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139霍乱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139霍乱特别是重型O^139霍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我县出现的O^139霍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9例O^139霍乱患者中,重型3例,轻型6例,重型3例中2例合并肾功能损害,2例出现心肌损害,死亡1例。治疗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结合病原学治疗。结论由于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应警惕O^139型霍乱在我国大流行;O^139型虽然病势凶险,但只要发现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经口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继发生一种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暴发和较大流行,该型霍乱随后在亚洲传播,至今已有印度、孟加拉、中国、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O139霍乱病例,我国近年也有散发病例,我省流行尚属首次.我院2009年1月23日至2月6日陆续收治本病11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堂珍  王兰英 《贵州医药》1999,23(3):227-227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所致的发病急、传播快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国际检疫性疾病。为了尽快将霍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免暴发流行,我们依据经确诊的霍乱病例,剖析其流行特点并提出来年的对策。1流行特点1.1具有我国霍乱夏秋季流行的季节性[‘j,集中在夏末初秋即7-9月。有区域性,绝大部分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市郊较少。1.2此次流行并非水源污染或某种食物污染而造成的暴发流行,是散在发生,只有个别家庭成员一起发病。1.3本次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无性别差异。发病与职业有明显关系,多发生在流动性职业和居住条件较差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4.
霍乱发病急,传播快,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它包括古典霍乱、埃尔托霍乱与0139霍乱。贵阳市自1982年从外地输入3例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后,不时地有本病发生。但经流行病学调查,均为输入性。我市多数属于酸性土壤,盐分含量不高,不利于霍乱生存,但市内卫生差,人口流动频繁,人群中卫生意识缺乏,输入病例能在当地引起流行。为评估各项防治措施,供今后参考,现就防治中突出的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1991年8月底西藏樟木口岸德斯岗村发生9例霍乱患者,均属尼泊尔人,疫情属传入性。经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本文对今后防止该病传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胡  王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375-376
目的总结分析遂溪县黄略镇2001年霍乱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探讨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粪便标本采集、霍乱弧菌培养检测及外环境、密切接触者样本采集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进食海产品的病例占发患者数的85.19%。采集密切接触者检材173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16份(9.25%),外环境取材送检185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经采取对患者积极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预防服药、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迅速控制。结论对发现的可疑或确诊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采取隔离观察、预防服药、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是控制霍乱疫情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周卫东  胡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31-132
现报告江西省吉安市2013年8月发生可能由于境外旅游聚餐引起的一起小川型霍乱疫情,报告病例为输入性,为该市六年来的又一次霍乱暴发。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总结此次处置措施为应对新形式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境外输入性暴发疫情的处置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次疫情由于饮食卫生安全监管不力和旅游者防疫措施不到位引发,为以后重大传染病的管理和研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霍乱的地方性流行通常发生在南亚和东南亚,但自1961年以来,由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遍及亚洲的大部分、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霍乱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人-人传播少见。在霍乱流行的国家内,按通常的旅游路线和标准的膳宿供应,旅游者实际上并无感染的危险。霍乱菌苗无论是用古典生物型或El Tor生物型菌株制备的霍乱菌苗,其效果均有限。在霍乱地方性流行区的现场试验表明,在接种3~6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州市霍乱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福州市126例霍乱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腹泻,部分伴有口干,尿量减少、呕吐、腹痛、发热、肌痉挛等临床表现,经补液、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霍乱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临床表现有轻化现象,小部分病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Lucas  MES  Deen  JL  von  Seidlein  L  严有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1):38-39
由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和灭活全细胞霍乱弧菌组成的新一代口服霍乱疫苗(rBS—WC)在霍乱流行区有保护作用。为研究rBS—WC群体免疫在莫桑比克的效果,莫桑比克卫生部Lucas等在莫桑比克贝拉市霍乱爆发期问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评价rBS—W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清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1):94-95
天长市发生的一起霍乱暴发疫情,根据流行病学凋查、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审检测,确认这是起由于外地带菌甲鱼输入,在聚餐加工过程中污染了卤菜引起的0193群霍乱暴发疫情.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了消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妊娠伴发霍乱的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了1997年11月~1998年1月桑给巴尔暴发的一次霍乱大流行,其中36例妊娠妇女伴发霍乱者被收住院治疗。轻型14例,重型22例。所有病例粪便常规检查霍乱弧菌均阳性。在补液、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干衡紊乱的同时,积极处理死胎及流产病例。对孕周>35周者,当孕妇腹泻减轻、休克纠正、病情好转后,不论胎儿是否存活,均应迅速终止妊娠。结果 14例轻型霍乱的孕妇痊愈出院,22例重型霍乱的孕妇中痊愈出院11例,死亡11例,其中4例死于肾功能衰竭,4例死于胎盘滞留、胎盘残留所致的产后大出血,3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36例胎儿中,死胎伴流产22例,死产3例,活产6例,5例维持正常妊娠,随母亲出院。结论 妊娠伴发霍乱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的烈性传染病,治疗上除快速大量补液外,迅速安全地终止妊娠也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霍乱疫苗     
本文对口服霍乱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WC- r BS、CVD10 3- Hg R)的耐受性、效果、抗体维持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口服疫苗的耐受性良好。WC- r BS预防 O1群霍乱的有效率达 80 %~ 85% ,CVD10 3- Hg R有效率为 6 2 %~ 10 0 % ,效果至少维持 6个月。现有的霍乱疫苗对 O139群霍乱弧菌所致霍乱均无效。新的霍乱疫苗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4.
特大喜讯     
2007年3月16日至5月26日,武隆县某镇发生了一起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证实的麻疹暴发疫情。共发病39例,发病率143.32/1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14例、临床诊断25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暴发经过经调查,首发病例李某于3月16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嘉祥县自1976年发现首例霍乱病人以来,至2002年累计发病57例。现将霍乱流行病学资料回顾总结如下。1流行概况1976年以来全县共发生霍乱病人57例,检出带菌者64例,阳性水源149份,阳性苍蝇2只。我县最早在1965年从外环境中检出4株霍乱弧菌(EL-tor型),3株稻叶型,1株小川型,未检出病人及带菌者。1975年又在洙赵新河水样中分离出2株小川型霍乱弧菌,对沿河两岸重点人群1480人次进行粪便检查,未发现带菌及感染者。1976年8月,我县首例霍乱病人,在孟姑集乡公寺村发现;1978年发病23人,带菌者35例,阳性29份,并首次在苍蝇体内检出霍乱弧菌;1982年又出现…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6日至5月26日,武隆县某镇发生了一起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证实的麻疹暴发疫情.共发病39例,发病率143.32/1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14例、临床诊断25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怀玉  张延顺 《淮海医药》2001,19(3):206-206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在重症霍乱患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患入院后立即提取0.5ml动脉血,抗凝混均后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45例患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占病例总数的100%(45/45),其中有6例合并有呼吸性碱中毒,占病例总数的13.3%(6/45)。在检测的10个项目中:pH、HCO3、TCO2、BB、SBE、AB、PCO2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或明显减低,而PO2、SaO2、O2CT三项目变化不明显。结论 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可以明确患水平、酸碱平衡紊乱状况,为临床提供抢救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观察自然人群口服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灭活霍乱弧菌全菌体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为制定霍乱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随访观察每次服苗后3 d内以及全程服苗后1、2、3月的不良反应,按比例随机抽取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采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霍乱毒素抗体,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每次服苗后3 d内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16%,主要是轻微胃肠道反应;试验组抗霍乱毒素抗体,全程接种后1~6月维持较高的阳性率,全程接种后12月有所降低.结论 口服霍乱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可用于流行区的霍乱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华东沿海地区霍乱流行,疫情严峻,对部队造成严重威胁。我部地处浙江水乡,水源污染严重、多处呈现阳性,且驻地有少数病例发生。在疫情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我部卫生人员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病未患”,本着“宁可十年无疫,不可一日不防”的防病精神,自接到军区卫生部和集团军通报后,立即发动全团人员,开展了一场以“三管一灭”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霍乱疫情  相似文献   

20.
<正>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流行,四季散发,属于甲类传染病。重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病死率科高达50%甚至更高[1]。我科在2012年10月6日收治了1例病情凶险的霍乱确诊病例。在治疗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传染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对传染源进行监控。对其进行消毒隔离治疗是为了严格控制传染源的传播,并且以精心细致的护理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现将消毒隔离方法和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主诉腹泻伴呕吐2 d,先泄后吐,呕吐呈喷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