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方法:随访1994-1998年根管治疗后就诊患者收集根管治疗术失败的病人45例,分别从根管预备、充填以及其他方面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根管欠填、超填、侧填不足,根管侧穿和根管遗漏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掌握治疗适应症,选择适当方法,遵守操作常规和高度责任心是提供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琳 《华夏医学》2003,16(4):514-515
目的:评价单根管牙不扩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65例256颗患有牙髓病变,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上前牙进行不扩根治疗,于治疗后1~2年时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尖周愈合情况。结果:1~2年复查256颗牙根中成功牙根数204个,占79.69%;进步为14个牙根,占5.47%;无变化的有15个牙根,占5.86%;失败的有23个牙根,占8.98%。结论:单根管前牙的根管多数粗且直,在根管治疗术中,不扩大根管,只要清理干净根管,严密充填根管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对根管失败患牙6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管失败患牙常见于根管处理不彻底、超充、欠充、遗留根管等十大因素。结论:为减少失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必须针对性处理上述几点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管治疗失败后再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 48例再次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根管扩大器和 95 %乙醇清除根管治疗失败的根充物 ,再行根管治疗。结果 术后观察 1~ 6年 ,成功 3 9例 ,失败 9例 ,成功率 82 %。结论 前牙及双尖牙效果较好 ,磨牙较差。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原根充物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唐义秀 《四川医学》2003,24(3):295-296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进行根管治疗需要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1] 。发达国家对牙髓病 ,根尖周病主要采用根管治疗术。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 ,目前我国仍采用多种方法并用 ,因此牙髓治疗失败率较高。本文就近年来收集的 2 0 5例牙髓治疗失败的患牙进行病因分析 ,再处理及临床疗效分析。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5~ 1999年间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病例牙髓治疗失败患者 2 0 5例 ,共 2 32颗牙髓治疗失败患牙 (纵折除外 ) ,出现下列任何 1项即为牙髓治疗失败 :①治疗 6~ 2 4个月后出现骨质破坏 ,或骨质破…  相似文献   

7.
李恒森  王丽  陆峰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37-837
作者自 1993年以来 ,使用碘仿干髓糊剂 1次性治疗慢性根尖周炎 ,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 2 80例 ,男 16 9例 ,女111例。年龄 6~ 5 8岁。共 2 88颗牙。其中 ,乳前牙88颗 ,乳磨牙 18颗 ,成人前牙 5 6颗 ,双尖牙 12 6颗。治疗前拍X线牙片 ,便于治疗选择适应证和疗效观察。1 2 药物配方碘仿、干髓糊剂为 1∶1 5 ,干髓糊剂液体适量 ,治疗时将其调为稠糊状。2 治疗方法开髓 ,备洞 ,如有窦道 ,可先行漏孔通过术 (3%H2 O2 冲洗 ,CP ,碘甘油分别冲洗窦道 ) ,叩痛严重 ,渗出较多者可封碘仿 ,FC 1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手用器械根管预备、化学方法辅助手用器械预备、超声波根管预备 3种方法在根管治疗失败后再处理病例中的效果 ,评价其优越性。方法 :将 78个根管治疗失败患牙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 3种方法去除原充填物 ,预备根管 ,随后均按常规根管消毒、充填 ,完成根管治疗。比较其根管充填物去除率、根管治疗期间的急症 (EIAE)发生率。结果 :根管充填物去除率方面 ,手用器械法和其他 2法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化学法与超声法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在根管预备后EIAE发生率上 ,3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化学方法和超声方法优于手用器械法 ,化学方法比超声方法价廉 ,易于操作 ,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莺 《实用全科医学》2004,2(6):557-558
根管治疗虽然是有效的治疗牙髓病的方法,但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据收集的文献报道,失败率最低仅2.3%,最高可达32%。其原因多样,既有方法的问题,也有病例选择、可比性及回访率等因素。目前国内评定失败率的主要标准是:患者有自觉症状,有叩痛或不适,有窦道或原窦道仍未闭合,患牙不能行使咀嚼功能,X片根尖周膜透影区不变或扩大,或出现新的根尖周病变。本文通过对根管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失败原因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联合应用镍钛根扩仪和根管超声仪在治疗后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本文选用150颗根管弯曲的后磨牙,分为两组,A 组使用镍钛根管扩大仪扩大根管,超声根管仪清洗根管后,实行根充治疗;B 组传统手用不锈钢锉。结果显示,常规需使用变异法治疗的弯曲根管,经镍钛根扩仪根扩和根管超声仪清洗后,不仅根充可达较好疗效,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治疗时间短,预后及转归良好。因此,对根管弯曲的后磨牙提倡联合使用镍钛根扩仪和根管超声仪。  相似文献   

12.
王其宝  孙兰英  孙钦峰 《中外医疗》2012,31(9):31+33-31,33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RootZX和Raypex5 2种电子根尖定位仪测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行根管治疗的患牙82颗,共197个根管,先后用RootZX和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定根管长度,根据后一种方法测得的长度插根管锉拍摄定位X线片,测量根管锉尖至根尖的距离。结果 RootZX的准确率为94.4%,Raypex5的准确率为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电子根尖定位仪用作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简便而实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剖学、医源性、微生物、免疫等因素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认识到影响根管治疗的原因很多,只有对根管治疗的每个步骤都认真对待,才能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的174颗死颗牙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波器械(实验组)和手持器械(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结果:术后1周后疼痛发生率,实验组7%,对照组29.72%,断针率实验组4%,对照组14.8%,超声波扩锉弯细阻塞根管成功率94.73%,对照组72.72%,结论: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疗效明显优于手持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肖丹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692-692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利用替硝唑再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对150颗根管治疗失败牙进行原因分析后,用替硝唑对失败牙彻底消毒及再充填。结果 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根管充填缺陷引起继发感染,用复方替硝唑糊剂治疗失败牙经2年疗效观察,治疗成功率达94.67%。结论 复方替硝唑糊剂治疗根管治疗失败牙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董良峰 《农垦医学》2004,26(2):100-101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办法。方法:随访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判断根管治疗是否失败。结果:从随访所得94例根管治疗失败病历分析,其原因多为检查及治疗操作不仔细所致。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认真细致地进行操作,就可以避免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7.
赵军 《吉林医学》2009,30(17):1939-1940
目的:探讨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根管治疗失败病例125例,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46颗。记录主诉、临床表现和根尖周X线检查。分析根管治疗失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25例146颗患牙,欠填84颗,恰填27颗,超填35颗。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根管内的再次感染,主要是技术原因,患牙根尖周病变程度、根管解剖结构、牙体充填或修复的质量也可对根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未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病损组织菌群构成和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牙体牙髓科收治的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分为未经治疗组和治疗失败组,各20例.采集两组患者牙窝内根尖周病损组织,提取细菌DNA,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分次性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一次性和分次性完成根管充填术,比较术后两组疼痛发生的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在短期疼痛和疗效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根管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镍钛根扩仪和根管超声仪在治疗后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使用镍钛根扩仪及超声根管仪对后磨牙弯曲根管进行根充治疗,并与传统根扩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镍钛根扩仪和根管超声仪联合应用比较传统根扩方法术后反应少,治疗时间短,预后及转归良好。结论:提倡联合使用镍钛根扩仪和根管超声仪治疗根管弯曲的后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