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2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改善治疗效果,手术护士术前备好显微器械,术中娴熟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切除保肛术经验。方法运用腹腔镜和经肛门外翻切除直肠肿瘤技术,对23例低位直肠肿瘤实施低位切除吻合手术。结果23例保肛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60min(150~220min),出血量平均80ml(50~200ml)。术后排尿功能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d(2~4d)。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6~30月,术后6月盆底肿瘤复发1例,但无腹部辅助切口及Trocar穿刺部位的肿瘤转移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外翻切除吻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9例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切除7例。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及死亡。结论额外侧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显露鞍区,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暴露少、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王义勇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538-1539
目的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佳治疗术式。方法将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Soave法改良应用于25例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中,即直肠下段黏膜剥离,经直肠肌套结肠拖出,经肛门行结肠直肠黏膜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排便功能良好,手术后77个月死亡1例(4%)。结论本术式无高难度的盆腔吻合,减少了对直肠下段周围组织的破坏性操作,对排便、排尿及性功能无影响,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作为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并保留肛门的一种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诊治的24例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经旁骶尾入路17例,经腹入路4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3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4例中有20例术后随访3—17个月,1例经腹入路患者术后复发,再行手术切除治愈。结论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是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旁骶尾入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人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仅1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仅1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眶联合人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及面神经保留的技巧。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0例大型听神经鞘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病例均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3例,功能保留9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至3年,肿瘤复发3例。结论枕下乙状后入路可适用于绝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只要熟悉解剖及仔细操作,全切除肿瘤及保全面神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率13.1%,5年生存率71.9%.结论 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1990~2004年共实施经会阴部骶尾部或腹骶联合切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其中经会阴部、骶尾部入路切除14例,腹骶联合入路切除骶尾部畸胎瘤17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29例,1~15年,除4例因恶性畸胎瘤出现腹膜后及肺转移,3年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行,具体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根据肿瘤位置及毗邻脏器、骨性关系决定,术前增强CT是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检查,最终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43例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无输血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0~60(平均40) min.术后住院期限为3 d~1周,平均为5 d.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率13.1%,5年生存率71.9%。结论 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全切除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已死亡,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手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达到满意的暴露,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13例,ESD11例,直接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分析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和ESD术后主要并发症(肠穿孔)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 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与ESD各出现1例肠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1/13)与9.09%(1/11).术后病理检查回报手术切缘阳性4例,全部为行ESD治疗患者,且肿瘤直径为1~2 cm.随访满5年或随访期间死亡患者24例,随访率为92.3%( 24/26).首次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随访11例,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转移.首次行ESD 11例,肿瘤直径<1cm7例,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转移,肿瘤直径1~2cm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首次直接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随访期间1例出现肝转移死亡.总的5年生存率为87.5%(21/24).结论 肿瘤直径<1cm的直肠类癌,两种治疗方式效果与预后相当.肿瘤直径≥1 cm的直肠类癌,不具备内镜超声条件或不能熟练掌握ESD技术的医院不适合行ESD,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能更好地达到无瘤原则,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巧,以提高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06-2009-06显微手术切除的14例侧脑室脑膜瘤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讨论.结果 本组14例侧脑室脑膜瘤均在显微镜下完全切除,恢复良好10例,术后发生同向偏盲2例,肢体不完性偏瘫1例,1例术后2周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术后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4 a,13例能正常学习和工作,1例能生活完全自理.结论 对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只要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加强术后患者管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金强  陈行琼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61-1762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8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人。结果本组80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实施一次切开手术者的治愈时间平均为7~15日;实施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者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9~35日。全部病人术后进行随访半年~2年,未见后遗症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方面疗效理想,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安全、见效迅速、不易复发、无后遗症、疼痛较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方法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治疗。结果所有3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手术成功,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部治愈。结论经蝶手术切除是大多数垂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肿瘤微小可完整切除。如果肿瘤巨大位于鞍隔以上者,也可通过经蝶入路将肿瘤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