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伤口一抹得治疗输注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45例因输注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伤口一抹得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的传统方法,两组采用统一标准观察比较局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伤口一抹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皮康治疗静脉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由于输注特殊药物导致静脉炎的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美皮康进行局部外贴,对照组使用33%的硫酸镁局部湿敷。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增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美皮康能够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减少换药次数,操作简单,减轻护士工作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钟碧双 《吉林医学》2011,(1):160-161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行长春瑞滨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按化疗的先后顺序,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化疗前5~10min开始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至化疗结束后1h,再外涂湿润烧伤膏,连用3d;对照组仅采用化疗后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1h。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3.3%,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6.6%,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硫酸镁纱布湿敷+湿润烧伤膏外涂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药物湿敷预防CHOP方案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第1次使用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化疗前30min给予25%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湿敷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5~10cm处,至静推结束约2h;对照组:应用25%硫酸镁湿敷,湿敷时点、时长及部位同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湿敷预防静脉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18例(30.0%),对照组38例(63.3%);观察组湿敷预防静脉炎有效48例(80.0%),对照组有效31例(5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湿敷能更好地预防CHOP方案化疗引起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选择有保护组织活性,缓和刺激、防粘连,缓解疼痛疗效较好的伤口换药溶液。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伤口显效性、渗出少,换药次数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术尔泰溶液冲洗湿敷伤口,可减少伤口换药次数及缩短其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对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2005年5月~2006年5月将180例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85例,85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的静脉炎,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结论: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用50%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7.
目的: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64例化疗后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性局部炎症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金黄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与25%硫酸镁湿敷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将306例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输注化疗药物时采用同步药物湿敷加传统化疗给药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化疗静脉给药法。制定静脉炎判断标准,观察取得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5.94%,对照组为50.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湿敷可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高压氧配合50%硫酸镁溶液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化疗所致静脉炎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用高压氧配合 50%硫酸镁溶液纱布治疗化疗所致静脉炎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选取仅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所致静脉炎5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8.39%,也高于对照组的8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高压氧配合50%硫酸镁溶液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所致静脉炎是有效的,可纳入临床治疗化疗静脉炎的方法当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金黄散联合蜂蜜外敷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蜂蜜调和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36例用25%的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并比较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48.2%,2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金黄散联合蜂蜜外敷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