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静波  黄萍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47-1948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和C-反应蛋白对老年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水平、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72±0.65 mmol/L和3.17±0.46 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8.75±4.12和23.25±4.36,(P〈0.05),CRP分别为6.25±4.83 mg/dL和7.51±4.02 mg/dL,(P〉0.05)。结论入院动脉血乳酸对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有评估作用,入院CRP水平对预后评估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急诊科收治的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78.1±8.1)岁,分别于入院、入院后6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率、血压,并在第一个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入院后28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以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59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初始动脉血乳酸分别为(2.4±1.7)mmol/L和(3.9±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 300%分别为(339.0±28.0)%和(3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11/59)和52.2%(12/23),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4.0%,敏感性72.9%,特异性65.2%,其预测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 结论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76例,于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测定患者动脉血乳酸,并计算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根据患者入院即刻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0 mmol/L,n=26例)、轻度升高组(2.0 mmol/L≤血乳酸<4.0 mmol/L,n=33例)和重度升高者(血乳酸≥4.0 mmol/L,n=17例),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和正常组(P<0.05)。②76例患者死亡29例,存活47例,死亡组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早期血乳酸监测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入院时血乳酸升高老年CAP患者5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区别;把55例乳酸升高CAP患者根据乳酸清除率≥10%和〈1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区别。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在入院乳酸值、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6 h乳酸清除率≤10%的老年CAP患者病死率明显大于乳酸清除率≥10%患者(P〈0.01)。结论入院时乳酸值和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老年CAP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6 h清除率≤10%时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王长远  邹琪  秦俭  王晶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581-1582
目的研究血乳酸、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7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预后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92±0.84mmol/L和2.98±1.57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88±3.65和22.47±6.91,(P〈0.05),C-反应蛋白分别为5.57±5.74ms/dL和5.7±6.16ms/dL,(P〉0.05)。结论血乳酸和APACHEIt评分可评估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单纯的1次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评估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6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测定入科时与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同时,以早期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低乳酸清除率2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治疗前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动脉血乳酸水平、PaCO2、PaO2、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4.7%,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12 h动脉乳酸,计算12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12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相关性。结果 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初始动脉乳酸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487,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12 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80例老年SP患者,根据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各项实验室指标最差值计算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同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对应时间血乳酸清除率。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S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以入院后28d预后为研究终点,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4例。死亡组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呈线性相关(r=0.55,P0.05),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患者入ICU 24h、72h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95);入ICU 1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为0.93、0.92、0.90、0.95)。结论密切监测入ICU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老年SP患者预后有较强的可靠性,两者联合可作为评估S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就诊84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给予动脉血乳酸、NT-proBNP和心脏超声等检查,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乳酸、NT-proBNP、LVEF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死亡组乳酸、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LVEF小于存活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乳酸、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小于脓毒性休克组,LVEF大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乳酸和NT-proBNP水平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乳酸和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56 例,收集其APACHE II评分、入ICU 6 h 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6 h 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 h 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 [(29.83±14.96)% vs (9.74±8.61)%,P <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 (11.49% vs44.00%,P <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感染性休克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乳酸、碱缺失、降钙素原三种生物标记物与肺炎伴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98例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入ICU时、6 h、24 h三种生物标记物浓度,同时入ICU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根据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各时间点三种生物标记物进行比较;分析三种生物标记物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6 h乳酸清除率≥10%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6 h乳酸清除率10%组低(P0.05);存活组血乳酸、降钙素原比死亡组明显低(P0.01),存活组碱缺失比死亡组高(P0.05);血乳酸、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P0.05),碱缺失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三种生物标记物可作为评价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可靠指标,血乳酸和降钙素原越高,碱缺失越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11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给予PCT、乳酸等检查,并给予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分别比较重症与非重症肺炎、死亡组和存活组PCT、乳酸和PSI的区别;分析PCT、乳酸与PSI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患者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非重症患者,死亡组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乳酸、PCT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63,0.65,P<0.05)。结论 PCT和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评估作用,PCT和乳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过程中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复苏达标指标间的关系,探讨其对液体复苏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50例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入选进行EGDT。分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患者复苏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右房压(R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的变化,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乳酸清除率,并与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进行EGDT,达标率70%;达标患者中RAP(14.38±1.04)与未达标组(13.08±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20±14.03,8.51±19.24,P<0.05);SvO2(%)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3.62±2.33,64.34±4.29,P<0.05)。达标患者乳酸清除率与复苏后SvO2呈显著相关性(r=0.50,P<0.05)。结论:应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监测全身组织灌注和氧代谢变化,对评价复苏疗效更有意义,应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液体复苏中的达标指标之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初始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多发伤患者78例,入ICU后立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乳酸水平分为3组(<2mmol/L组,2~4mmol/l组,>4mmol/L组),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入ICU 24h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24h补液量以及住院病死率;最后按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科时3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3组资料在入科24h APACHEⅡ评分、24h补液量、器官功能衰竭数目、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始收缩压、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始乳酸水平及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始血乳酸是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检测30 min内静脉血浆BNP,计算24 h内的APACHEⅡ分值。根据APACHEⅡ分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分)、中危组(10~20分)和低危组(〈10分),比较3组间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BNP水平在高危组(567.02 pg/ml)明显高于中危组(385.79 pg/ml)和低危组(30.30 pg/ml)(P〈0.01),且和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28);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存活组患者BNP水平(211.93 pg/ml)及APACHEⅡ评分(21.05±7.80)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的BNP水平(697.40 pg/ml)及APACHEⅡ评分(28.19±11.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NP水平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34)。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间NRS2002值与APACHEⅡ值的差别;再根据APACHEⅡ值分为3组,比较3组NRS2002值和病死率的差别;最后以NRS2002值和APACHEⅡ值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RS2002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58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48例死亡,110例存活,死亡组NRS2002值及APACHEⅡ值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1),随着APACHEⅡ值增加,NRS2002值、病死率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值和APACHEⅡ值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NRS2002值与APACHEⅡ值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发病、诱因、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呼吸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34例。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诱因、确诊24h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乳酸、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方法、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及确诊后21d病死率。比较各指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入选34例重症ARDS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18~98岁,平均(54.09±18.34)岁,包括死亡患者24例(70.6%);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乳酸、降钙素原高于存活组[分别为(23.42±4.59)VS(16.70±1.57),(4.83±3.60)vs(2.88±0.85)mmol/L,(3.02±2.87)vs(1.20±0.73)ng/L;P〈0.05],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80.92±29.29)vs(112.30±24.49);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正相关(r=0.531,r=0.527;P〈0.叫)。结论血乳酸及降钙素原浓度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结合对多脏器功能保护的综合治疗可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