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对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做好一般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全部2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3个月,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现象。全部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对此类手术患者要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7例,其中单AF27例,双AF3例,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20例,跨伤椎上2个椎体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57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2%恢复至平均95%,cobb角从术前23°至术后5°。神经损伤恢复按LSIA分级:完全损伤2例无恢复,不完全损伤55例均恢复1~2级。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特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月,2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骨折复位AF钉内固定,其中15例椎板减压,7例骨移植,5例未给予减压。结果全部病人术后随诊4~17个月,平均1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从50%(30%~70%)恢复至正常的93%(90%~95%),水平移位全部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15°恢复到6.5°。15例开放椎管减压病例,由术前椎管受压面积达60%降至10%。脊髓神经的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都有1~2级改善。结论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及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胸腰椎骨折并双下肢瘫痪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42岁。损伤椎体T11~L4,共23个椎体脊神经损伤。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E级2例。均在伤后2~8天(平均3~5天)进行切开复位,复位AF椎弓根钉内固定充分减压。着重介绍置钉方法,总结AF椎弓根钉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置钉成功,只有2例术后伸趾肌力稍减退,其余未出现症状加重,术后拍片显示伤椎基本恢复正常高度,脊椎生理曲度良好。经5个月~2年随访.1例螺钉轻度退出,2例螺帽松脱但无复位丢失,1例出现迟发感染,1例出现褥疮及泌尿系感染。23例中,21例恢复生活能力,19例恢复工作能力。按Frankel分级,2例A级无恢复,2例A级恢复为B级,2例A级恢复为D级,其他均恢复为E级。结论 AF椎弓根钉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可靠。充分减压,术后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可更稳定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利用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43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7例,D级14例,E级22例;术后C级2例,D级6例,F级35例.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39.8±5.8)%恢复至术后7 d(91.7±4.2)%,末次随访(86.8±2.5)%,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4.7±1.8)度恢复至术后7 d(1.7±0.8)度,末次随访(2.4±0.5)度,术前与术后7d伤椎前缘压缩率、矢状面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迟发神经损伤,无钉棒断裂或松动,无明显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施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3例,C级2例,D级10例,余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可使伤椎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固定可靠,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1.
王金光  荆鑫  徐松  张建民  傅晨  张明建 《中国医药》2011,6(9):1108-1109
目的 探讨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后路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疼痛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Cobb's角得到明显矫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3.55±0.29)°、术后15个月(3.78±0.41)°比术前(26.21±3.57)°,均P<0.05],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现象,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术后4~8个月伤椎植入物由骨爬行替代,Frankel分级术后提高1~2级,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沂市中医院骨一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及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伤口延迟愈合以及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情况出现。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骨性愈合,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良好,未见明显松动以及断裂,椎体高度未见丢失,脊柱Cobb角术前平均为23.3°,术后平均为4.6°,术前椎体平均压缩为36.7%,术后平均为10.3%。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除l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恢复。本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无断钉、松动等内固定失效。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0~66岁,平均39.5岁。损伤节段T124例,L112例,L22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评定,C级2例,D级4例,E级12例。采用伤椎置钉的三椎体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胸腰段Cobb角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月,至随访结束,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钉及松动,椎体前缘高度未发生明显丢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满意。结论运用伤椎置钉技术,可以很好地纠正脊柱骨折脱位,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如路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漏斗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GSS、A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由术前的30。平均恢复到8°(5°-10°);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0%(10—50%)平均恢复到90%(80%-100%)。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D级15例,E级5例。结论后入路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漏斗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我院收治符合经伤椎置钉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8例用5钉三椎体固定,16例用6钉三椎体固定.结果: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均可,脊髓神经无损伤加重,全部病例均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10.8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他患者较术前都有1~2级的恢复.末次随访中,Cobb角由术前10~45度,矫正至-1~20度;椎体前缘的高度由术前丢失9%~48%恢复至正常高度的82%~100%.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三椎体固定法较传统方法有椎体复位容易,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丢失小,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伤椎置钉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无感染,脊髓神经无恶化症状,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均进行1~2年随访。随访结束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椎弓根螺钉断钉、松动情况,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良好,伤椎脱位基本恢复。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安全有效的复位和固定伤椎,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并减少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达到维持伤椎矫正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不置螺钉,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参数、临床疗效、椎体解剖结构、神经...  相似文献   

19.
伤椎置钉技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即时复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信昌  李长虎  李雄 《河北医药》2009,31(23):3214-3215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对41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B2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或两侧植入长度较短的螺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伤椎椎弓根钉,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向前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41例患者中36例依靠单项纯伤椎置钉技术取得骨折块的满意复位,有5例在术中需用其它器械辅助进行椎管内骨片的复位。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某些类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79例,按不同复位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7岁,伤椎平均高度48.3%,后凸角平均28.8°。B组38例为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伤椎平均高度49.1%,后凸角平均27.6°。结果 A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6.2%,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5.8°,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25.6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94.6%,前凸角平均为5.3°;B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0.7%,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2.4°,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平均27.8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85.4%,前凸角平均为0.3°。结论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