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2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411-415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了2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右下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塔桥及胆道吻合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结果 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前阶段2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22例,受体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动脉栓塞,肠肠吻合口出血,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其中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2例中除右肝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外,其中9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为0.72%~1.17%,19例〈1.0%,其中4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 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提高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存活率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6月,我院施行了13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搭桥及改进的胆道重建技术。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受体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包括肝动脉栓塞、胆漏、右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13例行右肝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其中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无小肝综合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症,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比较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关键手术技术.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实施的4例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为成人活体供肝,其中右半肝3例(不包含肝中静脉的2例,包含肝中静脉的1例),扩大左外叶(不包含肝中静脉)1例,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0.85%~1.44%.其中3例供、受体行肝右静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成形后的肝左、肝中静脉吻合.2例供肝肝右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右动脉分支经受体桡动脉搭桥后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4例供肝胆管成形后与受体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其中2例留置"T"型管引流.4名供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受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管并发症,1例未留置"T"管的儿童受者胆管吻合口轻度狭窄.受体现已分别健康存活58个月、32个月、20个月及14个月.结论:原位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选择好合适的供体、灵活掌握关键的手术技术可以使活体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7月6日和2010年11月30日2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供体为右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右半肝不带肝中静脉1例,GV/SLV分别为46.2%和47.3%;GR/WR分别为0.83和0.80。RLR分别为42.1%和39.5%。供体手术历时分别为6.5 h和5 h,失血约200 ml和250 ml,供者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16天出院。2例受者手术历时分别为8 h和7 h,失血800 ml和1000 ml,供肝的肝静脉与受体的右肝静脉、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右肝管,以及右肝动脉-右肝动脉行端端吻合。第1例受者术后2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经PTCD治疗好转,第2例受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至今,供受体恢复均良好,肝功能正常。结论成人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情况下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间108例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其中102例为不含肝中静脉(MHV)右半肝移植,6例双供肝移植(双亲属左半肝1例,亲属右半肝加左半肝3例,亲属右半肝加尸体左半肝2例).结果 受体并发症共24例(22.2%),其中胆漏4例,肝断而胆漏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供体并发症共7例(6.3%),其中残留肝断面胆漏2例.胆道并发症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经及时处置,恢复良好.结论 改进术前、术中检查与评估方法 ,选择适当的胆道重建方式,结合显微手术技术精细操作,及时发现与处置,可明显地降低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不包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流出道的重建模式.方法 对我院肝移植中心47例不含MHV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其受体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肝右肝静脉(RHV)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口成形为"三角形";右肝下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MHV粗大属支即肝Ⅴ段(V5)、Ⅷ段(V8)静脉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分别开口与下腔静脉垂直式吻合.结果 本组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受体4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肝静脉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肝动脉栓塞1例,肠肠吻合口出血1例,胆漏2例,隔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3例,死因为小肝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47有31例重建V5、V8和(或)右肝下静脉,其流出道重建率65.96%(31/47),其中重建1支静脉为36.17%(17/47),重建2只静脉为21.28%(10/47),重建3只静脉为8.51%(4/47).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48月,CT和超声检查1例肝静脉狭窄,4例在7~25d发现血栓,但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 采用"多口垂直式吻合" 的方式重建流出道,可保证移植肝的有效静脉回流,预防小肝综合征,减少供体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供体腹主动脉行肝动脉重建小型猪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取广西巴马小型猪10头(供、受体各5头),在取供体时,切取与腹腔动脉相连的一段腹主动脉,在供肝植入时用该段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进行肝动脉重建,以获得植入肝理想的入肝血流.结果 5例受体巴马小型猪肝血流再通后在胆管吻合前均见金黄色胆汁流出,受体猪术后24 h均存活,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在巴马小型猪的肝移植术中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 为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的肝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间右半肝移植中如何保证供、受体的安全.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施行的50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包括47例不含肝中静脉(MHV)的右半肝移植及3例双供肝肝移植.受体原发病主要包括:乙肝肝硬变30例(60%,含急性肝衰12例),肝细胞肝癌15例(30%).供体常规行三维CT计算全肝体积及右半肝体积,对供、受体采用了一系列术前评价及手术技术改进.结果 52例供体共摘取49例右半肝及3例左半肝,49例右半肝均不含肝中静脉,质量为400~850 g(中位质量550 g),与受体标准肝质量比为31.74%~71.68%(平均45.35%),供体残肝体积均大于全肝体积的35%.52例供体发生并发症4例(7.69%),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30d(中位11d).50例受体(含3例双供肝受体),随访2~52个月(中位9个月),发生并发症13例(26%),4例(8%)死亡,1年实际生存率92%.结论 采用不包含MHV的右半肝移植术,术前CT测量残肝体积>35%和右半肝移植物与受体标准肝质量比>40%,是保证供、受体安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尸体静脉移植物在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病例,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 d 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供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回顾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处理经验。结果:利用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以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的例数占同期实施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81.8%(9/11),其中架桥重建1支肝静脉6例,架桥重建2支肝静脉2例,架桥重建3支肝静脉1例。9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14 d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超声检查血流通畅,未发现架桥静脉血栓,余8例患者术后随访9~15个月,架桥肝静脉累计通畅率为:3个月72.7%(8/11)、6个月54.5%(6/11) 和9个月36.5%(4/11),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在4℃ 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几点关键外科技术。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底,实施活体肝移植11例,其中左半肝8例,左外叶1例,成人右半肝2例;根据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B超确定肝切除线,超声电刀离断肝实质,经门静脉灌注原位获取。受体手术采用保留腔静脉的全肝切除。移植肝原位植入.肝静脉重建采用扩大成型吻合技术,显微技术吻合肝动脉,胆道重建采用端端吻合,置“T”管引流。结果:11例供体术后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1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需再次肝移植,1例因不可逆转的严重排斥反应,于术后72 d死亡。10例受体康复出院,肝功能、铜氧化酶恢复正常。结论:活体肝移植对供体是相对安全的。管道重建技术是活体肝移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中了解供体的解剖变异并正确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t is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to reconstruct hepatic venous outflow in adult right 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without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MHV). Excessive perfusion of the portal vein and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 will lead to acute congestion of the graft,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primary nonfunction. Although various reconstruction patterns have been explored in many countries, there is currently no clear consensus.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a technique to prevent “chocking” of the graft at the outflow anastomosis with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in LDLT using right lobe graft without the MHV.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linical data from 55 recipients undergoing LDLT using right lobe grafts without the MHV or reconstruction of hepatic venous outflow. The donor’s right hepatic vein (RHV) was anastomosed with a triangular opening of the recipient IVC; the 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 (IRHV), if large enough, was anastomosed directly to the IVC.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GSV) was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significant MHV tributaries.Results No deaths occurred in any of the donors. Of the 55 recipient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6, including hepatic vein stricture (1 case), small-for-size syndrome (1),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1), intestinal bleeding (1), bile leakage (1), left subphrenic abscess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1). A total of three patients died, one from small-for-size syndrome and two from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Conclusions The multiple-opening vertical anastomosis was reconstructed with hepatic vein outflow. This technique alleviates surgical risk of living donors, ensures excellent venous drainage, and prevents vascular thromboses and primary non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含肝中静脉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间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11月完成的30例含肝中静脉的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右半肝供肝重量为540~1 058 g(中位数708 g),供者残肝体积均大于全肝体积的30%。供、受者围手术期无死亡。供者发生并发症4例(13.3%),受者发生并发症7例(23.3%),均治愈。术后对供、受者随访2~8月(中位数5月),随访期间供者无死亡,1例(3.3%)受者术后4月死于曲霉菌感染。结论含肝中静脉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供者是安全的,受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伴有神经系统病变的肝豆状核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XH  Cheng F  Zhang F  Li XC  Qian JM  Kong LB  Zhang H  Li G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69-1571
目的 探讨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伴有神经系统病变的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价值。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15例Wilson病患者施行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其中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病变症状,对其术后铜代谢指标及神经系统恢复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5例移植手术均为亲属供肝。4例为左叶供肝(含肝中静脉),1例为右叶供肝(不含肝中静脉),供肝/受体体重比例(GRWR)为0.79—1.08。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术后发生肝动脉栓塞行再次肝移植术,所有病例均生活良好,无原发病复发表现。术后随访2~16个月,其中3例患者术后锥体外系症状及语言和运动障碍明显好转。结论活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伴有神经系统病变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手段,术后铜蓝蛋白和血清铜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全世界肝脏移植的瓶颈问题——供肝匮乏,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肝移植方式——部分肝移植,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发现和创新点:①确立了对移植物的选择标准和右半肝移植物静脉回流的重建方式;②比较了带或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活体肝移植的术后结果,确定了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③首次在国内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并保持国内单中心最大病例数;④首次在国内开展不同血型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并获成功,该手术方式为受体提供了更大重量的肝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供体的安全;⑤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中国肝移植人群免疫抑制剂霉酚酸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首次建立了霉酚酸完全暴露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首次比较了活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霉酚酸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该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式与肝动脉栓塞或吻合口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7年11月完成的41例肝移植临床资料。供、受者动脉寻找到动脉主干与血管分叉处,剪开分叉处呈喇叭状,注意保护动脉内膜不受损伤。对供肝右肝动脉存在变异者作整形、重建4例,选择动脉内径较粗、内膜完整、口径相匹配的血管进行吻合。结果:1例肝移植术后第6天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口修补止血治愈;1例术后第8天肝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经DSA溶栓治疗后吻合口出血,再手术止血,最终死于肝衰竭及DIC;其余39例患者彩超证实未发生肝动脉栓塞或狭窄并存活。结论:肝动脉并发症的防治重点是吻合口的选择、变异血管的重建、操作精细、血管内膜完整、无张力吻合和适当地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critical organ shortage, transplant professionals have utilized living donors in an attempt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associated with waiting in the liver transplant lis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has been somewhat limited by the steep learning curve associated with developing a program. Although LDLT, is now widely applied to adult recipients and with many technical improvements, many controversies on donor safe, recipient safe, small-for-size syndrome, dual grafts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Budd-Chiari syndrome exist. In this paper, authors reviewed and introduced their own experience on dono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hepatic vein outflow reconstruction with collaterals formation, new strategy for biliary reconstruction, trans-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treating small-for-size syndrome, the new approach on dual grafts, and new operation for Budd-Chiari syndrome, ect. With surgical technique improvements and innovations, the outcome of LDLT recently achieves the same goal as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中特殊情况下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的427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分析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情况。结果 4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共进行了13次成功的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其中与腹主动脉架桥11例次,与脾动脉架桥1例次,与左侧髂总动脉架桥1例次;因二次肝移植而行架桥者4例次,因受体肝动脉不能利用而动脉架桥9例次(其中1例为活体右半肝移植);架桥耗时90~120 min;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511.8±573.9)d(2~1 577 d,中位时间270 d),受体平均存活时间为(554.5±606.1)d(2~1 577 d,中位时间317 d);随访期间无肝动脉相关合并症发生。结论异体髂动脉架桥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动脉异常而不能按常规方法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动脉重建方式。但术前病情或合并症常可能影响这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