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FN-γ IL-10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IFN-γ、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SLE患者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脾肾阳虚型的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结论:血清IFN-γ、IL-10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1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B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mB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vs0.251±0.050,P〈0.001;0.638±0.084vs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vs3.24±0.57,P〈0.001;5.79±0.91vs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IFN-γ、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SLE患者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脾肾阳虚型的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结论:血清IFN-γ、IL-10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瑞萍  朱妮  李达  陈瑶  蓝锴 《广东医学》2012,33(2):273-27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谱检测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及相应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根据四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3型: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及阴虚内热证,比较其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SLE确诊病例105例,其中10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3组证型间抗核抗体滴度按几何均值大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各抗体阳性率,其中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共有54例,总阳性率为51.43%,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热毒炽盛证,其中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组均与热毒炽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试验,而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s-DNA抗体可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分型,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尚不明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药防治SLE的特色在于整体调节,主要体现于辨证施治,其作用机理是多成分、多靶向的,这对于SLE病机复杂、病情多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LE中医证型分类凌乱,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势在必行,将有助于中医诊断、中西医结合的发展[1].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证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毒炽盛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2项指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狼疮活动积分及ESR以热毒炽盛型最高,依次为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补体C3滴度显著低于肝肾阴虚型(P<0.05);SICAM-1与SVCAM-1两种分子间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狼疮积分、ERS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SLE活动的重要指标,检测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81例患者予以狼疮活动积分,选用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率、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率、肿瘤红细胞花环(TER)率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常规检测血沉(ESR)、血清C3。结果:SLE患者C3bRR、TER率与健康人比较显著降低(P<0.01),ICR率则显著升高(P<0.01)。C3bRR、TER率、血清C3水平依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递增,而ICR率、ESR水平依上述次序递减。结论: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下。C3bRR、ICR、TER率及ESR、C3水平可以作为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功能指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属祖国医学"红蝴蝶"范畴,机体的免疫系统在遗传及后天生活条件影响下,发生紊乱,使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出现比例和数量失调,临床表现多样,可为免疫亢盛型,表现为实证;亦可为免疫低下型,表现为虚证.本文选用补体、B淋巴细胞、NK细胞、CD,/CD8+比例等五项实验室常用免疫功能检测指标,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 vs 0.251±0.050,P<0.001;0.638±0.084 vs 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 vs 3.24±0.57,P<0.001;5.79±0.91 vs 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与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IL-10含量;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及其Fas、FasL的表达和早期凋亡,并分析其与血清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血清中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外周血中T细胞CD4 亚群比例下降、CD4 /CD8 的比值降低,CD3 、CD4 、CD8 T细胞Fas、FasL的表达均增高,T细胞尤其是CD4 亚群凋亡增加,以上变化以活动性SLE更为显著;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CD4 /CD8 细胞比值呈负相关,与T细胞FasL表达异常增加和CD4 T细胞亚群凋亡显著增多呈正相关.结论:SLE异常增高的IL-10促使T细胞高表达FasL,诱导CD4 T细胞凋亡,参与了SLE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3.
赖仁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699-370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s,Tr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患者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10:(29.48±13.69)pg/mlvs(43.10±14.95)pg/ml,P<0.05;TGF-β1:(170.04±91.58)pg/mlvs(254.75±130.41)pg/ml,P<0.05]。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呈正相关(r1=0.53,r2=0.6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红斑狼疮的实验依据及讨论这些实验变化与红斑狼疮虚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83例红斑狼疮患者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20例甲皱毛细血管进行微循环观察。结果 红斑狼疮患者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各项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异常。20例甲皱毛细血管镜检微循环有不同程度障碍。结论 在用活血化瘀中草药治疗红斑狼疮时若结合辨证选择适当性味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当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微循环观察及血液物化指标测定也有助于红斑狼疮辩证分型参考及治疗的客观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 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 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2)PBL凋亡率与疾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对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外周血红系造血干细胞(BFU—E)及粒单系造血干细胞(CFU一GM)测定.结果显示活动期患者两者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1)及非活动期患者(P<0.01,P<0.05).去除患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并不能使之恢复正常.BFU—E及(CFU一GM的降低与血清IgG的浓度呈负相关(r=-0.58,P<0.01及r=-0.49,P<0.01),与抗双链DNA抗体也呈负相关(r=-0.65,P<0.01及r=-0.57,P<0.01).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则与CFU-GM呈正相关(r=0.61,P<0.01).提示患者血清IgG的异常增高可导致患者红系、粒单系造血干细胞的减少.它们的减少是SLE活动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夏嘉  江春春  苏晓 《医学综述》2015,(3):500-5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除皮肤关节损害外,常累及内脏,尤以肾、心、肝损害为多见,危及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究其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是SLE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火热亢盛为标,肝肾阴亏为本,辨证当需分清标本虚实。该文对SLE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IL-12的水平,探讨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 体外培养PBMC,予脂多糖(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 动性指数(SLEDAI)估计SLE的病情活动性。结果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645.05±13.85)pg/ml]较正常对照 [(657.96±6.91)pg/ml]低(t=3.695,P=0.01),且与SLEDAI呈负相关(p=0.873,tr=8.205,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 IL-12水平的异常,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性大小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45例SLE患者与40例正常人群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活动期患者与20例稳定期患者比较,其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IL-17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例活动期患者其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与该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IL-17、IL-18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