骨修复支架材料,可为种子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细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行为,探讨温度、溶液pH值、质量浓度对谷氨酸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3/09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材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方法:将片状磷灰石-硅灰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浸泡于谷氨酸溶液中,改变谷氨酸溶液质量浓度、pH值、温度等吸附条件.主要观察指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谷氨酸吸附量.结果:①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仞次对谷氨酸吸附时,属于Freundlich型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②谷氨酸较适宜的吸附条件为DH 3.4或者8,温度为37℃左右.结论: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受溶液pH值、温度,谷氨酸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羟基磷灰石与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报道很多,但多为粉体材料或块状材料,用于修复治疗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件.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复合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域设计,于2008-01/10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功能高分子实验室完成.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庆大霉素.方法:利用微波辅助法,在pH=7的条件下,制备了针状羟基磷灰石.采用W/O型复乳化-交联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载药复合微球.主要观察指标:①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②载药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药物累积释放率.结果:①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载药复合微球形态均匀,其粒径主要集中在10-30μm,壳聚糖-明胶对羟基磷灰石形成了很好的包覆.②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32.97%,平均包封率49.20%,在3 d内对庆大霉素的释放达到88%左右.结论:所制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载药复合微球形态均匀,粒径分布窄,再分散性好,3d内能维持有效的约物浓度.  相似文献   

6.
背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生物相容性研究不足.目的:综述国内外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和动物毒性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通过内吞作用被细胞摄取,其可能通过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化物导致细胞毒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致细胞毒作用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浓度、颗粒尺寸、表面活性剂去除方式、细胞种类有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动物体内主要富集在肝脏和脾脏,尿液和粪便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体内局部生物相容性良好,而大剂量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导致严重全身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作为控制释放体系的药物载体材料大多是高分子材料,但部分纳米无机材料也正逐步应用到药物控释材料体系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因此,药物控释用载体材料的设计与研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对国内外药物控释载体材料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Elsevier SD 数据库中1999-01/2011-01 关于药物控缓释材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高分子,介孔材料,无机硅,磷酸盐,控释"或"polymer,mesoporous materials,Inorganic s ilicon,calcium phosphate,controlled rel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药物控缓释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纳入25 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药物控缓释载体材料以用药量小、作用时间长、靶向作用好等特点被广泛关注,但是仍存在载药后药物失活,丧失生物活性等缺陷,目前随着复合药物载体材料和经皮给药装置研究的发展,控缓释材料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背景: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以及贯通的孔道结构,可以加速羟基磷灰石沉积的动力学速率从而提高材料诱导形成新骨的能力。目的:利用有机酸替代无机酸来合成新型介孔-大孔生物活性玻璃。方法:将柠檬酸和P123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搅拌2h至溶液澄清。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四水硝酸钙和三磷酸乙酯,继续搅拌24h。将所得溶胶倒入培养皿中,在室温下放置7d,之后高温下烧结除去有机物模板。结果与结论:①利用有机酸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大孔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②合成的介孔-大孔生物活性玻璃在人工模拟体液中可以诱导形成含碳羟基磷灰石,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背景: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以及贯通的孔道结构,可以加速羟基磷灰石沉积的动力学速率从而提高材料诱导形成新骨的能力。目的:利用有机酸替代无机酸来合成新型介孔-大孔生物活性玻璃。方法:将柠檬酸和P123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搅拌2h至溶液澄清。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四水硝酸钙和三磷酸乙酯,继续搅拌24h。将所得溶胶倒入培养皿中,在室温下放置7d,之后高温下烧结除去有机物模板。结果与结论:①利用有机酸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大孔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②合成的介孔-大孔生物活性玻璃在人工模拟体液中可以诱导形成含碳羟基磷灰石,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载体或缓释系统负载生长因子,既能保护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使生长因子缓慢释放,从而持续促进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再生,是目前控制释放载体材料应用研究的方向之一.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后种植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素/纤维连接蛋白+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实验组)和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对照组)行体外培养.测定缓释支架材料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量和持续时间;种植细胞后细胞的黏附率;培养3,7,10,14 d时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①该缓释支架具有一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效果,持续时间可达14 d.②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③体外实验显示该缓释支架与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相同时间点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支架上细胞数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镜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