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慢性脑低灌注模型:通过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的全脑慢性缺血模型,模拟慢性脑缺血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主要用于阐明神经变性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肠黏膜屏障:是一个复杂的半透屏障,吸收营养物质,感测免疫,同时限制有害抗原和微生物的运输,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任务调节是通过结构成分和肠黏膜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它们以动态方式运作以维持肠道完整性和免疫稳态。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机械屏障由肠道上皮细胞和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构成,是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主要因素,闭合蛋白occludin 及claudin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及调节肠屏障的通透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肠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健全对于保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及毒性物质进入体内具有重要意义。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慢性脑低灌注可致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发生改变,而闭合蛋白occludin 及claudin是构成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对大鼠回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2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和慢性脑低灌注组。慢性脑低灌注组通过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只分离而不结扎和剪断。术后4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回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评分,TUNEL荧光染色检测回肠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Occludin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Occludin表达变化。实验方案经西部战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学观察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脑低灌注组大鼠回肠组织形态结构出现损伤不明显,病理评分无显著升高(P > 0.05);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脑低灌注组大鼠回肠组织claudin-2表达升高,而Occludin表达降低(P < 0.05);③TUNEL荧光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脑低灌注组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 < 0.05);④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慢性脑低灌注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表达降低(P < 0.05);⑤结果说明,慢性脑低灌注会导致回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降低及Claudin-2升高,可能存在一定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ORCID: 0000-0003-1961-1808(李思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雷少晖    张永海 《医学信息》2018,(5):38-41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血运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能更好的认识脑血管疾病,从而能更早的发现、治疗及预防脑血管疾病。判断血液动力学的参数有脑血流量﹑灌注压、颅内压、氧摄取率、脑脊液和脑氧代谢率,正常状态下脑摄取与脑利用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当出现脑血管疾病时各参数之间将会出现变化,对于参数的研究能敏感的反应脑氧代谢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更早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延缓恶化,同时为临床科研项目提供更加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再灌注后大鼠海马p21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探讨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再灌注后大鼠海马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不灌注组(n=20),模型再灌注组(n=20),模型再灌注组大鼠按再灌注压后不同时间点分组(12h、24h、48h、72h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n=5)。采用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和双侧颈外动脉及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术后3个月阻断颈部动静脉分流造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再灌注。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p2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21和p53蛋白在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无表达,在模型不灌注组中弱表达,模型再灌注组于术后12h开始有表达,48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模型再灌注组海马CA1区p21和p53蛋白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模型不灌注组(P<0.01)。结论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21和p53蛋白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对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粉防己碱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四血管(双侧颈总和锁骨下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5min,60min)损伤模型。结果:粉防己碱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结论:粉防己碱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全脑低灌注大鼠侧脑室旁白质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7(MMP-2和MMP-7)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20d组、40d组、60d组)共4组。模型组行双侧颈总动脉分期永久结扎术制备慢性全脑低灌注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和内囊超微结构变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和检测MMP-2和7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可见模型20d组侧脑室旁白质有髓纤维髓鞘发生变形、板层结构疏松、崩溃等脱髓鞘改变,血管周围有明显水肿现象,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变化。各模型组见星形细胞胞体肥大、突触增粗、数量增多,随低灌注时间延长GFAP表达增多,而MBP减少,较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各模型组MMP-2和MMP-7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多(P0.01或P0.001),MMP-2和MMP-7表达与侧脑室旁白质损伤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慢性全脑低灌注引起持续性的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损伤,MMP-2和MMP-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白质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害及其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性方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检测24h内脑微区血流量和颅内血清NO的动态改变,并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结果SAH后脑微区血流量迅速降低,1h达最低值,24h内无明显恢复趋势(P< 0.01)。SAH后1h血清NO开始减低,井持续24h(P<0.01)。BA管径于SAH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SAH时脑灌注压降低、脑血管痉挛及微循环异常均可能与脑血流量降低有关。NO减少是脑血管 痉挛和微循环异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脑小血管病(CSVD)的脑血流特点构建和评估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期为CSVD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大鼠实验模型。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轻损伤模型组(minor组)和重损伤模型组(serious组),每组4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开放循环操作的方法,构建大鼠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评估脑血流实时变化;于造模后2、24和72 h,评估造模动物存活率和动物行为学(平衡木实验,BBT)评分;于造模2、24和72 h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不同脑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模型大鼠血浆和脑皮质区差异代谢物,评估模型损伤程度。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nor组和serious组大鼠总存活率平均值分别为83.2%和73.7%(P<0.05);(2)残存脑血流量平均值分别为56.3%和40.9%;(3)神经功能检查显示,与sham组比较,minor组和serious组造模后2、24和72 h的BB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4)HE染色镜下可见广泛脑皮质...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辛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起到改善脑缺血所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关键蛋白,辛伐他汀可增加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从而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慢性脑低灌注:血管危险因素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脑低灌注是痴呆的早期阶段特点,同时也是认知功能下降的预警指标。慢性脑低灌注的发生导致多种神经病理学改变,如神经炎性反应、少突胶质细胞丢失、脑白质损伤等。改善慢性脑低灌注阶段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对学习记忆功能的维持和痴呆预防的意义重大。 背景: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与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前期研究发现线粒体老化、沉默突触增加、α-突触核蛋白等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而传统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可穿过血脑屏障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及抗炎效应等改善认知功能。目的:观察持续口服辛伐他汀3个月对慢性脑低灌注雄性S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防治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慢性脑低灌注组、假手术组、溶剂组、辛伐他汀组。①慢性脑低灌注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②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造模步骤一致;③溶剂组:大鼠造模后给予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以排除溶剂对实验的干扰;④辛伐他汀组:大鼠造模后给予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持续干预3个月,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前膜及后膜关键蛋白突触素、突触后密度蛋白95表达。实验方案经西部战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9ky79。结果与结论:①行为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慢性脑低灌注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明显受损,表现为:旷场实验的5 min总行程明显降低(P < 0.05),提示自主探索行为受损;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5),提示参考记忆受损;空间探索实验中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时间均减少,说明空间探索能力下降。而辛伐他汀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慢性脑低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及突触后密度蛋白95表达下降(P < 0.05),而辛伐他汀组这两种蛋白表达较溶剂组上升。③说明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可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认知水平下降;持续口服辛伐他汀3个月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提示临床上辛伐他汀或可作为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预后的辅助用药。 ORCID: 0000-0003-3385-2659(牟子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刘宏  邢安凤  刘国贞  李良 《解剖学报》2009,40(2):204-210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脑内受体介导的β-淀粉样肽(Aβ)转运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对脑内RAGE和LRP-1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AGE在皮层及海马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从低灌注10d起增多,而神经元上表达从低灌注30d起减少,且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低灌注180d;LRP-1的分布变化则与之相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皮层和海马中RAGE含量在低灌注术后10d即开始明显增加,且在缺血的不同时间点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都明显增多(P<0.05);LRP-1变化较晚,在缺血180d时明显增多(P<0.05). 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可使RAGE、LRP-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同时在神经元、血管中的分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导致Aβ在脑内的聚集,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血流量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流量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研究王建民1综述柳兆荣2梁子钧1审校脑血流量反映的是脑血管床的供血状况。脑血流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大脑的供血功能,而且是许多脑血管疾患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影响脑血流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因素,而且从血液流变学角...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安凤  任乐荣  王珏  李良 《解剖学报》2009,40(2):193-198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Aβ)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制作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Aβ1-42的表达与分布;刚果红染色检测血管的淀粉样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手术后10d、30d、90d和180d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的A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的APP含量.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低灌注90d模型组海马CA1区APP、Aβ1-4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均P<0.05),低灌注180d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和Aβ1-42的表达均增加(除皮质Aβ1-40P<0.01外,其余均P<0.05);Aβ1-40阳性反应产物均匀分布于胞质内,Aβ1-42阳性反应产物在神经元胞质内呈颗粒状聚集.刚果红染色显示,术后180d脑实质内小血管发生淀粉样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鼠术后90d海马Aβ和APP含量开始增高(两者均P<0.05),180d皮质Aβ和APP的含量增高(Aβ P<0.05,APP P<0.01). 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可引发大鼠脑内Aβ含量的升高,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幼猪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观察CPB灌注流量发生改变期间,脑灌注流量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变化,从而探索CPB灌注流量对脑血流量自我调节的影响,以期为婴幼儿CPB合理的灌注管理、预防脑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只幼猪按照随机表分为3组,对照组、高流量组(H组)、低流量组(L组)。建立单泵双管CPB灌注模型,用血流检测仪直接检测灌注管路流量反映不同流量下脑动脉内血液灌注的变化,并采用近红外分光广度检测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监测幼猪CPB模型中rSO_2的变化。在CPB开始前10 min、CPB开始后10 min、升主动脉阻断后30 min和升主动脉开放后10 min 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B)浓度。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区组织学变化。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期间,H组脑灌注流量[(30.8±9.9)mL/(kg·min)]较L组[(19.0±7.4)mL/(kg·min)]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2),且该时间点H组rSO_2值(52.65%±3.1%)显著高于L组(47.3%±3.3%)(P0.05)。海马组织学变化及血清S100 B蛋白水平无组间差异。结论在小型猪体外循环灌注模型中,脑动脉内流量及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提示脑血流压力/血流自我调节减弱,高流量组脑灌注效果优于低流量灌注。  相似文献   

13.
脑二氧化碳(CO_2)活性定义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单位变化下的脑血流量(CBF)变化。在一般情况下,CBF和pCO_2的关系曲线为S型,其线性区域为30~65mmHg pCO_2,其血流量最大值对应于脑的存储容量。已经证实脑活性和脑存储量的测量对治疗脑血管痉挛和脑血管疾病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脑卒中易感型大鼠(SHRsp)为模型,以正常大鼠(Wistar)为对照,揭示3类大鼠脑血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利用Micro-CT获取3类大鼠的脑血管CT值模型,对比校正计算出标准值;采取超微脑血管灌注、亚毫米磨削、超高像素图像采集、三维重建等手段构建出三类大鼠模型的脑血管数字解剖数据库。结果实现3类正常与异常脑血管解剖形态可视化。结论可以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个三单元集中参数模型来模拟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方法根据Bloor的实验数据拟合了一条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中,反映脑血流量和平均动脉压之间关系的三次曲线,然后利用这一拟合曲线来确定模型中的不定常电阻元件。结果利用这一模型,对不同压力变化情况下的脑血流量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一不定常三单元模型能够较为简单地模拟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结论经过改造的这一三单元集中参数模型可以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及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是一种利用血液中的水质子作为示踪剂的MR成像技术,通过脑血流量(CBF)的定性及定量图,可进行CBF灌注变化对比,具有安全、非侵袭、无辐射、重复性好、成像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且全脑覆盖评估脑功能,可用于灌注成像或血管成像,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被用于研究认知障碍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就这些新进展及其在认知领域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somaticevokedpotentials,ssep)和局部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方法: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SYD4200型神经诱发电位诊断系统监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氢清除法测定大脑局部血流量.结果:中度脑损伤后rCBF明显低于伤前和正常对照组;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SEP的变化与脑血流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SEP的变化可反映脑损伤后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数为参照,分别计算两侧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ROI放射性计数与其比值,比较同一组ROI在腺苷负荷状态下与静息状态下放射性计数比值.对视为异常部位的大脑ROI按其对腺苷负荷后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反应进行分类.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腺苷负荷显像,没有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在腺苷注射结束后迅速消失.共获得视为正常的174组大脑ROI,静息显像的比值与负荷显像的比值比较显示,额叶、颞叶、顶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1±0.100比0.956±0.149,0.923±0.070比0.981±0.090,0.840±0.126比0.887±0.091,均P<0.05),枕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2±0.146比1.010±0.124,P>0.05).获得视为异常的49处ROI,其中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正常,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的有10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更加明显的有9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改善的有27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区无明显变化的有3处.结论 腺苷能用于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胚胎干细胞移植是否能够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分别建立帕金森病、缺血性脑损伤以及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进行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将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相应脑血管疾病模型大鼠脑内,观察脑血管病变大鼠的旋转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海马结构的变化和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后,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增高。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能够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移植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胚胎干细胞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强神经的可塑性,诱导自身定向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家兔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颅骨开窗法,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观察了针刺家兔足三里、曲池、人中和内关穴对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曲池穴可使正常家兔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足三里穴效应较强。提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从而加快缺血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