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原文:"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1]74原文旨在说  相似文献   

2.
“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语出《素问·逆调论》。大多数解释为食滞于胃导致不寐之怔。而《内经》中关于“卧”字含义有二,一是指睡眠,二是指平卧。如《逆调论》所提到的卧字当释为“平卧”为适宜,清代张隐俺释《评热论》关于“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其中的“正偃”,仰卧也,水上乘于胃,则胃中不和故不得正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胃不和则卧不安”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长期以来多解释为食积于胃而致不寐之症,对此笔者将多年临床体会陈述于下,供同道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浅谈《内经》之“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有以下两种:一是指患者由于气喘而不得平卧,是一种疾病强迫性体位的表现;二是指由于脾  相似文献   

5.
一、“胃不和”与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是《素问·逆调论》引《下经》之语,其“卧不安”应包括不能平卧及不得眠。但有的文章认为“卧不安”只是不能平卧,并不包括不得眠,理由是这句话是论证阴阳气逆导致“不得卧而息有音”的,因此“卧不安”就是不得平卧。这种说法在文义逻辑上固有一定道理,但要概而论之,说胃不和只能导致不能平卧的病证就不妥。《内经》阐注式文章有二类,一是后期文章解释前期文章,如《灵枢》中《小针解》释《九针十二原》,是自注,二是注释上  相似文献   

6.
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肝脾(胃)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因胃不和而导致的失眠症,即《素问·逆调论篇》中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张氏医通·不得卧》进一步阐明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致病原因,认为“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笔者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在治疗胃不和致卧不安时应进行分证论治,并在采用同病异治的方法治疗此病时屡获佳效。本文主要讨论对“胃不和致卧不安”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失眠”在《内经》中有很多名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喜梦”、“数欠”等,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评热病论》、《素问·逆调论》、《素问·大奇论》、《素问·病能论》、《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8.
不寐从胃论治五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寐从胃论治五法肖玉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230022)关键词:不寐;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56.23不寐一证,因胃气不和所致者,临床屡见不鲜。其理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合并症之一。临床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短、心慌心悸、尿少、下肢水肿和脏器瘀血为特征。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中医虽无“心衰”病名,但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症候群早有详细描述,如“腹大胫肿,喘咳加重”(《素问·藏气法时论》);“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浮不得卧者,标本俱病”(《素问·水热穴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素问·通调论》);“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心下坚大如磐,水饮所做”(《金匮要略·水气篇》)等等。这些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中慢性心衰所致的肝郁血、肺郁血、缺氧等症状极为相似,同时也指出本病与心肝肺脾肾诸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医集中有很多类似于现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如《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逆调论篇》中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气穴论篇》中曰:“饥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1.
“喘”字在《内经》中出现四十余次,究其字义,不外有三:一指呼吸急促,二指脉搏搏动急促,三指腹中有气攻冲。在学习、讲授《内经》时,应视“喘”字所出现的不同篇章、不同段落,进行细致的分析推敲,确定其义。1 指呼吸急促 喘,气喘,喘息,即呼吸急促。在《内经》中“喘”字指呼吸急促占大多数,在其所出现的原文中也比较容易鉴别。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肺病者,喘咳逆气。”《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入六府则身热  相似文献   

12.
心衰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 临床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素问·逆调论》: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邪之客也”。张仲景《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五脏水肿:“心水者,其身重 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因此,充血性心力 衰竭应属中医“心水证”。我们自1996-2000年收治各类心 衰60例,以自拟心衰合剂和血管扩张药相配合,获得满意 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古代先贤很早就对瘀血阻滞、血脉不通可以导致哮喘的发病有所认识.在《素问·痹论》中有"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的论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滞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气壅即水壅,气即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这些论述成为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本篇举例论述了寒热、水火、营卫、脏气等相互失调所发生的病证,故名《逆调论》。逆调,即失调。高士宗说:“调,调和也。逆调,逆其寒热水火营卫之气,不调和也。寒热逆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调,则为肉烁,为挛节。营卫逆调,则为肉苛。脏气逆调,则为息喘也。”  相似文献   

15.
后世医家及学者对<素问·逆调论>中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做出了详细精湛的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我们可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卧不安则胃不和"呢?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可影响胃的功能.文章从中西医多方面阐述作者对"卧不安"与"胃不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再论"肾主水液"之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主之水,《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指人体水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一指人体津液,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至于水、津、液之间,到底有何内在联系与区别?分而言之,清者为“津”,可化为气,属阳;浊者为“液”,可化为水,属阴;“循津液而流者”  相似文献   

17.
虚热证治     
<正> 一、祖国医学对虚热的认识对虚热一征的认识和探讨,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逆调论》说:“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妓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以上所说的内热、烦热均为虚热。后世医家并陆续有所阐发:张仲景创制小建中汤治疗“虚劳  相似文献   

18.
浅谈淋证从胃治疗史嘉林《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论也。”笔者遵循这一理论,淋证从胃治疗收效良好,愿与同道共讨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阳明司天之政…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小便黄赤,甚则淋。”“热至则身热…淋闷之...  相似文献   

19.
“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意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气失于和降 ,胃脘搅扰不适 ,浊气上犯 ,扰动心神而卧不安寐。此语之关键在一“和”字。“和”者 ,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 ,谐和为用 ,通过阴阳恒动、相互消长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稳定状态。从广义概念上讲 ,人体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稳态 ,即谓之“和”。如若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超越了机体自我协调的限度 ,即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 ,引起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运行失常 ,此即为“不和”。1 “不和”为其辨证依据前贤所云 ,“寐在乎阴 ,神为主也 ,卫气…  相似文献   

20.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