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当今国内外乳腺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术式。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0月 ,我们对 5 1例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进 ,采用开胸器牵开胸大肌间沟 ,直视下清扫 3水平 (L3)及胸肌间淋巴结的操作方法 ,取得了理想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1例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 35~ 6 1岁 ,中位年龄 44岁。临床分期 :I期 7例 ,Ⅱ期 31例 ,Ⅲ期 13例。1.2 方法 ①均由工作 10年以上的乳腺专科医生主刀 ,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 ,包括探查清扫胸肌间组织完成操作后 ,3位术者分别彻底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63例Ⅰ、Ⅱ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29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8例(96.55%),感觉异常1例(3.45%); 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4例均有感觉异常.随访0.5~5年,63 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8~2002年在98例Ⅰ、Ⅱ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66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66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2例(93.9%),感觉异常4例(6.1%);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2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98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多采用改良根治术,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强调保留胸背神经及胸长神经,但对支配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未予足够重视,术后多出现患侧上臂内侧、腋部等部位皮肤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障碍[1-2],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院自2002年1月以来,对Ⅰ、Ⅱ期乳腺癌手术开展了保留ICBN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8 94年 ,美国医生Halsted首创了乳腺癌根治术 ,使术后复发率由当时的 5 8%~ 85 %下降到 6% ,开创了肿瘤器官整块广泛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经典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2 0世纪 70年代 ,美国学者Fisher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区域淋巴结并非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 ,血流扩散更具重要意义的理论后 ,乳腺癌手术逐步向保乳手术迅速发展。近年来 ,不少学者对乳腺癌常规行腋淋巴结清扫 (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 ,ALND)这一金标准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引发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又一次革命[1] 。近期不断有资料显示 ,较小范围的腋淋巴结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腋腔镜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12例乳腺癌患者施行腋窝脂肪抽吸后腋腔镜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66min,平均82min。清除淋巴结16~29枚,平均20枚。4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1~4枚。1例术后腋窝有积液,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腋腔镜淋巴结清扫术具有传统开放手术所没有的微创优势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缩小原发乳腺癌腋区淋巴清扫范围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组的较早期原发乳腺癌病例开展缩小腋窝淋巴清扫范围手术,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状况。结果缩小腋窝淋巴清扫范围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指导临床开展缩小腋区淋巴清扫范围的手术,从而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时完整保留ICBN56例,切除26例。结果保留ICBN的56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3例(94.6%),感觉异常3例(5.4%);而切除ICBN的26例中术后感觉正常8例(30.8%),感觉异常18例(69.2%)。结论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付婷  付琴香 《护理学杂志》2019,34(14):19-2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访12周,观察腋网综合征发生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腋网综合征发生率为2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24(OR=1.74)、接受乳房切除术(OR=1.38)、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2.13)、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OR=1.85)是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腋网综合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特征和手术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176例Ⅱ、Ⅲ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病情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7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影响Ⅱ、Ⅲ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的重要因素有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部位以及ER/PR和HER2表达状况。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遵循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除了对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等运动神经常规进行保留外,对司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ICBN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2004年6月以来,我科随机选择了部分乳腺癌患者在腋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保留ICBN,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 1 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I,II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随访5~1 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 0 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 0 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 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 0 6);TAL组1 2例,占1 1.7%(1 2/1 0 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 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II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乳腺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32例,未保留16例,观察两组术后胸大小肌萎缩和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情况.结果:保留组上臂后内侧及腋部皮肤麻木与疼痛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保留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期、部分lI a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行,且能改善患者术后的感觉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能准确反映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通过对SLN进行快速、准确的术中诊断,SLN阳性的患者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减少精神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给以放射治疗,腋淋巴结阳性者绝经前给以CMF方案化疗,绝经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以他莫西芬治疗。结果显示早期乳腺癌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辅以放疗和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局部复发率为6.2%,对生存率无影响,并发症少,而且体型效果好,患者易接受。对局部复发者尚可再行根治手术。结论:乳腺的区段切除加腋淋巴清扫当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数月甚或20年后可出现淋巴水肿,但75%发生在术后第1年内,1个月以内发生率为28%[1]。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目的均是改善淋巴液生成与回流之间平衡,减小上肢周径。本文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和外科治疗。1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机制1.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大部分乳腺癌手术的必要步骤,淋巴结被彻底清扫干净,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其可能形成的机制为:由于腋窝淋巴的清扫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使上肢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上肢淋巴液中的蛋白浓度增高,滤过压增加,由于血浆蛋白减少,使液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所以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肢水肿,随后上肢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的淋巴水肿[3]。Pain等[4]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改变腋静脉血流动力学,使之易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微创与功能外科时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步骤。现行方法可以仅切除腋窝浅部淋巴结;或以胸小肌为上缘,仅切除腋窝外1/3的淋巴结(仅清除BergⅠ级水平的低位腋淋巴结清除术);或翻开胸小肌,切除其深面的淋巴结(清除包括Ⅰ、Ⅱ级水平的中位腋淋巴结清除术);或清除腋窝全部淋巴结(全腋清除术,total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TAL)。在当今微创与功能外科时代的乳腺癌淋巴结如何处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临床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5年4月外科治疗的7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切除627例,并分别采取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VLND组,215例)和血管鞘外淋巴结清扫(NVLND组,412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淋巴结清扫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外科并发症等资料,并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 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VLND组分别为55.4%和51.2%,NVLND组分别为39.1%和36.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LND组中N0~N2、T2~T4、Ib~Ⅳ期胃癌患者术后5、10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NVLND组.而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生存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是安全的淋巴结清扫技术.  相似文献   

19.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是近30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进展,它包括乳腺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腋淋巴结 清扫(ALND),术后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资料证明保乳手 术能获得与根治性全乳切除术一样的治疗效果,又保留了乳房 的形态,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实在的益处。由“切乳”转向“保乳” 被称作革命性变化,说明乳腺癌外科治疗理念已从局部解剖为 基础、单一追求手术根治性转向以肿瘤生物学现象为指导的综 合治疗时代,这更充分地体现人类对生命质量的重视。 一、保乳手术的背景 1894年Halsted提出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留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手术治疗的经前哨淋巴结活检为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1例。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5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腋组26例患者行保留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切除手术。临床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围手术期指标、QLQ-BR23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无病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引流量均少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明显多于保腋组为11.5%(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QLQ-BR23评分比较,保腋组在形体评分、副反应及上肢症状评分中均明显优于改良组(P0.05);术后随访14~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腋根治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且对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