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农村与城镇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完善肺结核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社会心理学依据。方法病例按1:1配对,随机抽取农村和城镇肺结核患者300例,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stepwise(逐步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SCL-90量表评定9项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农村肺结核患者SCL-90量表各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数与城镇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农村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居住面积、生活满意度,结核病知识知晓度;影响城镇肺结核患者的是年龄、生活满意度。SSRS评定农村肺结核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都低于城镇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社会支持低。农村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差且受多因素影响、在进行治疗时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心理支持治疗和健康教育,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住院肺结核患者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1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研究组)和9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和检验及偏相关分析对各项指标中位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肺结核组SCL-90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评定指标均值高于健康对照组。SCL-90症状自评结果在文化程度上未显示出差异。SSRS评定住院肺结核患者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客观支持无差别。未婚患者与已婚患者的SCL-90与SSRS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低,应实施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69例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肾病患者SCL-90量表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在36.7%~57.4%;SCL-90量表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高社会支持组SCL-90总分及总均分低于低社会支持组(P〈0.01),SCL-90量表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低于低社会支持组(P〈0.01或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高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和1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及SCL-90阳性项数的均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SRS评定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低.因此,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实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80例肺结核患者家属,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分析其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以及与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本组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住院次数、家属性别、发病情况、疾病类型和家属婚姻是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阳性项目数。结论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住院次数较多、复发、慢性纤维空洞型病例和女性、已婚家属心理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社区60岁慢性病患者572例,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试。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34.27%;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都高于中国常模,SCL-90总分与SSRS,MUNSH均负相关(r=-0.142,P0.01;r=-0.539,P0.01),与SDS呈正相关(r=0.698,P0.01);患病种类越多,病程越长,心理问题越严重。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完善社会支持功能,改善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效缓解苏北地区人口老龄化,改善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地区的农村丧偶老年人,使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苏北地区的农村丧偶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283例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60.78±17.75)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3.32±7.24)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病数量、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积极应对和自理状况均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自理状况和慢病数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且负向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正向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自理状况差、慢性病数量多、主客观支持不良及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丧偶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蒙古通辽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内蒙古通辽市2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PSQI总分(6.86±2.28)分,社会支持总分(40.78±6.74)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即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子女需要照护、月收入低于1 000元是老年高血压患者PSQI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辽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一般,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通辽市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水平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帮助其维持身心稳态,促进良好睡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畲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景宁畲族自治县31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畲族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对畲族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和生存质量不高,应加强基层养老服务特别是畲族农村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50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便在治疗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2例肺结核患者及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研究。结果 SSRS评定显示结核病患者的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涂片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主观支持低(P<0.05);未婚患者的主观及客观支持均低于已婚(P<0.01)。结论 本研究说明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低,在进行躯体治疗时应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 13 2例肺结核患者 (研究组 )和 71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进行调查 ,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及SCL 90阳性项数的均数分别为 1 77± 0 51、1 63± 0 50、1 53± 0 51、1 3 3± 0 41、1 40± 0 45、1 41± 0 40和 3 6 0 7± 2 0 8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 3 0± 0 49、1 43± 0 49、1 3 8± 0 65、1 2 4± 0 48、1 49± 0 69、1 3 0± 0 44和 2 4 92± 18 2 2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SCL 90症状自评结果在文化程度上显示出一定差异。SSRS评定结核患者的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分别为 6 90± 2 81、19 2 5± 5 62和 3 2 96± 7 86,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 92± 2 57、2 1 54± 5 82和 3 6 51± 9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痰涂片阳性患者的主观支持总分为 18 15± 5 72 ,较阴性患者的 2 0 75± 5 78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未婚患者的主观、客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分别为 17 19± 4 2 0、6 17± 2 18及 3 0 3 5± 5 96,均低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状况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SSAS)对200例卒中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并分析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卒中组与对照组在希望总均分、焦虑总分、抑郁总分、社会支持总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希望总均分低于对照组(35.09±2.98vs37.26±3.87,P<0.01);卒中组焦虑总分高于对照组(6.37±0.26vs3.43±0.24,P<0.01);卒中组抑郁总分高于对照组(8.67±0.29vs2.35±0.22,P<0.01);卒中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36.16±3.66vs47.11±4.53,P<0.01)。(2)希望总均分与焦虑总分(r=0.43,p<0.001)、抑郁总分(r=-0.41,p<0.001)呈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2,p<0.001)。结论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是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焦虑抑郁不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而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08年9月2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确诊并接受治疗及管理的640例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将其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16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2例。两组均给予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干预组同时增加以支持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干预后两组的心理测评和第2个月末服药依从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164例入选患者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等4个因子。心理干预后,对照组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等4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51±0.53、1.50±0.46、1.75±0.54、1.65±0.61,干预组的结果分别为1.25±0.49、1.27±0.44、1.50±0.50、1.36±0.60,明显低于国内常模数据(1.37±0.48、1.39±0.43、1.62±0.52、1.5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46、2.17、2.11,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得分也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3.28、3.08、3.09,P值均<0.01)。同时,干预组的社会支持度得分(22.67±5.51、8.75±3.15、7.98±2.19、37.23±6.67)则高于对照组得分(20.56±4.43、6.93±2.21、7.01±2.42、33.87±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0、4.28、2.69、3.53,P值均<0.01)。第2个月末干预组服药依从率(96.3%,79/8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2.9%,6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 结论 对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1∶1配比对照研究,对94例MDR-TB患者及相同数量的对照(从MDR-TB户籍同区的人群中选取)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调查MDR-TB患者96例,发出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7.9%,将有效回答的94例患者全部纳入MDR-TB组。调查MDR-TB患者户籍同区的人群,发出问卷718份,回收有效问卷676份,有效率94.2%;从676例户籍同区的人群中按照与MDR-TB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岁)原则进行1∶1配对,选取94例纳入对照组。将两组调查的SDS与SSRS问卷进行统计,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94例MDR-TB患者SDS得分为(52.80±8.34)分,高于对照组得分(41.81±10.26)分(t=8.284, P<0.01),45例MDR-TB患者存在抑郁状态;MDR-TB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5.65±5.47)分,少于对照组得分(41.80±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7,P<0.01);MDR-TB患者SDS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520,P<0.01),即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轻。 结论 多数MDR-TB患者存在抑郁状态,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改善MDR-TB患者的抑郁状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英艺  姜喜  何文真  黄有敏 《内科》2013,(2):107-108,117
目的了解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伴心理疾病的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SCL-90测评判定伴有心理疾病的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1125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干预组)562例和对照组563例。对照组按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予常规管理;心理干预组在同对照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心理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评判标准)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SCL-90测评判定伴有心理疾病的人数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使伴心理疾病的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发现患者在调查前出现症状、就诊、确诊、报告至开始治疗的全过程并比较城乡差异。方法以2010年在全国77个城镇调查点、99个乡村调查点进行结核病调查发现的≥15岁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结构化的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形式进行社会经济情况及发病、就诊、治疗过程中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按照1301例患者(其中城乡患者分别为373例、928例)自然就诊报告过程进行分析,采用y。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比较城乡差异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城镇患者中49.3%(184/373)在流调前出现了肺结核相关症状,低于乡村患者(59.9%,55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5,P〈O.01)。城乡有症状者中就诊者分别占47.3%(87/184)、46.6%(259/556),城乡有症状就诊者中确诊肺结核者分别占41.4%(36/87)、34.0%(88/259),确诊结核病后进行了传染病报告者分别占69.4%(25/36)、70.5%(62/88),开始了抗结核治疗者分别占91.7%(33/36)、88.6G(78/88),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52、0.01、0.03,P值均〉0.05)。总结患者在流调前发病、就诊、诊断、治疗全过程,可见患者分流的最主要环节是无症状不就诊、有症状未就诊、有症状就诊诊断为其他疾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1%(548/1301)、30.3%(394/1301)、17.1%(222/1301),最终仅有8.5%(111/1301)的患者出现了症状后确诊并开始了抗结核治疗,另有1.0%(13/1301)的患者虽未出现症状但因为其他原因确诊患了肺结核。结论患者有症状不就诊、就诊未确诊、确诊未治疗应被视为防控策略需重点注意的薄弱环节,城乡患者主要在出现症状的比例上存在差异,乡村患者无症状比例较低,其有症状就诊、就诊者确诊、确诊者治疗比例与城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第一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民间组织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试点的阶段性效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活动前后结核病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定性访谈方式了解结核病患者、卫生行政人员、结防机构领导及门诊医生等对试点活动的满意程度、意见和建议等。结果活动后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问题的正确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0.01)。93.0%的患者对试点活动表示满意;卫生行政人员、结防机构领导及门诊医生等均认为结核病患者心理支持试点方案合理,效果明显。结论第一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民间组织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试点阶段性效果明显,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文胜 《内科》2009,4(5):692-694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心理和康复干预。2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生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心理健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QLJ和BI积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SCL00各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