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邝国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78-78,8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0年2月因反酸、烧心或非心源性胸痛等诊断为GERD的130例样本资料。结果本组130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造影剂反流入食管的反流现象,食管下段及贲门处黏膜紊乱的101例患者大多观察到胃食管反流现象,占77.69%,29例阴性,占22.31%。其中胃镜诊断8例反流性食管炎(6.15%),食管下段憩室5例(3.85%),4例(3.08%)食管静脉曲张,2例(1.54%)食管裂孔疝。结合其临床症状,可以明确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X线消化道造影可在筛查食管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食管下黏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ENTAX EG-271C电子胃镜对453例患者食管下黏膜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洛杉矶标准(LA分类法)分为Ⅰ~Ⅳ级.结果 食管黏膜胃镜Ⅰ、Ⅱ级383例(占84.54%),Ⅲ、Ⅳ级70例(占15.46%),且随着年龄增加,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中医辨证分型共检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气滞痰瘀、脾胃虚弱4型,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不同证候分型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气滞痰瘀、脾胃虚弱4型,且与食管下黏膜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对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食管狭窄的防控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与体位管理,观察组术后采用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情况,采用Stooler分级评估患者吞咽困难及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食管狭窄发生率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Stooler分级优于对照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44例和西药组72例。中药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0%和7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4%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改善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评价胃食管反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 9例OSAS患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2 68± 1 0 47)岁 ,同时进行全夜多导睡眠描记器 (PSG)监测和 2 4h胃食管pH监测 ,按PSG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 (AHI <2 0次 /h)和中重度组 (AHI>2 0次 /h) ,DeMeester积分超过 1 4 72判定为胃食管反流阳性 ,比较两组胃食管反流的差别并分析胃食管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度组 6例无食管反流现象 ,中重度组 1 3例中 1 0例 (77% )胃食管反流阳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食管反流总时间、立位反流时间比例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饱和度低于 90 %的时间和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 ,与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 中重度OSAS患者多数有胃食管反流现象 ,且病情重、夜间低氧越重 ,胃食管反流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相关性.方法在经胃镜证实疾病分类84例中采取问卷调查、临床PPIs治疗观察、肠镜检查等方式.结果胃食管反流病57例中伴肠易激综合征42例占74%、无胃食管反流病12例伴肠易激综合征4例占33%.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诊断、治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胃镜下食道均可见点状及条状充血,25例患者食道可见溃疡、糜烂;所有患者均做24h食道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86分,提示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28.5%),有效26例(61.9%),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结论:喉镜、胃镜和24h食管pH监测可协同诊断被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采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能凑效。  相似文献   

8.
阴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夜间胃食管反流的情况,评价胃食管反流与病 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9例OSAS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68±10.47)岁,同时进行全夜多导睡眠描记 器(PSG)监测和24h胃食管pH监测,按PSG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AHI<20次/h)和中重度组(AHI>20次/h), DeMeester积分超过14.72判定为胃食管反流阳性,比较两组胃食管反流的差别并分析胃食管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度组6例无食管反流现象,中重度组13例中10例(77%)胃食管反流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食管反流总 时间、立位反流时间比例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和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与夜 间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多数有胃食管反流现象,且病情重、夜间低氧越重,胃食管反流 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于涛  李建业  刘宾 《北京医学》2005,27(3):132-134
目的探讨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对14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者施行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胃镜及24h食管pH监测的结果.结果术后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7%(完全缓解35.7%,部分缓解50.0%),无效14.3%,24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反流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可靠的,能较好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闫江屏 《吉林医学》2013,(36):7694-7694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在反流性食管炎(R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以评价电子胃镜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多以上腹部灼痛、反酸为主要临床特征,内镜结果以Ⅰ级(含Ⅰa级和Ⅰb级)、Ⅱ级为主,占86.66%,Ⅲ级和Barrett食管较少。病变部位以食管下段近贲门处为主,本组有64例,占85.33%,在食管中下段有11例,占14.67%。结论:电子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快速便捷,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341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分析比较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高分辨测压远端潜伏期(DL)、下段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结果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和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93.22%、特异度98.10%、准确度94.72%、阳性预测值99.10%、阴性预测值86.65%,分别高于单独使用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或食管胃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0.881)。通过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检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食管高分辨测压测出DL、IRP大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测出DCI小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较各自单一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体位与反流的关系及反派的发生机理,选择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示食管下皮炎症患者12例,停用抗酸剂、抑酸剂及胃肠动力药物1周,进行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内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胃内压力测定,比较直立位和卧位餐后反流的发生频率及发生机理。结果:两种体位的酸反流频率相似;两种体位的反流均与下食管括约肌的暂时松弛有关;两种体位均可见胃内压升高引起的胃食管反流,但不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所致反流的频率高。表明:直立位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中与卧位反掀起同等重要的作用;两种反流的主要发生机理均为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胃内压升高也在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户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1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120)和西药组(n=4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4.17%,西药组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55.79%,西药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协作组诊疗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讨论食管癌与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本组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患者的24h食管压力测定结果同正常人的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全部患者经内镜检查显示,有50例患者存在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异常,但经临床治疗后均恢复健康。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常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反流的出现和术后时间长短没有紧密联系,而预防反流的方法主要是半卧位睡眠,且临床中治疗胃食管反流主要是采用黏膜保护剂与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5.
刘受祥 《中外医疗》2013,(25):103-103,105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对该院收治的36例胃食管反流患儿,该组患儿采用梯级治疗方案;一级为体位疗法+饮食疗法,二级为体位疗法+饮食疗法+药物治疗,三级为手术治疗。结果其中36例患者在采用一级治疗方法治疗有效例数13例,占36.1%。其余23例患者在接受二级治疗后,21例患者治疗显效,占91.3%。其余有2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院治疗,无行手术治疗病例。结论经过体位、饮食、药物等治疗方法后大多数患儿症状能明显改善和治愈。故早期诊断胃食管反流,早期获得治疗,对减少GER并发症及患儿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 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服声诺维微泡超声增强剂与胃助显剂混合液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经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66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年龄21~82岁,平均(51.5±14.24)岁。对66例患者分别采用胃助显剂(胃助显剂组)及口服声诺维微泡超声增强剂与胃助显剂混合液(混合液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口服声诺维微泡超声增强剂与胃助显剂按2.5∶500配制,分别在常规模式及造影模式下观察胃食管反流声像图的表现特征,频谱多普勒记录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及反流速度,比较胃助显剂组及混合液组对GERD的诊断效能,并与胃镜检查结果(胃镜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混合液组在造影模式下检出53例,阳性率8030%,未检出13例,阴性率19.70%;胃助显剂组检出42例,阳性率63.64%,未检出24例,阴性率36.36%;胃镜检出21例,阳性率31.82%,未检出45例,阴性率68.18%。混合液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胃助显剂组及胃镜组(P<0.05)。5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有11例合并食管裂孔疝。结论 口服声诺维微泡超声增强剂与胃助显剂混合液在超声造影模式下诊断GERD优于单一胃助显剂及胃镜,可实时客观显示有无反流声像及反流宽度与反流高度等,能明显提高对GERD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断GERD开辟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包括:①反流性食管炎(RE):有反流症状兼有食管黏膜损害.②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有反流症状但胃镜下未见食管破损.③Barrett食管(BE).食管黏膜上皮目前公认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及诊断金标准,2008~2010年内镜诊断的RE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d后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d后在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能明显减少其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及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门诊慢性咳嗽患者经胸片、胃镜、食管镜、24 h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2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采取相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对23例患者予以抗反流治疗,19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4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复发,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反应.结论 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嗽密切相关,是原因不明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