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骨髓单个核细胞为一组多潜能干细胞的混合体,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材料:普通级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霉素为深圳万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2E1。方法:30只兔均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后存活兔取10只用于模型观察,剩余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移植组兔抽取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造模2周后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mL。对照组兔同样接受骨髓液采集以平衡手术操作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后,经造影导管注射2mL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评价心肌间质重塑,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脑钠素浓度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组脱落2只,对照组脱落1只。细胞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胶原纤维增生进程延缓,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t=4.45,P<0.01),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t=9.12,P<0.01),血清脑钠素浓度明显降低(t=6.05,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应激性改变而延缓心肌间质重塑中胶原代谢进程,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性5例, 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10.8)岁,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直接注入左、右冠脉。比较移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NYHA分级)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7.5%,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左室舒张末径(mm)(72.94± 4.01 vs 63.63±2.58.P<0.001)、左室收缩末径(mm)(52.00±2.80 vs 44.38±1.78.P<0.001)减小,左室射血分数(%) (22.88±5.29vs33.81±3.33,P<0.001)、短轴缩短率(%)(12.00±2.39 vs 20.94±3.70,P<0.001)明显增加;心脏ECT 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缺血及坏死心肌节段减少,(3.4±0.3vs2.1±0.4,P<0.05)(2.5±0.5 vs 1.6±0.3,P< 0.01)个。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可能通过缺血心肌血运改善,坏死心肌区有心肌细胞再生而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髓干细胞在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中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评价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组织病理学影响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10只、冠脉移植组10只。②实验方法:冠脉移植组、模型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冠脉移植组10只兔麻醉后以髂骨为穿刺点,共采集15mL混有肝素生理盐水的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mL,其中5只兔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行DAPI标记,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脉内输注细胞悬液。③实验评估:术后4周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的改变;苏木精-伊红、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Tn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组织DAPI标记情况,以评价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化和转归。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定:与基础值比较,细胞移植4周后模型组兔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而冠脉移植组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②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增宽,心肌间质面积增大。③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肌丝断裂,心肌细胞核呈锯齿状,心肌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细胞移植4周后,冠脉移植组出现线粒体堆积现象,亦存在巨噬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轻度增生,未发现心肌组织中存在植入的特殊类型细胞。④心肌组织Tn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DAP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富集,血管腔内不存在。结论:①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阿霉素扩张型心肌病兔,利于植入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富集,改善心功能。②透射电镜尚无法证实心肌组织中存在外来的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4.
总结101例经冠状动脉行自体骨髓单个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加强宣教,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配合医生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并抽取骨髓;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重视病情观察.注意及时处理患者的各个症状;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通过围手术期.10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和左心室或全心收缩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未明的常见心肌疾病.由于该病进展缓慢、隐匿性强,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心肌已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目的:观察白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至犬心肌梗死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列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体质量15~25 kg,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6只杂种犬投币法随机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2 h经冠状动脉内移植CM-Dil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 h及6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6周处死所有动物于梗死区及其邻近部位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心肌梗死后6局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化情况.③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组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变化.结果:纳入杂种犬16只,全部存活.左前降支结扎2 h后可见结扎点远端心肌组织变紫,室壁活动减弱,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①对照组心肌梗死后6周和心肌梗死后2 h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术后6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心肌梗死后2 h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移植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7%左右.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正常心肌组织及对照组心肌组织内未见移植细胞.③透射电镜下可见移植组分化完全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类心肌样细胞.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存活并逐渐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局麻下选择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制备成细胞悬液。通过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或微导管置于冠状动脉开口处,直接将备用的细胞悬液缓慢注入,左冠状动脉注入2/3的细胞悬液,右冠状动脉注入1/3的细胞悬液。同期住院常规药物治疗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及左房(LA)的情况。治疗组术后行心脏核素(SPECT)检查。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9例患者胸闷、气急、浮肿情况得到改善,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心脏射血分数(EF)提高12%(P〈0.05)。治疗组术后EF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P〈0.05)。移植后^99MTc心肌灌注显像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崭新的生物学疗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势必将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01/2006-12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立即将提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群分3次缓慢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移植后5d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移植5d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移植前缩小(1.20±3.77)mm(P>0.05),左心室收缩末径较移植前缩小(4.50±4.5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提高(10.65±9.83)%(P<0.01)。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l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 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 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鼬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时细胞能否进入心肌组织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移植组,移植组于移植前一天抽取骨髓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约为2&;#215;10^8)。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移植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培养基。6周后处死动物,比较其心肌梗死面积、瘢痕区毛细血管数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移植组各死亡4只犬,分别有8只犬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犬心脏标本病理研究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率约为50%;移植6周后于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内能够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阳性的细胞;移植组的梗死区面积和梗死范围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0.9%和35.0%,但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瘢痕区每个高倍视野(0.2mm^2)的毛细血管数量,移植组为5.33&;#177;0.5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177;0.46(P〈0.01)。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6周时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及心输出量均显著上升[(3039&;#177;1164)比(1569&;#177;618)mm Hg/s,P〈0.01;(2951&;#177;793)比(1465&;#177;647)mmHg/s,P〈0.01;(1.88&;#177;0.33)比(1.41&;#177;0.29)L/min,P〈0.05]。③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6.01%,35.28%,P〈0.05)。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在实验中仅在移植组l例实验犬的细胞注射部位观察发现一炎性包块,移植后6周时观察未见明确的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及肿瘤组织形成。结论: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行且安全,它能够促进梗死区的新血管生成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皮冠状动脉移植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02/08承德北方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4±13)岁,由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①患者俯卧位局麻,双测髂后上嵴行多点穿刺,抽取骨髓血60~260mL,要求在60min内完成。将采集的骨髓血进行骨髓细胞分离、洗涤,用生理盐水稀释单个核细胞悬液至20~30mL。②用PTCA球囊以先后顺序放置在左前降支中段或右冠状动脉中段,以4~6个大气压扩张球囊临时阻断远端血流,从球囊导管尾端注入分离净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左冠状动脉注射总量2/3,右冠状动脉注射总量1/3。③分别于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检测NYHA心功能分级与射血分数,以6min标准步行实验评估运动能力。结果:实验选取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例于术前发生猝死而退出试验,最终17例成功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均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17例患者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急性左心室衰竭1例,心绞痛2例,头痛1例,术中呕吐2例,术后低热1例,穿刺点血肿1例。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后1,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提高(t=9.294~10.102,P均<0.01)。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与运动能力的变化: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后1,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6min行走距离均得到明显改善(t=3.034~5.064,P<0.05)。④NYHA心功能改善程度与其他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细胞移植后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明显正相关(r=0.461~0.494,P均<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明显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苑翠珍  马秀芬  姜琳  范中 《现代护理》2007,13(17):1598-1599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22例患者手术成功,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前完善的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保障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的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 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 22例患者手术成功,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术前完善的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保障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的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映辉  李丹  祁晓红 《护理研究》2006,20(25):2319-2320
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是心肌细胞舒缩功能减弱,心肌细胞失去增值能力或增值能力极低[1]。增加具有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改善心功能的关键。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分化潜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2]。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可分化成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的细胞,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侧支循环改善了供血及心脏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3]。我科于2004年8月开展MSCs移植术治疗心力衰竭病人12例,均采用导管介入移植手术,在病人同意下行自体MSCs冠状动脉内注射,MSCs移植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一并进行,现将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许丹  尚小明  姜玉如  纪征  姜玉凤  卢峰  张春来  李霞 《临床荟萃》2006,21(14):1011-1013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和抗缺血药物应用使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因心肌梗死而导致的心力衰竭不可避免地发生.冠状动脉一旦闭塞,短时间内心肌坏死很快发生,随着心肌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梗死区室壁延展变薄,非梗死区胶原纤维增生,发生左室重构,成为后期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细胞移植代替梗死心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故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应用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 MBMC)通过冠脉法进行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观察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以评价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及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